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矩形容器D型水箱计算 - 完整公式 - 10.29

矩形容器D型水箱计算 - 完整公式 - 10.29

第i段壁板许用挠度
I'3
mm4
α1
查图 8-7 (NB/T 47003.1—2009)
δ1
mm 公式(8-18): L(3α1ρgh1/[σ]t)1/2
δ1d mm 设计厚度=计算厚度+腐蚀裕量δ1d=δ1+C2
δ1n mm 名义厚度=设计厚度+钢材厚度负偏差δ1n=δ1d+C1
δi
mm 公式(8-21): L(6αiρg(hi-1+hi)/[σ]t)1/2
2000 800 850 800 0.9412 0.047 0.0438 0.0012 450
∠60×60×8 271202 合格 0.650 0.0146 4.447 5.447 6.047 不合格
0.250 0.0032 4.546 5.546 6.146 不合格 0.100 0.0018 3.775 4.775 5.375
第二道横向加固圈所需的惯性矩 6 自选第二道加固圈的规格
自选第二道加固圈的惯性矩 I'>I,合格 第三道横向加固圈单位长度上的载荷
第三道横向加固圈所需的惯性矩
矩形容器计算
符号 B L H ρ
单位 mm mm mm kg/mm3
公式
T

[σ]t MPa GB 150.1~150.4-2011 压力容器 P87
ZT,W
公式(8-47): cm3 ZT,W=(ρM*g* δT,e+Pa)*WT*LT^2/(9.4*[σ]b)-(WT*δT,e^2)/6
实际=(ρM*g* δT,e+Pa)*W*L^2/(9.4*[σ]b)-(W*δT,e^2)/6
公式(8-48):ZT=max(ZT,L,ZT,W)
顶板的计算厚度 1 顶板的计算厚度公式分解
I'2
mm4
F3 N/mm 公式(8-19):F3=1/6*ρg(h4-h2)(h4+h3+h2) I3 mm4 公式(8-20): Ic,f=(1.3F3*L^3)/Et
数据1(间距非整 数)
T-2002水箱 输入或输出
2000 2000 2000 0.000001 Q235B
80 113
197000
C2 mm
C
mm C1+C2
δ1e mm δ1e = δn – C
δn
mm
C1
mm
GB/T 709-2006(5~8mm,1500~2500,0.6) 3.5~4: 0.3; 4.5~5.5: 0.5; 6~7: 0.6; 8~25: 0.8
C2 mm
C
mm C1+C2
δTe mm δ1e = δn – C
一、壁板计算
第一道加固圈至顶边的距离 第二道加固圈至顶边的距离 第三道加固圈至顶边的距离 第四道加固圈至顶边的距离 第一道加固圈与顶边的间距 第二道加固圈与第一道加固圈的间距 第三道加固圈与第二道加固圈的间距 第四道加固圈与第三道加固圈的间距 垂直加固件的最大间距 垂直加固件的实际最大间距 暂不用 垂直加固件所需的截面系数 垂直加固件的规格 垂直加固件的截面系数 Z'>Z,合格
8
8
0.6
0.6
1
1
1.6
1.6
6.4
6.4
1260 1670 2000
1300 1800 2000
1260 410 330 -2000 #DIV/0!
1300 500 200 -2000 #DIV/0!
0
0
1 合格
1 合格
13.72 F60×4(方钢)
43.539 合格
14.61 F60×4(方钢)
顶板的计算厚度
顶板的最大挠度 顶板的许用挠度
顶板上的加强筋的截面系数ZT(L方向)
L mm W mm A mm
B mm B/A
α 以B/A 查图8-15。 ß以B/A 查图8-15。 Pa Mpa NB/T 47003.1—2009 (P77) [σ]b Mpa GB/T 700-2006 碳素结构钢
δn
mm
C1 mm 3.5~4: 0.3; 4.5~5.5: 0.5; 6~7: 0.6; 8~25: 0.8
C2 mm
C
mm C1+C2
δe mm δ1e = δn – C
h1
mm
h2
mm H
h3
mm
h4
mm
H1 mm
H2
mm h2-h1
H3
mm h3-h2
H4
mm h4-h3
L3
mm 公式(13-3): 0.408(δn-C)([σ]t/αρgH)1/2
mm 公式(8-1):[ f ]=5{δe/2+(B/A)1/2*A/500}
f3,max [f]
B/A= H3/L ß3查图8-7中的ß,查图时,A取为L,B取为H3
mm
公式(8-22):f3,max=ß3L4ρg(h3+h2)/(2Etδ1,e3) 式中ßi查图8-7中的ß,查图时,A取为L,B取为H3
合格
0.65 0.0045
27.3584
27.1245 不合格
0.25 0.000555
8.0462
21.000 合格 0.1
0.000335
5.9534
17.325 合格
2000 800 850 800 0.9412 0.047 0.0438 0.0012 450
矩形容器计算
顶板上的加强筋的截面系数ZT(W方向)
Ii
mm4 公式(8-20): Ic,f=(1.3Fi*L^3)/Et
F1 N/mm 公式(8-16):F1=1/6*ρg(h2)(h2+h1)
I1 mm4 公式(8-17): Ic,f=(1.3F1*L^3)/Et
I'1
mm4
F2 N/mm 公式(8-19):F2=1/6*ρg(h3-h1)(h3+h2+h1) I2 mm4 公式(8-20): Ic,f=(1.3F2*L^3)/Et
顶板的计算厚度公式分解 顶板的计算厚度公式分解 顶板的最大计算挠度 2 顶板的许用挠度 挠度校核(许用挠度>计算最大挠度,合格)
顶板上的加强筋的截面系数ZT(L方向)
3 顶板上的加强筋的截面系数ZT(W方向)
自选顶板加强筋的规格 自选顶板加强筋的截面模数 I'>I,合格
δT M1 M2 δT fT,max [f]
α2
查图 8-7 (NB/T 47003.1—2010)
δ2
mm 公式(8-18): L(6α2ρg(h1+h2)/[σ]t)1/2
δ2d mm 设计厚度=计算厚度+腐蚀裕量δ1d=δ2+C2
δ2n mm 名义厚度=设计厚度+钢材厚度负偏差δ2n=δ2d+C1
α3
查图 8-7 (NB/T 47003.1—2011)
43.539 合格
8.0002
42.2347 F60×4 43.539
合格 5.96
31.49 F60×4 43.539
合格 -8
-423319
9.1233
48.1636 F60×4 43.539 不合格
5.84
30.81 F60×4 43.539
合格 -9
-472435
矩形容器计算
自选第三道加固圈的规格 自选第三道加固圈的惯性矩 I'>I,合格 H1/L 系数α1 5 第一段壁板计算厚度 第一段壁板设计厚度 第一段壁板计算名义厚度 厚度校核(自选名义厚度>计算名义厚度,合 格)
顶边加固圈所需的惯性矩 3 自选的顶边加固件的规格
自选的顶边加固件的惯性矩 I'>Ic,t,合格 第i道横向加固圈单位长度上的载荷
第i道横向加固圈所需的惯性矩
第一道横向加固圈单位长度上的载荷
第一道横向加固圈所需的惯性矩 4 自选第一道加固圈的规格
自选第一道加固圈的惯性矩 I'>I,合格 第二道横向加固圈单位长度上的载荷
mm 公式(8-1):[ f ]=5{δe/2+(B/A)1/2*A/500}
一、顶板计算 设置加强筋时:L(加强筋长) 设置加强筋时:W(加强筋宽) 设置加强筋时:A=LT= 设置加强筋时:B=WT= 设置加强筋时:B/A=WT/LT α系数 ß系数 附加载荷:Pa=1.2×10-3 抗拉强度:[σ]b
mm 公式(8-1):[ f ]=5{δe/2+(B/A)1/2*A/500}
B/A 第1段壁板ß1
9 第1段壁板计算最大挠度
第1段壁板许用挠度 挠度校核(许用挠度>计算最大挠度,合格) B/A 第2段壁板ß2
10 第2段壁板计算最大挠度
第2段壁板许用挠度 挠度校核(许用挠度>计算最大挠度,合格) B/A 第3段壁板ß3
δT fT,max [f]
ZT,L
mm
公式(8-43):δT=(3*A2*α*ρMg+A*(3α(3*A2*α*ρM2g2) +2Pa[σ]t)1/2)/[σ]t
mm 公式(8-44):fT,max=(ß*A4*(ρM*g* δT,e+Pa))/(Et*δT,e3)
mm 公式(8-1):[ f ]=5{δe/2+(B/A)1/2*A/500}
11 第3段壁板计算最大挠度
第3段壁板许用挠度 挠度校核(许用挠度>计算最大挠度,合格)
f1,max [f]
B/A= H1/L ß1查图8-7中的ß,查图时,A取为L,B取为H1
mm
公式(8-22):f1,max=ß1L4ρgh1/(2Etδ1,e3) 式中ßi查图8-7中的ß,查图时,A取为L,B取为H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