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模具制造综合实训教学设计与开展1中职模具制造综合实训开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为了让学生能够符合模具企业的真正要求,我们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
以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工作任务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应用CAD/CAM技术和现代制造技术,利用学校现有的加工设备,模拟真实生产场情,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完成从图纸到产品这一模具生产过程。
按照模具企业的完整作业流程,实施模具制造综合实训。
进行分组讨论,确定模具制造方案;教师点评与学生互动;制定模具工艺卡及零件工序卡;熟悉车间及模具零件数控编程;模具零件机械加工;模架装配检验;模具型腔、型芯加工;模具装配及试模;答辩与评定成绩等。
通过模具制造综合实训,学生基本具备以下专业技能:模具零件加工工艺规程设计能力;数控程序编写能力;机床操作及加工调整能力;加工零件的检验能力;模具的装配调试能力;加工装配现场协调管理能力。
并在小组讨论,分工协作,总结汇报过程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中职模具制造综合实训教学现状
(1)模具制造综合实训停留在理论教学,大多都是用三维设计软件进行模拟,没有进行实地的模具制造,把模具制造综合实训上成软件课。
(2)教学过程没有统一的设计和统筹,把模具综合实训变成了车工、数车、数铣等各个加工实训的加强训练,学生没有一个大体的综合的概念。
(3)教学秩序比较混乱,模具制造实训结束后,出来的都是模具半成品,学生成就感不强,整体收获大打折扣。
3中职模具制造综合实训开展的必要条件
3.1本综合实训对教师有较高要求
双师素质,实践经验较丰富,综合能力较强。
熟悉模具设计、加工工艺规程编制、数控编程、机床操作、刀具与夹具的选择使用、模具零件质量问题的处理、冲压制件和塑料制件的质量问题的处理,掌握冲模具和注射模装配与调整的技能,具备组织协调制造冲压模具和注射模具的能力。
3.2本综合实训对实训设备有较高要求
为了便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教学秩序的有效组织,应将模具制造过程中可能用到的设施设备集中到一个较大的实训场室中,成立专门的模具制造车间,从而将学生集中到一个场室中,便于管理和指导。
而且也可以避免其他加工实训同事开展时造成的场室冲突。
4中职模具制造综合实训教学设计
4.1 分组讨论,确定模具零件生产工艺方案
(1)教师指导学生了解模具典型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和技术参数的要求;(2)各小组收集有关资料,讨论及确定模具典型零件生产工艺方案;(3)各小组讨论记录整理。
4.2 毛坯绘制,工艺卡制定
(1)学生选择毛坯,绘制毛坯草图,教师进行过程控制;(2)工艺过程卡片的制定。
4.3 工序卡制定
(1)学生了解模具工作零件制造特点;(2)学生完成工序卡制定;(3)教师完成相应项目的考核纪录。
4.4 熟悉车间分组讨论
(1)学生全面了解模具实习车间、数控车间;(2)学生熟悉机床、刀具、量具,分组讨论,确定切削加工参数;(3)教师进行过程控制,对典型和普遍的问题进行讲解。
4.5 加工程序的编写
(1)模具工作零件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写;(2)程序输入;(3)程序的模拟与调试。
4.6 零件机加工
(1)数控车间、模具车间现场操作安全教育;(2)毛坯、工具、刀具、量具领用。
4.7 模具钳工加工
(1)螺纹孔、销钉孔等孔系加工;(2)检验方案制定;(3)按工艺卡检验;(4)机床打扫清洁。
4.8 零件精密磨削
(1)完成模具零件热处理后的精密磨削;(2)按工程图检验尺寸和技术要求;(3)归还所有量具、工具;(4)机床打扫清洁。
4.9 模具装配
(1)检验自制件是否合格;(2)模架的装配及检测;(3)上模(定模)装配;(4)下模(动模)装配;(5)上、下模合模,调整相对位置,保证间隙;(6)上、下模合模,调整相对位置,保证间隙;(7)总装配完成后,进行检查:活动件动作是否可靠,是否满足装配图的其他技术要求,并进行合理配修。
4.10 模具试模
(1)机床操作、工具装配、安全;(2)模具安装;(3)试模;(4)制件检验;(5)缺陷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6)模具调整、机床参数调整;(7)模具重新安装;(8)再次试模;(9)填写试件的检验报告。
5 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成绩的评定包括工艺分析和模具加工两大部分,具体所占分值可参考表下表: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2、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必须能耐得住寂寞单干。
3、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