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民国初年的社会变化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三总复习PPT
民国初年的社会变化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三总复习PPT
对外国事物的称呼
师夷长技
坚船利炮
洋务运动 戊戌辛亥
新文化运动
工商科技 西方制度
西方文化
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
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
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 求全人格的觉醒。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论》
“国人思想倘未有根本 之觉悟,直无非难执政之 理由。” “欲使共和名副其实, 必须改变人的思想”。
行共和政治,一面又要保存君主时代的旧思想,那是
万万不成。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1917年
民主思想 + 民主制度 = 民主社会 专制思想 + 民主制度 = 专制社会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
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今且日新月异,举
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
只有中国人自己兴办实业,
才能解决民生食用所需。
——荣德生
荣德生
救国为目前之急,……譬
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
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
——张謇
张謇
一、政治:反专制斗争
二、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1. 背景
2. 特点
发展特点
1. 轻工业为主,
重工业薄弱。 沿江大中城市。 3. 发展的速度快, 时间短。
经济
外国侵略; 列强;洋 自然经济开 务企业; 始解体 民族工业
列强资本 输出;民 族工业初 步发展
思想
新思想
中体西 用;君 主立宪
维新思潮 革命思想
民主共 和实业 救国
政治
戊戌变法 新文化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一、政治:反专制斗争
二、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三、文化:新文化运动
1. 背景
变化:对西方从轻视到学习与崇拜
第十单元 民国初年的社会变化
反专制斗争、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新文化运动 1912-1919
国际:一战(1914-1918) 十月革命(1917.11.7)
一、政治:反专制斗争
1. 背景
袁世凯誓词:“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 共和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伤逝》 ——《我之节烈观》
我们还要发愿:要人类都受正当的幸福!
灵魂的变革
资产阶级新道德
个性自由 打 倒 专 制 之 魂
人权平等
封建旧道德
揭 露 吃 人 礼 教
三纲五常
三从四德
用资产阶级思 想取代中国人 头脑中的儒家 思想,砸碎思 想枷锁,追求 思想解放
信息传播载体从内容到形式的变革
资产阶级新文学
后期 大 李 月 钊 革 走 命 俄 之 国 路 十 胡适等坚 持资本主 义道路
马克思主义
五 四 运 动 中 共 诞 生 反对社会主义 革命 走资产阶级改 良之路
新 文 化 运 动
民主科学
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
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李时岳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 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 “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 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中外资本比例分布
年份 1894
本国资本 万元 %
3519.1 39.3 19.7 29.6
外国资本 万元 %
5433.5 123709.4 166745.8 60.7 80.3 70.4
1913 30386.2 1920 70079.2
赵德馨主编《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教程》
发展特点
1. 轻工业为主, 重工业薄弱。 沿江大中城市。 3. 发展的速度快, 时间短。 4. 受到外国资本主 义和本国封建势 力双重挤压
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
1881年,继昌隆缫丝厂被南海知县下令关闭,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遇到什么困难?
受本国封建势力的压制,举步维艰。
民(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
《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
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
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
外国资本 主义经济
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将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资本输 出为主
自然经济 开始解体 洋务运动 近代工业
逐渐解体,但仍占优势
引进外国技术 探索富国强兵
民族资本 主义工业
产生
初步 发展
短暂 春天
中国近代前期经济结构的变化对政治、思想近代化的影响
19世纪40- 19C60-70 19世纪末 50年代 年代 20世纪初 19121919 民族工业 短暂春天
共和之制,国民为国主体,吾党欲使人不
忘斯义也,故颜其名曰国民党。党有宗旨,所
以定众志,吾党以求完全共和立宪政治为 志
者也,故标其义曰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 ——《国民党宣言》1912年8月13日
宋教仁遗照
1913年《真相画报》 刋登的谋杀宋教仁的 有关人员及证据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
①1913年10月,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②1913年11月,解散国民党。 ③1914年1月,解散国会。 ④1914年5月,废《临时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 ⑤1914年12月,公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 任期十年,可以连选连任。 ⑥1915年5月,被迫接受“二十一条”。 ⑦1915年12月,筹备帝制。
2. 主要分布在沿海 、
你认为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帝国主义的压迫 封建主义压迫
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国家的政策
社会安定与否
资本、原料、市场
技术的革新 企业管理的水平
一、政治:反专制斗争
二、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1. 背景
2. 特点
3. 影响
中国近代前期的经济结构
19世纪4050年代 19世纪6070年代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19121919 暂时放松 侵略,战 后重来
日本侵华活动 ①1914年,借口对德宣战,出兵占领山东。 ②1915年,提出“二十一条”(山东问题,满蒙问题, 汉冶萍公司,港湾、岛屿,顾问、警政及军械厂)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 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戮此民贼,以
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宣言》 在现行国体之下,而思以言论鼓吹他种国 体,则无论何时皆反对之。 —— 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陈独秀《一九一六年》(《青年杂志》1卷5号 )
陈独秀对儒家传统道德的态度是什么? “打倒孔家店” 态度:全盘否定
“三从”: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命令 要服从;太太说错要盲从。 “四得(德)”:太太化妆要等得;太 太生日要记得;太太花钱要舍得;太太
打骂要忍得。
子君:“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
干涉我的权利!”
研究自然:科学知识 理性+实证 = 科学 经济发展 (求真理) 研究社会:思想解放 我们的物质生活上需要科学,自不待言,就 是精神生活离开科学也很危险。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是什么》1920年 科学 = 科学精神与思维 + 科学知识
体制的变革
民主 科学
政治专制、礼教禁锢 自然经济、闭关锁国 百姓愚昧迷信
︽ 辛 护 讨 二 护 亥 国 逆 次 法 革 运 宣 革 运 命 动 言 命 动 ︾ 孙中山维 反袁世凯 反张勋 反段祺瑞
1911
刺 杀 宋 教 仁
1913
1915
袁 复 辟 帝 制
张 勋 复 辟
1917-1918
段 祺 瑞 专 制
北洋军阀 政府专制 独裁
护民主共 和的斗争
一、政治:反专制斗争
——陈独秀
儒家思想发展历程
创立: 继承: 重创: 主导: 冲击与挑战: 复兴: 批判继承: 近代不同政治势力利用: 丧失主导地位: 中华文化代表之一:
近代中国不同阶级对救国道路的探索
满清统治阶级: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中国近(现)代化历程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天朝田亩制度》 F.“师夷长技以自强 D.《资政新篇》E.“中体西用” ” G.“商战” H.《孔子改制考》I.“君民共主”
——陈独秀
《大总统祭圣告令》
袁世凯
本大总统躬膺任,早作夜思, 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 要当保守,环球各国,各有 所以立国之精神,秉诸先民, 蒸为特性。中国服循圣道, 自齐家、治国、平天下,无 不本于修身。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政 治
复辟帝制 国势日下
民族资本主义 进一步发展
资阶要求 民主政治
资产阶级有力 量寻找出路
用资产阶级思 想彻底改造旧 中国体制
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君为臣
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父为
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夫
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率天下之男女,为臣、为子、为妻,而不见有一独立自 主之人格者,三纲之说为之也。缘此而生金科玉律之道 德名词,曰忠、曰孝、曰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 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
当 时 环 境
经
济
启蒙思想进 一步传播
思想文化
尊孔复古 逆流
矛盾激化 两不相容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沈嘉蔚《北大钟声》
北大红楼 现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 第二卷开始,改名为《新青年》。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
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 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 ——陈独秀《敬告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