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引法操作工艺守则

上引法操作工艺守则

培训资料上引法无氧铜材连铸机组工艺守则--------------------------可以编辑的精品文档,你值得拥有,下载后想怎么改就怎么改---------------------------==========================================================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守则规定了上引法无氧铜材连铸工艺的材料准备、熔化炉(腔)、中间炉(腔)、保温炉(腔)操作;铸杆、收线、水系统、气源系统控制;安全生产要求及检验规范。

二、原材料、辅助材料技术要求1.对原材料的技术要求:1)对标准阴极铜技术要求:由于上引法设备只进行熔化和铸造,因而不能对铜进行精炼,为了保证光亮无氧铜杆的质量,标准阴极铜应符合GB/T467-1997标准。

Cu+Ag不少于99.95。

2)对光亮废电线电缆、铜米的技术要求:(1)必须光亮,不能有氧化物、塑胶、铁、锡、铝等其它杂质。

(2)光亮废电线电缆必须打包压成块。

2.对辅助材料的技术要求:1 ) 木炭:作熔化炉或保温炉的液面覆盖之用,要求用优质白木炭(称钢炭、犁炭)其技术要求如下:含水量:0.5~1%其它挥发物:≤5% ,不允许含硫、铁以及未锻烧过的木块木炭粒度:30~70mm。

2 ) 石墨鳞片:作保温炉液面覆盖用。

型号:3299粒度要求:32目质量要求:天然石墨鳞片3.对冷却水水质的要求:冷却水的水质须符合中国国标GB1576-2001工业锅炉用水标准。

悬浮物:mg/L≤5总硬度:mmol/L〞≤0.03PH (25℃) :≥7三、连体炉、组合炉的操作1.熔化炉的操作1)炉料为合格电解铜及干净、无油腻的本机组生产的回炉铜杆(丝)。

(回炉铜杆、丝须经机械打包压块,块重30kg左右)2)将合格的电解铜及回炉铜杆(丝)置炉盖上预热10分钟左右,以去除表面水份,电解铜表面绿色附着物应用铁刷清除。

3)加料时,打开炉盖检查是否存在未熔尽的铜块,如有用木棒轻轻拨动,使之熔尽,然后用加料机构上的电动葫芦把整块电解铜板轻轻放入铜液内,完全熔化后关闭炉盖,并密切注意大屏幕显示器上的铜液温度变化。

4)加入电解铜,若用回炉料需在每次加入电解铜后,待炉温升高后加入回炉料,加入量是此次加入电解铜量的10%~30%,在铜杆质量稳定合格前提下,回炉料可适当增加,但必须及时检测。

5)加料频率以确保铜液液面高度为准,加料时间间隔一致。

少加勤加减少铜液温度的变化。

以加料控制温度,以牵引速度控制液位高度,使加料量与出杆量保持平衡。

6)熔化炉铜液表面用烘烤过的木炭覆盖,厚度为80mm~100mm。

炭灰应及时清除。

清灰时,注意扒开未烧枯的木炭,用勺子或铲子将炭灰清除。

将原来的熟炭盖上,再加新炭,避免新炭直接接触铜液或铜液大面积暴露在空气中。

〔清灰时间为:每八小时一班制的每班清灰一次;每十二小时一班制的每六小时清灰一次。

用回炉铜杆丝的每四小时清灰一次。

如炉内已没有大于30mm的熟炭时应做到先加炭后清灰。

应避免木炭小于20mm加入炉中。

〕7)清灰工具必须涂上涂料,并烘干后使用,以防粘铜或铜液增铁。

严禁将潮湿未烘干的工具浸入铜液,以免铜液爆炸,造成事故。

(1)涂料配方石墨粉:25%~30%水玻璃:5%水:适量(2)涂刷方法当选用工具预热到150~200℃时将涂料涂刷或喷涂于用工具上,然后放于炉口烘干。

2.保温炉的操作1)保温炉引杆腔铜液温度控制在:使用进口电解铜(智利、日本、秘鲁、菲律宾)1160~1165℃国产电解铜(贵冶、云冶、上冶、哈冶)1150~1155℃国产电解铜(富春江、大冶、金冶)1145~1150℃回炉铜杆丝1140~1145℃2)保温炉引杆腔铜液表面用磷片石墨覆盖或用木炭覆盖,用磷片石墨覆盖结晶器周围厚度为80~100mm,碳化硅浮子周围厚度为60~80mm。

生产φ8铜杆以木炭为宜,木炭覆盖结晶器周围厚度为150mm 左右,碳化硅浮子周围厚度为60~80mm。

3)保温炉引杆腔需定期清灰,并检查磷片石墨覆盖情况,表面层发红应及时添加,有块状物,及时清除。

发现木炭覆盖结晶器周围厚度低于150mm左右,碳化硅浮子周围厚度低于60~80mm应及时添加木炭〔约6小时〕,每班清灰一次:每2~4小时搅拌一次。

具体要求参照三、1.6)条及三、1.7)条。

4)组合炉过渡腔(中间一腔)铜液表面应覆盖木炭,厚度为150mm,并每班清灰一次,每2~4小时搅拌一次。

5)保温炉、过渡腔每隔2-4小时用木棒把木炭上下搅拌一次。

3.定期检查炉子电压、电流及铜液温度。

每隔壹小时记录一次,换档时随时记录。

4.定时检查感应线圈及水套的出水温度,最高温度不大于60℃,每隔壹小时记录一次。

5.定期检查炉壳温度,规定如下:感应器部分<220℃炉腔部分<160℃6.在炉台上,始终要避免风扇直接对炉口吹拂。

四、铸杆1.结晶器准备1)对新的和使用期超过半个月的结晶器,应进行检查,内管是否变形,密封圈是否已老化,污垢是否已清除,合格后进行水压试验,水压为1Mpa保持20分钟不漏水。

1.8~2MPa保持10分钟,允许有轻微渗水。

2)准备装配石墨模时,应把结晶器内螺纹用标准丝锥,对丝牙回一遍,清除垃圾,把检验合格的石墨模,旋入结晶器,端面到位。

3)结晶器头部包上8mm厚硅酸铝纤维毯或隔热套,用玻璃纤维带扎紧,端面垫上一层硅酸铝纤维毯圈,然后装保护套,在石墨模与保护套的缝隙用填料或石棉线填实,以防铜液渗入。

填料配方:耐火粘土95%+水玻璃3%,并和成团。

4)结晶器上口装上石棉盘根,并用装有引锭头的前半节引棒通过,拧紧压套,引锭头端面距石墨模端面5~10mm。

5)结晶器进出水管接上,通少量冷却水,检查管路系统是否畅通,然后放在炉口上预热30分钟以上,即可安装使用。

2.连铸机准备1)调整液位跟踪系统的位置,保证结晶器安装后石墨模插入液面的深度。

操作时确认铜液液面离保护套上沿距离为30~40mm。

2)液位跟踪:新炉子使用一个月后,必须将连铸机自动升降功能拆除改为根据浮子杆指示进行手动操作。

3)热电偶插入前,置于炉盖上烘烤30分钟,正确接补偿导线后,按装于固定架上,调整中心位置后,放入炉腔,停留在覆盖层上面,待温度显示器指示750~800℃左右时,热电偶可进入铜液,其插入深度与石墨模头部同一水平面。

热电偶周围覆盖层必须严密。

3.引杆操作程序1)结晶器就位,插入铜液,接上后半节引棒,打开气压开关,压紧牵引轮,开始引杆。

2)调节冷却水量,保证φ8mm结晶器进出水温差保持在6℃~8℃。

保证φ12.5mm结晶器进出水温差保持在8℃~12℃。

保证φ17~20mm结晶器进出水温差保持在12℃~15℃。

若铜杆规格稍有改动,进出水温差应作适当调整。

3)铜杆引出后,将引棒分节拆下,并通过导轮进入收线系统。

4.铸杆日常操作1)铜杆牵引速度:φ8mm铜杆:引速以1600~2800mm/min为宜,其中使用电解铜时引速为2400~2800mm/min;使用废铜丝时,引速为1600~2400mm/min。

φ12.5mm铜杆:引速以600~1300mm/min为宜,其中使用电解铜时引速为1000~1300mm/min;使用废铜丝时,引速为600~1000mm/min。

φ17mm铜杆:引速以400~800mm/min为宜,其中使用电解铜时引速为500~800mm/min;使用废铜丝时,引速为400~700mm/min。

φ20mm铜杆:引速以300~600mm/min为宜,其中使用电解铜时引速为400~500mm/min;使用废铜丝时,引速为300~400mm/min。

若铜杆规格稍有改动,引速应作适当调整。

2)经常检查铜杆表面质量,观察结晶器、水套、线圈的进出水温度,及结晶器插入深度,液位跟踪系统工作状况,如遇异常情况,及时排除。

3)浮子要经常检查,随时调整。

五、收线1.收线时将引锭头头部切除,将铜杆通过限位装置,穿过并夹紧收线导轮,引入收线盘内。

2.铜杆进入收线盘后,由于各铜杆之间有温度差异会产生弯曲,为保持排线整齐,可用木板轻轻拍齐。

3.经常注意限位装置工作情况,在限位装置失灵情况下,临时利用收线机上的操作按钮进行人工操作,并及时排除故障。

4.收线盘装满后,吊出铜杆,挂上产品跟踪卡,标明日期、炉次、生产班组、重量等项。

六、冷却水系统控制1.冷却水系统供水:φ8mm结晶器水压为0.25~0.35Mpa,2.φ12.5~20mm结晶器水压为0.20~0.25Mpa,水套、线圈为0.18~0.22MPa。

3.回水池水温用冷却塔调整,进水温度控制在30~35℃。

4.当停电或水泵发生故障,应在一分钟内打开备用水阀门,以保证结晶器及水套和线圈的冷却水不间断。

七、气源系统控制调整各工作点的气压:1.泵站的气压控制在0.40~0.60MPa。

2.连铸机引杆压轮气缸的气压控制在0.20~0.25MPa。

3.收线机牵引压轮气缸的气压控制在0.25~0.30MPa。

4.收线机转盘动力汽缸的气压控制在0.30~0.35MPa。

八、安全生产1.操作者应按规定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遵守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2.打开炉盖后不要太靠近炉口,以防一氧化碳气体燃烧时火焰伤人(每次待一氧化碳气体燃烧过后再上去操作)。

3.每班应经常检查机组设备运行是否安全可靠。

4.严禁将潮湿未烘干的工具浸入铜液,以免铜水爆炸造成事故。

5.结晶器安装和取下时,注意防止冷却水进入炉内。

6.发生事故应立即采取措施,并报告有关人员及时处理。

九、铜杆性能1.用标准阴极铜生产的铸杆:1)密度:~8.9kg/dm32)伸长率:≥35%3)抗拉强度:≥170N/mm24)软态电阻率:≤0.01724Ω·mm2/m (加工至φ3mm或φ2.6mm测试) 5)含氧量:≤10PPM2.用光亮废电线电缆、铜米作原料:1)铜杆性能好坏,由原料的好坏所决定。

2)电阻率不保证。

3)能满足拉线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