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空调冷负荷
3.2.1通过围护结构传入室内的热量
手术室内衬小室的围护结构均属内围护结构,用下式计算其传入室内的热量:
CL1=KF(t1s-t n)(3.1)
式中 CL1——内围护结构传热形成的冷负荷,W;
K一一内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m2·℃):
F-一内围护结构的面积,m2;
t n一一手术室夏季空气调节室内计算温度,℃;
t wp——邻室计算平均温度,℃。
对于洁净手术室来讲,邻室是一个技术夹层(或顶棚空间)可以认为是散热量<23w/m3的非空调房间。
tis=t wp+3(3.1.1)
式中t wp——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
按GBJ19-87第2.2.9条规定采用壁面的复合板传热系数可由下式计算:
式中 R一一内表面对流换热器,按GBJ19-87表
3.1.4-3规定采用;
R——外表面对流换热器,按GBJ19-87表
3.1.4-3规定采用;
R——组成围护结构的第i层单一材料的热
阻(m2·℃/W);
RI=δJγ(3.1.3)
δ1——第i层材料层厚度,m;
γci—一第i层材料层计算导热系数,
W/(m·℃)。
3.2.2人体散热量
手术室内人员数量及活动规律较难掌握,为简化计算,可以不考虑人体散热冷负荷系数的影响:
CL2=nq(3.2)式中CL2——人体散热形成的冷负荷,w;
n——手术室内的人数:
对于特大手术室不超过15~17人;
对于大手术室不超过12~15人;
对于中手术室不超过10~12人;
对于小手术室不超过8~10人;
q一一一每人平均散热量,取轻劳动度,
q=70w/P。
3.2.3照明散热量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第5.4.5条推荐手术室照度为100~200(IX)。
若采用荧光灯作为泛光照明,不计手术灯集中照明。
耗电量约为15W/m2,手术室泛光照明灯不考虑同时使用系数的折减,整流器在吊顶内明装,所以由照明设施形成的冷负荷以15w/m2计。
CL3=F·15 (3.3)
式中CL3一一泛光照明形成的冷负荷,W;
F—手术室面积,m2.
3.2.4手术室内设备的散热量
手术室内用电设备包括手术用无影灯、麻醉机、电力呼吸机、心脏监护仪、人工心肺机、X 光机、腹腔镜、电动手术台等,数量较多,种类也较复杂,使用频率差异也较大,应由手术室提出手术器械的配置后详细计算,若无以上资料可按70W/m2估算。
CL a=F·70 (3.4)
式中CL4一一手术室内设备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w:
F一一手术室面积,m2。
3.2.5伴随各种散混过程产主的潜热量
手术室内散湿主要来自人员的散湿和湿表面的散湿。
人员散湿量;W1=nw (3.5)
式中 W1-一人体的散湿量,g/h;
n—一手术室内的人数(见前);
W——每人平均散湿费按轻劳动强取
值,w=167g/(h·P)。
由此散湿形成的潜冷负荷为112W。
手术室内湿表面的大小因手术种类而异,通常可取0.7m2的湿表面,湿表面温度取40℃,φ=50%,W2=1.022kg/h,由散湿形成的冷负荷为685W,手术室内由于散湿而增加的冷负荷为:CL5=112n+685(3.6)
式中CL5——手术室内散湿过程形成的冷负荷,W;
n——手术室内的人数(见前)。
3.2.6手术室空调冷负荷汇总及热温比。
手术室室内空调冷负荷即室内余热量为:
CL=CL1+CL2+CL3+CL4+CL5(W)(3.7)
手术室室内空调湿负荷即室内余湿量为:
W=W1十W2(kg/kg)(3.8)
手术室夏季室内热湿比:ε=CL/W(3.9)
3.3空调热负荷
3.3.1围护结构的耗热量
手术室内衬小室的围护结构均属内围护结构,可以不计其它附加耗热量,只计算基本耗热里:HL=aFK(tn-twn)(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