冰心诗三首》ppt课件
• (1)诗人赋予“纸船”什么含义, 又是如何将至极的思念告诉给母亲 的? • (纸船象征诗人漂泊无依的孤独感, 象征思念母亲的一颗心;诗人将象 征孤独和思念的纸船送入母亲的梦 里,以表达怀念母亲的感情。)
• (2)作者为什么要借纸船来抒 发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 (冰心以孩子般的天真和纯洁, 在儿童的游戏的世界中找到了 寄托母爱的情感中介物)
• 1.一节主要写“我”在干什么?(抓住两个 动词理解——“叠”、“抛”纸船。) • 2.哪些词语突出了“我”的感情? • (“从来、不肯、妄弃、总是、留着—— 留着”,这些词语说明冰心对母亲的爱由 来已久;) • “一只一只、抛” 说明作者的心情迫切, 深切地思念着自己的母亲。)
总结中心思想:
冰
心 冰
诗
四 心
首
游 慈 游 临 意 谁 报 母 子 行 恐 言 得
子 手 身 密 迟 寸 三
吟 中 上 密 迟 草 春 线, 衣。 缝, 归。 心, 晖。
冰心:现代散文家、小说家、
诗人、儿童文学家。原名谢 婉莹。 冰心文学创作的基 本主题是歌颂母爱、童真和 自然。感情细腻真切,文笔 清新优美。她的代表作有 《寄小读者》、《小橘灯》、 《再寄小读者》。她的诗文 笔隽意,艺术精巧,独成一 派,被称为“冰心体”。
• 在这首诗歌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 志,赋予了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着 作者的孤独无依,象征着作者思念母亲, 眷恋祖国的一颗赤子之心。希望我们通过 今天的学习,能够获得一把欣赏研读诗歌 的金钥匙,同时,也在诗人的博大情怀中 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
4)“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 一只一只说明了什么”? 说明感情很珍贵,船很小,感情 却很深,愿望之强烈。
1923年初夏,冰心毕业 于燕京大学。同年8月17 日,她由上海乘约克逊 号游船赴美国留学。这 首诗是诗人在向大洋彼 岸进发的海轮上颠簸了 10天,于27日创作的。
诗人第一次出门远行,该诗字里行间 饱含着对母亲的深切思念。
请读准下列字音
妄弃 载着 吹卷 沾
wàng zài juǎn zhān
抛下 pāo 倘若 tǎng 叠 dié
1.本文选自诗集《 繁星 春水》 ,作者 冰心 福建长乐 原名 谢婉莹 , (地名) 人,现代 散文家 、 小说家 、 诗人 、 儿童文学作家 。
《母 亲》
• 母亲呵! • 天上的/风雨/来了, •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 心中的/风雨/来了, •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母亲》创作背景:
第 三பைடு நூலகம்课 时
教学目标:《嫩绿的芽儿》 中阐述的积极的人生和蕴 涵的哲理。
嫩绿的芽儿
嫩绿的芽儿, 和青年说: “发展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 和青年说: “牺牲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 和青年说: “贡献你自己!”
植物的生长----比喻----青年的成长 嫩绿的芽儿----劝勉----学习提高 淡白的花儿----告诉----奉献社会 深红的果儿----鞭策----创造辉煌
纸船
象 征
• 诗人纯洁美好的心灵 • 思念母亲、祖国的一颗心 • 漂泊无依的孤独
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3. 读《纸船》一诗,你认为其中表 达“我”对母亲深切思念的词语有哪些?
这些词语有: 从不肯妄弃 总希望 含着泪叠 ……
仍是不灰心 至爱的女儿
4.请根据诗中给出的信息,想象诗人 在何种情形下写的《纸船》这首诗? 海浪涛涛,天风吹卷,诗人正 坐在一艘颠簸在太平洋的邮轮上, 远离亲人,驶向陌生的国度,不知 何时才能回到祖国,回到亲人的怀 抱?诗人因为强烈地思念故国、思 念亲人,愈发感到孤独、惆怅。
第二节
(1)这一节写什么? (2)哪些词再次强调“我”的执着? (3)“不会心地每天叠着”这样写有什么作 用? (3)这一节在整首诗中有什么特殊作用?
第三节
① 这一节的神来之笔指什么? ② 诗的最后一行为什么要用一个“求” 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③把作者的感情推向高潮的句子是? ④“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中 “她”能不能改为“我”?
小 试 牛 刀
《母亲》中诗人通过鸟儿在暴 风雨来时躲到鸟巢避雨的情景联 想到儿女心灵受到打击,在母亲 那得到安慰;《纸船》中诗人用 折纸船这个细节寄托了对母亲的 爱,你能不能仿写一个细节表达 同样的感情。
第三课时
赏析《纸船》
纸 船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 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直很小的白 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 归去。
• 作者叠纸船的时候为什 么含着泪?为什么除了 爱还有悲哀?
• (“含着泪”:邮轮颠簸在陌生的国度, 不知何时能够重新回到母亲的怀抱;远离 母亲,以前钝化了的对母亲的情感突然间 变得鲜明起来;女性纤柔敏锐的心灵难堪 重负,灵魂难以得到解脱等等)
• (1)诗人赋予“纸船”什么含 义,又是如何将至极的思念告 诉给母亲的? • (2)作者为什么要借纸船来抒 发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从时间上表明了 作者对于母亲的 纸 数量 船上表现 从纸船 思念由来已久! 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出了作者对于母亲 总是/留着——留着, 的思念由来已久!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写出了作者 的坚持不懈, 对爱的执着!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将诗人对于母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亲的爱淋漓尽 致的表现了出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来!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 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解词 • 妄弃:轻易地丢弃。 • 倘若:连词,表示假设。 • 万水千山:万道河,千重山。 形容路途艰难遥远。 • 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 地。
• 诗歌描绘了三幅图画, 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图画的内容。
• 一叠 • 二抛 • 三梦
纸船
2.叠纸船原是儿童的一种游戏,诗 中的这一行为意味着什么?诗中的 纸船又象征着什么呢? 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情,赋 予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漂泊 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的一颗 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诗人叠纸船这一行为表明诗人对母 亲的爱的无比深厚。
母亲
选自《繁星.春水》
《繁星》、《春水》
这两本诗集仿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 鸟集》的形式,吟咏自然讴歌母爱, 抒发生活的感悟。 这两本诗集开创了诗情与哲理交融的 短诗诗风,引得当时许多青年竞相效 仿。
语
基
检
测
一、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鸟巢( cháo ) 叠( dié )着 n ) 惊羡( xià 明艳( yà n ) 二、填空。
1、主要运用了拟人与反复的修辞手法,借“芽 儿”“花儿”“果儿”的口对青年说:“发展你 自己!”“贡献你自己!”“牺牲你自己!”
3、“发展你自己!”“贡献你自己!”“牺牲你自 4、不能,因为它们说的话与各自的特征是 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指果树从抽芽、开花到 结果的一个过程。
课堂讨论:
1、“芽儿,花儿,果儿”的顺序能否调换? 2、读完这首小诗,你能品味出其中蕴含的
3、读课文,思考问题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这首诗由两个句子组成,他们在句式上 有什么特点?它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由反复造成类比,从而有力地赞美母 爱的伟大。
4、《母亲》一诗中两个“躲”字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诗人巧妙地借前一个“躲”字引出第二个 “躲”字:如同鸟儿躲到鸟巢避风雨一样, 儿女的心灵(精神和感情)受到打击,总会 在母爱中得到慰藉。这种自然的联想与巧妙 的类比,表现了诗人寻求母爱保护的心态, 同时也讴歌了母爱的温暖、伟大)
哲理吗?
品味语言
• (1)芽儿,花儿,果儿说的话能互换吗? 明确:1 不能。因为他们说的话与各自特征 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 不能。芽儿,花儿,果儿的顺序排列暗 指果树从抽芽,开花到结果的生长的过 程。
(2)让学生找出表示色彩的形容词,并分析 体现了芽,花,果的什么特征? 明确:“嫩绿”显示了“芽儿”健壮,旺 盛和朝气。 “淡白”蕴涵“花儿”朴素,简洁,不追 求华丽的外表。 “深红”象征“果儿”丰硕,甜蜜,美 丽。
第一小节
• (1)这一节主要写“我”在干什么? • (2)哪些词语突出“我”的感情? • (3)这些词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感情怎 样? • (4)“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一只一只 说明了什么”?
(5)如果把“我不肯妄弃了一张纸”中“妄 弃”改为“丢弃”好不好? (6)“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中“一只” 叠复删去一个好吗?
学习了冰心的《嫩绿的芽儿》之后,你 体会最深的是什么?有没有想过如何使 自己的青春更加美好,人生更加积 极?
《嫩绿的芽儿》讴歌了青春 的健美和活力,赞美了充实而 有意义的人生,促人奋进,催 人向上,给人以前进的勇气和 力量,富有积极意义。
小结: 诗人以植物的生长来比喻青年的 成长,劝勉青年人 奋发努力,不断充实、提高、发 展自己,甘为人类社 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和牺牲.
(3)让学生找出表示色彩的形容词,并分析 体现了芽,花,果的什么特征? 明确:、 “嫩绿”显示了“芽儿”健壮,旺盛和朝 气。 “淡白”蕴涵“花儿”朴素,简洁,不追 求华丽的外表。 “深红”象征“果儿”丰硕,甜蜜,美 丽。
(4)引导学生感悟人生哲理: 诗人以植物的生长喻青年的成长,劝勉青 年人奋发努力,不断充实,提高自己,为 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拓展延伸: 这两首诗一般人都认为主要 是赞美“母亲”的,结合诗人的 写作时代,你们想想有没有其它 的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