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检测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检测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质量检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的物理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A. 春天冰雪消融
B. 夏天薄雾飘渺
C. 秋天霜打枝头
D. 冬天冰雕渐小
2.如图所示是某老师的自制教具,他在矿泉水瓶的侧壁上钻一个孔,把电火花发生器紧紧塞进孔中,实验时从瓶口喷入酒精并盖上锥形纸筒,按动电火花发生器的按钮,点燃瓶内酒精后,纸筒即刻飞出,瓶口出
现大量白气。

关于此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A. 矿泉水瓶中的酒精如果没有完全燃烧,其热值会变小
B. 纸筒飞出后的瞬间瓶口出现的白气是汽化形成的
C. 燃气推动纸筒飞出的过程相当于内燃机的压缩冲程
D. 纸筒飞出时发生的能量转换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3.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露是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B.雾是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C.霜是凝固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D.水结冰是凝固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春日清晨,草叶上形成露珠是液化现象
B. 夏天傍晚,院子里洒水利用汽化吸热降温
C. 晚秋时节,瓦片上出现白霜是凝固现象
D. 深冬时节,树枝上出现雾凇是凝华现象
6.某同学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 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
B. 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0.26 m
C. 学生书桌高约
200cm D. 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5m/s
7.下列有关物理量,符合实际的是()
A. 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9秒
B. 柜式空调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5A
C. 泰州地区冬季最低气温可达﹣5℃
D. 人的拇指宽度约为10cm
8.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来源,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在地球上的循环.对以下自然现象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A. 春天,冰雪消融﹣熔化
B. 夏季的清晨,河面上飘起淡淡的白雾﹣汽化
C. 深秋时节,树叶、瓦片上出现白霜﹣凝固
D. 寒冷的冬天,树枝上雾凇的形成﹣升华
9.下列哪一事例可以说明大气压的存在()
A. 用吸管吸牛奶
B. 棒冰融化
C. 手握橡皮圈发生形变
D. 水往低处流
10.长春市的冬季,有时路旁树枝上会出现霜,从而形成雾凇景观,这一现象属于()
A. 汽化
B. 升华
C. 凝固
D. 凝华
11.以下所给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 一个西瓜的质量一般是50kg
B. 正常成年人脉搏跳动的时间间隔约为1s
C. 人的正常体温大约是40℃
D. 普通楼梯一级台阶的高度约为50cm
12.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D.
13.下列估测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同学们感觉舒适的教室内温度是36℃
B.一本九年级物理教材的质量约为300g
C.中考体育1000m测试的达标时间为6min
D.教学楼每层的高度约为6m
14.下列物理量最接近实际的是()
A. 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5kg
B. 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7℃
C. 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 V
D. 普通中学生步行速度约为11m/s
15.下列关于自然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 春天,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
B. 夏天的傍晚,草叶上的露珠是熔化形成的
C. 秋天,浓雾消散是汽化现象
D. 北方的冬天,树枝上的雾凇是凝固形成的
16.南极内陆年平均气温为-50℃左右,南极科考队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是水银温度计,是由于酒精的()
A. 凝固点低
B. 密度小
C. 沸点低
D. 比热容大
17.在生活中热现象的例子常常可见,下列有关热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小明同学戴眼镜到厨房帮妈妈炒菜,眼镜片立即模糊,这是液化现象
B. 打开冰箱门时,常会看见门前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 夏天喝饮料,常在杯中加入冰块,一会儿冰块变小,这是熔化现象
D. 电冰箱内侧壁会看见附有一层白色的冰晶,这些冰晶是凝华形成的
18.在我们学习、生活中所涉及到的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 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0℃
B. 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
C.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D. 中学生平均质量约为80千克
二、填空题
19.电冰箱里的食物容易变干和相互“窜味”,请你从物理角度分析,食物“窜味”属于________现象,电冰箱里的食物主要是通过________方式失去水分的。

20.“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说明在陆游那个时代,人们就已经觉察到城市暖于郊区.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一是工厂、交通工具排放大量的________;二是建筑群、马路中的砂石、水泥的________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温度上升更明显;三是城市水面小,水的________吸热少;四是楼群林立,难以形成对流.
21.某中学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彿腾时,观察到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沸点是________,水的沸点低于100C,其原因是________标准大气压。

22.医院用的氧气瓶中贮存的是________态氧,它是用________的方法使氧气液化的.
23.如图中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__。

体温计水银柱较细,难以读数,因此体温计外部设计成凸起的弧形玻璃面,横截面如图所示,为看清体温计液柱的位置,应沿图中________(填“A”“B”或“C”)方向观察。

24.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其原理是医生用一种叫做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它在加压下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又在皮肤上迅速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
________ _大量的热,使人体受伤部位的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类似局部麻醉,人的伤痛很快消失,同时防止伤口处形成淤血。

25.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温度为0℃的房间里,冰________(填“能”或“不能”)继续熔化.
26.2019年顺德政府将大良多个路段的水泥路面改成有许多空隙的“海棉”沥青路面,这样可以在________中减弱噪声,但是沥青路面在烈日下会变软,这是沥青吸热发生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缘故,在这个过程中沥青的温度是升高的,说明沥青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7.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

地面上江、河、湖、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
________成水蒸气,流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后________成小水滴或直接________成小冰晶,就形成了云。

在一定的条件下,小冰晶熔化成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下落,形成雨水,汇集到江、河、湖、海中。

28.如图所示是两种物质的凝固图像,图像中是晶体________(填A或B),从图中的凝固曲线可以看出凝固需要的时间为________分钟,凝固需要不断 ________,温度 ________,图中可以看出其凝固点
为 ________℃.
29.图中,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__°C.
30.在人工降雨时人们用飞机向云层中喷洒干冰,干冰在云层中 ________,吸收大量的热,导致周围的气温急剧 ________;空气中的大量水蒸气遇冷放热 ________成为小冰晶,形成降雨云.
三、实验探究题
31. (1)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看清它的________ ;然后要看清它的________ ,这样才能正确测量所测的温度,并且不会损坏温度计.
(2)用温度计测量烧杯内水的温度,如图甲所示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图.
(3)如图乙中温度计的读数是________ .
32.用温度计测量刚倒入烧杯杯内的开水的温度。

(1)现有最高测量温度为110℃、200℃、42℃的三种温度计,测量时应该选用最大测量值为________的一种。

(2)选好温度计后,测量温度如图所示,哪种操作方法正确?(________)
(3)在测量时,温度计插入水中后应何时读取数据,甲认为应立即读数;乙认为应该在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读数;丙认为插入时间越久越准确。

三种意见中正确的是________,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________,不能俯视或者________。

33.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乙、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回答下
列问题:
(1)根据图乙可知,萘的熔点约是________℃;
(2)乙图中CD段物质处于____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3)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萘熔化时恒温过程不明显(如图丙).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34.如图是张岩和刘芳在科技活动中设计的提纯酒精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提纯的原理是根据酒精和水的________不同;
(2)要用水浴法加热的优点是可以使酒精________;
(3)此实验中涉及物态变化先后有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