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先学后教导学案和
答案
狼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说出词的不同含义和多种用法。
2.理清情节结构,领悟课文意味深长的寓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词的不同含义和多种用法。
难点:领悟课文意味深长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哪些和狼有关的成语呢?……看来大家积累的成语不少,那么从这些成语来看,他们反映了狼的什么本性?……我国清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在《狼》这篇文章中把狼的狡猾刻画得淋漓尽致,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篇课文,看一看我们人,也就是屠夫在如此狡猾的狼的面前是如何做的呢?
第一次“先学后教”
(一)自学指导(5分钟)
1.自读课文。
读出语气、节奏和表情。
2.再读课文,圈点勾画,解决重要字词,疏通文意。
如果文中还有不懂的字词,标记出来。
3.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发现难点,教师及时补充,讲解。
(一)自学检测(10分钟)
要求:在学案上完成自学检测题目,书写认真、规范,不能乱涂乱画,同桌互相检查并用红笔纠错。
1.划出下列语句的停顿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一词多义:
止:止有剩骨()一狼得骨止()
意:意暇甚()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敌: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
乃:屠乃奔倚其下()乃悟前狼假寐()
之
①又数刀毙之:()
②久之:()
③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④两狼之并驱如故:()
3.词类活用:
洞:一狼洞其中()
前:狼不敢前()
隧: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其一犬坐于前()
敌:恐前后受其敌()
4.翻译句子
禽兽之变几何哉?止增笑耳。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第二次“先学后教”
(二)自学指导(5分钟)
默读课文后,先自主思考,再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要求:运用普通话有感情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随时进行补充、质疑和评价并在课本上相应位置随时做好笔记。
):
(二)自学检测(10分钟)
1.这个故事虽然很短,但情节完整曲折而紧张。
请同学们按照开端、发展、进一步发展、高潮和结局的顺序,用简练的文字归纳出课文情节。
(学法指导:可以用两个字对本文内容概括,从屠户的角度:
(屠夫)狼———狼———狼———狼。
)
2.文章分别是如何刻画屠夫和狼的形象的?请用如下句式进行作答。
从文中 _句可以看出,这是两只的狼。
从文中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位的屠夫。
3.挖掘主旨。
在课文最后一段的议论中,“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屠户胜利的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四、当堂训练:中考链接(江西南昌)(10分钟)
1.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1分)
其一犬坐于前
A.其一犬/坐于前 B.其一/犬坐于前
C.其/一犬坐于前 D.其一犬坐/于前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 )(2分)
(1)敌( ) (2)股( )
3.翻译下面句子。
(2分)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2
课外拓展阅读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尽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
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乃杀而取其革。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
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1、指出下面的“其”各指代什么:(3分)
(1)竟忘其为狼:(2)将啮其喉:(3)乃杀而取其革:
2“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
(1分)答:
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警惕像狼一样的坏人,这类人与文中狼有什么相似之处?找出原文语句。
参考答案
第一次检测
1、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一词多义:
止:止有剩骨(通“只”只有)一狼得骨止(停止)
意:意暇甚(神情)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打算)
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方)
乃: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乃悟前狼假寐(才)
之
①又数刀毙之:(代词,指狼)
②久之:(助词,无实在意义,用在表示时间的词后面,其补
充音节的作用)
③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结构助词,的)
④两狼之并驱如故:(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
性,不译)
3.词类活用:
洞:一狼洞其中(名次用作动词,打洞)
前:狼不敢前(方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隧: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次用作动词,钻洞)
犬:其一犬坐于前(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敌:恐前后受其敌(名次用作动词,攻击)
4.翻译句子
第二次检测
1.文章分别是如何刻画屠夫和狼的形象的?请用如下句式进行作答。
从文中 _句可以看出,这是两只的狼。
(点拨:贪婪凶恶、狡诈阴险)
从文中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位的屠夫。
(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2.挖掘主旨。
在课文最后一段的议论中,“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屠户胜利的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点拨:不是。
狼在此实际上是恶人的化身,代表的是那种贪婪、凶恶、狡诈、愚蠢的恶人。
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启示:对待这种像恶狼的恶人就应该像屠户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要冷静,利用有利地形和条件,予以反击。
一味退缩,只会助长敌人气焰。
中考链接
9.B(1分)
10.(1)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
(1分)(2)大腿(1分)
11.骨头已经扔尽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2分)
12.狼的形象:贪婪、狡诈、凶狠;这则故事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
(或者认为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2分)(意同即可)
课外拓展阅读
10、指出下面的“其”各指代什么:(3分)
(1)指小狼(2)主人(3)狼
11、“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表现了狼的的特点。
(1分)答:阴险狡诈
12、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警惕像狼一样的坏人,这类人与文中狼有什么相似之处?找出原文语句
答: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译文:有个有钱人家偶然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豢养,也和狗相安(无事)。
(两只狼)渐渐地长大了,还是很驯服。
(主人)竟然(就)忘了它们是狼。
一天白天躺在客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发怒的叫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
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前面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
便(发现)两只狼等到他没有
察觉,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
(那个人)就杀(狼)取它们的皮。
“狼子野心,确实没有诬蔑(它们)啊!”凶恶的本性只不过是被深深地隐藏罢了。
表面上装作很亲热,但背地里却心怀不轨,更不是只有野心罢了。
禽兽并不值得说什么,这个人为什么要收养这两条狼给自己留下祸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