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作文600字_优秀作文走过作文600字作者:宋楚旭广州十六中初三7班人生的道路,漫长而艰苦。
只有在走过无数困难、无数失败、无数悲伤后,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初三上学期,学校为了预祝毕业班考试成功,组织各班去鼎湖山登高望远。
那天天气非常潮湿,乌云厚重得让人喘不过气。
我们按照原计划开始登山,大部队缓慢地向前推进着。
忽然,银丝般的细雨散落大地,众人行进速度再次减。
在一位铁哥们的建议下,我们几个人绕开人群,选择了一条偏僻的小路。
天降阴雨,裤子很快被飞溅的泥沙打湿了,但是望着小路顶端的阳光,我们坚信自己可以走过这些障碍,到达最后终点。
走过无数泥泞的障碍后,我们每个人精疲力竭。
可当我们想休息时,原来银丝般浪漫的细雨变得越来越大,逼着没有雨伞的我们继续向前走。
随着我们的努力,山顶离我们越来越近,但此时只听“哎呀”一声,原来是我后面的同学一个失足滑进泥坑中,又顺势把我一拉,导致我也失去重心掉了下去。
一下子,我们两个人的裤子都被水浸湿了,全身狼狈不堪。
摔倒的同学问我:“还走不走了?”“当然要走,离山顶没有多远了,如果不走了,那不就半途而废了。
”我大声说道。
于是我们继续开始向山顶攀登,大家互相搀扶着,走过这泥泞陡坡段,经过半个小时的跋涉,最终到达了终点,那是一段平坦的大道,那里有最好的美景。
站在山顶,我回头望着那条困难重重却被我们抛在身后的路,心想:也许初三的一年就是这样,一路走过,非常辛苦,但只要我们能坚持,就一定能走过它,迎来更加广阔的天地,到达胜利的彼岸。
人生也是这样,犹如登山,理想的彼岸对现在的我们也许遥远,没有尽头,但是我们要坚信:路是用来走的,只要去走,便是一定能走过的!【教师点评】文章紧扣题目,围绕“走过”选全生活中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我和朋友一起登山,走过一段泥泞难走的小路,从中悟出道理:无论是登山,还是初三,还是人生,路是用来走的,只要去走,便是一定能走过的!以事明理,小中见大,有个人思考和感悟。
文章能够按照事件的发展和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能够写出事件的过程,开篇议论,紧扣题目点题,结尾照应开头,再次点题,有扣题意识,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文章最大的不足在于:一是只会叙述,不会描写,而且只有单纯的群体性的叙述,没有具体细节的描写,也没有场面,这是记叙文写作大忌,要学会描写,老师做了一些修改。
其次要把“走过”的过程详细展现在读者面前,写出“走过”的艰辛与困难,则可以突出文章中心:无论是初三的路还是人生的路,都需要努力用心走,都可以走过。
当务之急是学会描写!(指导教师:余卫兵)拓展阅读:走过那个拐角黄际如,广东碧桂园学校MYP七年级学生,从四年级开始在四真学堂学习作文,阅读写作水平提高神速,多篇文章发表。
那个拐角有一盏路灯,隔着栅栏,往院子里看去:有一个废旧的凉亭,一条被栓住的黑狗和一堆杂草,这在普通人眼中平淡无奇的拐角,在我眼里,却是生活中的快乐所在,是我每天晚上心灵的归宿,因为走过那个拐角,就是我温暖幸福的家。
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在和老妈一吵二闹三摔东西后,随着一句“我恨死你了!,我便摔门骑着车走了。
我骑着车穿过那个拐角,顿时,我觉得拐角后的世界,留给我的是愤怒、冷酷和屈辱。
当我挣脱那个拐角的束缚后,心中有股冲出牢笼的快感,然而更多的却是一种失去了归宿的寂寞感,我能去哪里呢?家已不是的心灵归宿和幸福所在,冒然出走的我身上除了500块钱和一台iphone4s之外,什么都没有,我也不想去二姨家,去哪里呢?想都没想,就骑上车直奔菜市场。
在菜市场,我花了10元钱买了一大包薯片和一大瓶饮料,又去豪园图书馆买了一套漫画,然后把车骑到一个草坪上,锁好车,坐在一个秋千上,边看漫画,边喝饮料,此时的我并不感到寂寞,反而有一种解脱感,因为我不用再忍受老妈的唠叨和她的大道理,现在我悠闲地荡着秋千,喝着饮料,惬意极了。
但是,不久之后,这种宁静的氛围却被一对母女打破了。
眼前的小女孩脸蛋红扑扑的,穿着一件褪色的粉红色连衣裙,大概有三四岁,妈妈牵着她的手,她活蹦乱跳,最后跳到了秋千上。
“妈妈!给我推!”小女孩愉悦的叫声打破了我的冥想,妈妈轻轻地推着秋千,小女孩开心地笑了,笑容像一朵朵浪花,在炎热的午后,给我带来一丝清凉,也给我带来了空虚和寂寞。
时间过得好快,转眼就到晚饭的时间了,闻着飘荡在空气中的饭菜香,我好想回家,但想到要向妈妈低头求和,觉得很没有面子,于是准备去吃肯德基。
在去吃肯德基之前,我还是回到了那个拐角,准备把车锁好,这时,我听见妈妈在拐角后,正在焦急地给二姨打电话:“际如在你家吗?那么晚都没有回来,我担心死了,你见到她,给我打个电话啊!”顿时我的心,被妈妈的话语所打动,原来妈妈还是非常爱我的,此时我的心纵然是一块冻结了千年的寒冰,也被亲情的烈焰所融化;我的爱纵然是一颗沉睡了千年的树种,也被母爱的甘霖所唤醒,虽然我还是有点顾忌面子,但跟浓浓的亲情比起来,实在算不了什么。
于是我走过那个拐角,推开家门,主动向妈妈道歉。
妈妈看见我回来,非常高兴,原谅我的过失。
此时的我望向窗外,只见小狗在轻声欢吠,看看眼前,小猫在轻轻地蹭我的裤腿,桌上摆着一碗热腾腾的面。
或许,生命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拐角,只要开心地走过那个拐角,你会发现一切都豁然开朗,因为拐角后就是你温馨的家,就是你心灵的归宿,不管发生了什么事,在黄昏结束一天的工作后,回到自己的家是世界上最令人开心的事。
就像鸟儿飞累时停下来的窝,就像鱼儿跳累时落下的水塘,就像游子漂泊后栖身的老屋,那个属于你的拐角,无论多么平淡无奇,我都认为,拐角的后面都是你心灵的归宿,是你在这个世界上,觉得最幸福的地方!【教师点评】文章对于题目中的关键词“拐角”的理解,有深刻思考和个人感悟:一是把拐角具体化,指的“家的拐角”,走过那个拐角,就是温暖的家;二是把拐角抽象化,指的是“心的拐角”,即阻碍你享受亲情的一种无形的障碍,那就是母女之间的不和谐,这是文章最大亮点。
行文中从“走过那个拐角”切入题目,通过描写一件我和妈妈吵架后,离家出走,而无意中听到妈妈在着急的找我的生活小事,揭示了每个人都要走过心灵的拐角,寻找家的拐角,感受到家的温馨,很好体现了主题,取材生活化,真实感人。
文章结尾针对事件,抒发个人内心情感,运用以事明理的手法,表现了对题目的独特见解,很有深意。
是一篇有内涵的好文章。
(指导教师:余卫兵)我们一起走过作文走过作文我们一起走过作文900字作文一:一次难忘的经历——“鱼雷”比赛杭州市求知小学五(3)班陈隆鹏12月3日,发生了一件令我难忘的事情。
那天,随着下午第一节课下课的铃声响起,我的心情不由地激动了起来,因为下一节课就是我们“鱼雷”比赛的时间了。
上课铃声响了,我们迫不及待地来到比赛场地。
水池边,十分热闹,不断传出加油声。
快要轮到我比赛了,我的心紧张得怦怦直跳。
报到我的名字了,我紧张万分,拿着“鱼雷”慢慢走到水池边。
我灌好水摆好放“鱼雷”的姿势,随着裁判老师的口令:“放!”我立刻松了手中的“鱼雷”。
它飞快地游了出去,像一个游泳健将,直冲终点。
就在快到终点的一刹那,我的“鱼雷”轻轻擦上了水池里当标线的瓶子,我的心一下子拎了起来。
就在这个时候,“鱼雷”竟然没有改变方向,依旧向前驶去,我松了一口气。
“一百分!”我高兴极了,不由得跳了起来,小小的心充满激动。
第二轮过程和第一次差不多,又碰到了瓶子,但我时运佳,还是得了一百分,我欣喜若狂。
这次比赛,让我获得了勇气和自信,我要像这次比赛一样,不论面对什么困难,都要有信心去完成。
作文二:一次难忘的经历——李天如习作余老师通知我要其他班的同学一起参加杭州市科技节“探月轨道”比赛,我挺兴奋的,我平时爱看科幻书,神秘的太空让我充满了好奇,“探月轨道”会是什么样子呢?一回到家,我就和妈妈商量起来:材料只能用塑吸管,乒乓球在轨道上运行时间要在30秒左右……对,首先要设计一个造型,要固定好塑吸管,要稳固又美观。
有了初步想法后,我们几个同学就开始准备了,樊有源妈妈买了各种各样的吸管,余老师问我们喜欢做成什么形状,我们认为还是四边形好,拐角处容易处理,而且也比较稳定。
在余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先用粗的吸管作主干,就像造房子一样,根基要扎实;然后用细的吸管做成轨道,再架上比乒乓球直径稍短的吸管枕木,就像铁轨一样……我们几个同学两人一组,有时因枕木太长了乒乓球从中滚落,不行,重做;有好几次,我们被大头针扎得好痛,没问题,继续。
经过三天的反复试验和搭建,啊,第一层完成了,让乒乓球在上面运行一下吧,12秒,成功了,我们开心得击掌祝贺。
接着,我们又做了一层,调整了轨道的长度,瞧,由四边形组成的螺旋式轨道舱建成,由杭州胜蓝实验小学自主研发的“探月轨道”出炉了!终于到比赛这一天了,我们走上了比赛场。
“开始!”随着裁判的一声令下,我们开始紧张的搭建工作,我们分头协作,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我抬头看看其他队,大家都在认真搭建,有几个队的轨道做得真不错。
快到2小时了,我们完成了,可是不知怎么回事,乒乓球在顺利地运行了一层后掉了下来,还有一次机会,糟糕,又掉落了。
余老师和我们一起分析了失败的原因:虽然我们经过了精心准备,但是跟没其他队伍相比,还是做得不够,我们的零件太散了,不便于现场的拼建;还有,同学间的合作还不够默契。
在回来的路上,大家都默不作声。
这次比赛,我感受了准备的辛苦,也感受了合作的重要,更品尝了失败的滋味,我心想:下次,我们会做得更好!五(1)班李天如托物抒情的的作文:树作者/紫钰迁居之前,我住在一个破旧的小院里。
残损的院墙隔断了外界的一切,灰色水泥地,灰色楼房,进出其间的人们那阴沉灰白的面孔,构成了墙内灰色的世界。
在这样的小院中生活久了,我自己的心情也一天一天地灰暗下去了。
不知何时,眼中突然掠过一抹异彩,引我驻足观望,这便是我与那树的初次相逢。
具体时日已经忘却,只记得当时灰暗压抑的心情一下子疏朗了许多。
那是一株柔弱的树。
树几乎无冠,每一根纤细的枝杈仅末端生着一些树叶,叶面大而略显枯黄,叶子虽然稀少,仍令稚嫩的枝条难堪重荷般下垂,好像随时会被压断。
树的主干亦细得可怜,如非洲病童的胳臂一般。
这是我所见过的最柔弱的一株树。
定睛细看,这株树的枝干中部,卡在停车棚顶两根锈迹斑斑的铁框架间,原来,她是从废弃的停车棚中长起,摆脱了棚内空间的束缚,穿过了棚顶,努力地生长着。
然而铁框架的间距限制了她的身形,她惟有在被卡住的地方不屈地隆起两块难看的瘤。
惊讶中,我顺着棚顶向下看,赫然发现她的根,竞深深地扎在车棚下的水泥地里——数根粗壮的根掀起水泥,在地上形成如花般的裂纹!也许是远方的飞鸟衔来异地的种子,掷于这墙根的裂缝之中,才有了她这个弱小的生命。
然而,恶劣的环境非但没有令她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反而激起了她天性中的坚强与韧性。
她甘受石缝、铁框的压榨,用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去怀抱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