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7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试卷

2007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试卷

昆明市年高中(中专)招生统一考试(实验区)一、积累与运用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请将语段中画线句用正楷书写在“田”字格中。

.上面这段话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保尔•柯察金的内心独白,请结合自己阅读这部名著的感受,谈谈你对这一人物的看法。

下面是一位同学的读后感,请仔细阅读,完成题。

①合上书页,静静躺在床上,我不禁思绪万千。

是啊,人的生命是那样短暂而宝贵,我无法增加它的长度,但我可以努力增长它的宽度。

在人生的旅程中,我要做勇敢的攀登者,用脚步丈量每一座山峰;我要做无畏的航行者,用双桨征服每一处险滩;我要做,。

②阅读名著真的是一种享受,它代给我无穷无尽的欢乐,让我远离烦脑和忧愁。

阅读名著也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它帮助我战胜寂莫和孤独,指引我认识善恶和美丑。

通过阅读名著,使我懂得了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

朋友们,让我们一起阅读名著吧!因为是否大量阅读名著,是提高个人修养的关键。

.结合语境,在第①段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使它与前面两句语意连贯,句式相同。

.第②段中有三个错别字,请找出两个加以改正。

改为;改为.第②段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

(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默写。

①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破阵子》)②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浣溪沙》)③国破山河在,。

(杜甫《春望》)④,落英缤纷。

(陶渊明《桃花源记》)⑤谈笑有鸿儒,。

(刘禹锡《陋室铭》)⑥唐代诗人李商隐、杜牧被称为“小李杜”。

杜牧善用绝句,讽咏史事,寄托心志,《泊秦淮》中,他借用典故讽刺统治者昏庸腐败的诗句是:“,”;在《赤壁》中用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命运的诗句是“,”。

李商隐的诗则想象大胆,意境奇美,《夜雨寄北》中“,”两句,突破时空局限,憧憬着与亲友秉烛欢谈的场景;《无题》中“,”一联,以象征手法歌颂了至死不渝的爱情,读来凄美动人。

⑦夜晚的景致让多少文人墨客陶醉沉吟。

请从初中所学的古诗词中,找出描写夜晚景色的连续两句填写在横线上;,。

⑧野芳发而幽香,。

(欧阳修《醉翁亭记》)⑨王安石在《书湖阴先生壁》中巧用拟人手法描写院外景色的句子是:,。

⑩白居易在《观刈麦》中用“ , ”的诗句表现劳动者在烈日下辛勤劳作的场景。

⑾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常有百思不得其解的苦闷,但只要你锲而不舍,就会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时,你就会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两句诗“ , ”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二、阅读理解(一)古诗品读。

.品读王维诗《使至塞上》,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本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以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为对象,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意境奇特,气势博大。

.颔联写途中所见,既是叙事,也是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孤独惆怅的内心情感。

.颈联描写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

诵读时应该使用急促的节奏,低沉、悲凉的语调,表现劲拔、坚毅之美和苍茫之感。

.尾联写行至萧关,探马来报,都护逐杀敌军,已到了最前线。

语透雄豪,既见军情紧急,又见诗人对战事的关心。

(二)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乙]赵简子①有两白骡而甚爱之。

阳城胥渠②住广门之馆,夜叩门而谒曰:“主君之臣胥渠有疾,医教之曰:‘得白骡之肝,病则止;不得则死。

’”门人入通。

董安于③侍奉于侧,愠曰:“嘻!胥渠也,期④吾君骡,请即杀之。

”简子曰:“夫杀人以活畜,不亦不仁乎?杀畜以活人,不亦仁乎?”于是召庖人⑤杀白骡,取肝以与阳城胥渠。

住无几何,赵简子兴兵而攻狄⑥。

广门之官,左七百人,右七百人,皆先登而获敌首。

人主安能不好士?[注]①赵简子:晋大夫,名鞅,谥号简子。

②阳城胥渠:复姓阳城,名胥渠。

③董安于:赵简子家臣。

④期:希冀,这里指想得到。

⑤庖人:厨师。

⑥狄:我国古代北方地区少数民族名。

.选出对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增加).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同“遍”,遍及).夫杀人以活畜(使……存活).人主安能不好士?(爱惜).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肉食者鄙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辍耕之垄上.董安于侍奉于侧躬耕于南阳.夜叩门而谒曰然得而腊之以为饵.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句子。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甲]文用鲁庄公的“鄙”来衬托曹刿的远谋;[乙]文也运用了类似的写法,请用[乙]文中的例子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甲][乙]两个文章,反映出两位政治家共同的思想,这种政治思想用我们课内学过的孟子的一句名言(或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作为当代中学生,你怎样看待赵简子“杀畜以活人”的做法?(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题。

洱海⑴云南大理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风花雪月地,山光水色城”,这是人们对大理自然风光最为集中的概括。

苍山洱海是大理雄奇秀丽的自然风光的代表。

在横列如屏的苍山脚下,荡漾着风光明媚的洱海。

⑵洱海是一个高原湖泊,古称叶榆泽、昆弥川、西洱河等,位于大理县城东约千米,因形似人耳、风浪大如海而得名。

其南北长约千米,东西宽为千米,平均水深接近米。

⑶洱海形成于约年前。

当时,在大理附近发生了一次强烈地震,地壳断裂为一个大的内陆盆地,而后聚水成湖。

⑷洱海地区是南北气流辐合的地带,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为℃℃,所以湖水从不结冰。

洱海地区因受沿横断山脉北上的孟加拉湾海洋风的侵袭,下关、大理一带经常刮风,所以湖面多浪,一遇大风,波涛汹涌。

⑸洱海风光绮丽,景色宜人。

岛屿、岩穴、湖沼、沙洲各具风采,古人将其概括为“三岛、四洲、五湖、九曲”,其中尤以金梭岛、玉几岛、赤文岛为寻幽览胜的最佳去处。

金梭岛是洱海中最大的岛屿,长约千米,中部略低而窄,是个良好的避风港湾。

赤文岛是一座群鸟栖息的小岛。

⑹洱海湖水碧绿,波光粼粼,与西岸苍山积雪相辉映,构成一幅清新秀丽的大理风光画,故有“银苍玉洱”之誉。

洱海盆地“风、花、雪、月”四大奇景享誉中外,这四大奇景系指:下关的风,上关的花,苍山的雪和洱海的月。

每逢农历十七至二十日,洱海中稍缺的月亮倒影,与苍山雪峰在海中的倒影交叠,仍似满月,这就是“洱海月”。

相传,月宫里的七公主思慕人间美景,来到洱海,爱上青年渔民段岸黑,结成连理。

七公主为帮洱海渔民多打鱼,把自己从月宫带来的宝镜沉入洱海,照见海中的鱼群。

从此,鱼打得多了,渔民都过上了好日子。

后来,宝镜变成了月亮,永远在洱海中放射着光芒。

⑺洱海的鱼类资源丰富,常见的有鲫鱼、鲤鱼和细鳞鱼等,年水产量约为万千克。

洱海中有种体形瘦长、鳞细肉嫩、味美可口的弓鱼,在当地有“鱼魁”之称,但资源已遭严重破坏,目前无产量可言。

⑻洱海不止是风光旅游胜地,也是白族祖先的发祥地。

迄今为止,在洱海及其周围的山坡地上所发现的新石器和青铜文化遗址共达多处。

环湖而居的白族土著先民被称为“西洱河蛮”,难怪人们都把洱海称为“白族的摇篮”。

.阅读选文,理清思路,请概括⑵⑻段的内容,按照示例依次填入、、处。

洱海的位置及得名→ → →洱海的自然风光→ →洱海的文明史.请说说选文第⑹段引用传说的作用。

.选出下列表述中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选文按逻辑顺序组织材料,运用列数字、作诠释、举例子等说明方法,语言准确生动。

.约年前,大理附近发生了一次强烈地震,地壳断裂为一个大的内陆盆地,而后聚水成湖。

.古人将洱海的岛屿概括为“三岛、四洲、五湖、九曲”,其中面积最大的是金梭岛。

.洱海是白族祖先的发祥地,所以人们把洱海称为“白族的摇篮”。

.清晨和傍晚,群鸟栖息的赤文岛,是一幅极美的图画。

请你发挥想像,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赤文岛清晨或者傍晚群鸟活动的景象。

(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字左右).请阅读以下材料,探究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①洱海盆地“风、花、雪、月”四大奇景享誉中外。

②大理白族少女的头饰漂亮别致,人们将她们头饰左侧的白穗称为“风”,把头饰顶部的白绒寓为“雪”,整个头饰形如满月,镶边上绣着鲜艳的花朵。

③纳西族妇女勤劳、能干。

她们起早贪黑,辛勤劳作,在她们的服饰上有着形似星月的装饰物,意为“披星戴月”。

④郭沫若说过:“衣裳是文化的表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

(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题。

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⑴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和我上路了。

那时我刚到县城里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

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给我凑生活费及学杂费。

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助父亲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山路到学校去。

这一次,父亲晚上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第二天早晨去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

⑵“最近手头的钱是越来越紧张了。

”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嘀咕。

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我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

()一阵阵轻微的凉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

有白而软的东西从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倏忽就不见了。

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用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

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有一些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

除了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声,山路静谧而空濛。

⑶不知不觉间,县城了。

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

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地找买主。

由于担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了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

最后终于在一条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

父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

父亲说:“同志,我这担柴要五块钱哩。

”“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父亲一眼。

“昨天是昨天,您没看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厚重得多哩。

”父亲小心翼翼地说。

“那我不管,都是四块钱,我又没有让你搞这么厚重。

”那人没有丝毫加钱的意思。

“今天下雪了,您看我多不容易,就加一块吧!”父亲几乎是哀求的口吻了。

⑷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那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⑸风裹挟着雪花吹来,纸钞落到门槛前父亲的脚下。

父亲怔怔地站着,不知是因为冷还是累,他的鼻息变得忽粗忽细,等我走过去刚要把地上的钱捡起来,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然后低下头,弯下腰,缓缓地把那张纸钞拾了起来,揣在怀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