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何若灵:辩论赛的立论

何若灵:辩论赛的立论


立论的一般要求
• 层次清晰 • 条理明确
立论的一般步骤
• • • • • 界定概念 解释辩题,设计逻辑底线 分点阐述,或分层推导 思考辩题和立场的价值取向 划分战场,细化进攻点和防御点
界定概念
• 界定概念是(为自己和他人)理解辩题的 前提,是我们拿到一个辩题,首先要做的 第一件事情。 • 不同的立场,不同的情况下,对同一个概 念的理解和解释可能有差别。 • 界定概念的要求:准确性(在特定语境下 的合理性)、一定的倾向性。 • 界定概念的一般原则:基于常识。
辩论赛的准备
何若灵
辩论赛的准备
• 辩论赛的形式 • 每一位辩手在场上承担的职责 • 立论方法
辩论赛的形式
• • • • • • 传统新加坡赛制 传统大陆攻辩赛制 日立杯赛制(INTEL杯赛制) 国中辩赛制 奥瑞冈辩论赛制 其他赛制
辩论赛的形式
• 辩论赛的开展形式,是以赛制来表现的。不同的 赛制体现了不同的辩论理念。 • 传统的新加坡赛制强调立论的完整和充分展开。 • 传统大陆攻辩赛制改变了新加坡赛制重论轻辩 • 盘问赛制为了改变在攻辩中回答方逃避问题而做 的一种设计,但同时带来的一个副作用是盘问方 滥用打断,不给回答方回答的机会。 • 奥瑞冈辩论是适应政策性辩论的一种赛制,不设 自由辩论,由申论-质询-结辩组成。
界定概念
• 在界定概念的过程中:有些概念需要我们解释其含义和内 容,有些概念需要我们解释其与辩题有关的属性或特征。 • 如“民主能不能被称作普世价值”这个辩题中,对“民主” 这个概念,我们需要描述其含义及表现形式,对“普世价 值”这个概念,相比描述其含义,更重要的是告诉大家, 符合怎样特征的东西,我们可以称其为普世价值,我们在 界定概念的时候需要考虑到这些。 • 再如“人肉搜索对社会道德进步利大于弊/弊大于利”这 个辩题中,对人肉搜索,在概念界定的阶段,我们要解释 其含义,而对社会道德进步,则需要指出其表现形式。
辩手在场上承担的职责
• 目前大多数的辩论赛为三人制或四人制比赛。 • 在四人制比赛中,一般一辩负责立论陈述,可能 需要回答质询(盘问);二、三辩负责质询、攻 辩或对辩;小结部分可由任意辩手完成,或按规 定由指定辩手完成。自由辩论四人均可发言;四 辩负责结辩。 • 在三人制比赛中,依据不同的赛制,每个人承担 的任务略有不同。一般来说,一辩负责立论陈述, 三辩负责结辩,二辩的功能则比较灵活,可能三 位辩手均需要质询或被质询。
分点阐述 分层推导
• 分点阐述:所涉及的面较宽,面面俱到,优点是 较易操作,且在一个点上的失守不会导致全句的 溃败;缺点是每个点涉及的论证都不够深入透彻, 容易泛泛而谈,缺乏说服力。 • 分层推导:所涉及的面较窄,主要就某一核心论 证逐层深入,通过环环相扣的论证把道理讲清楚。 优点是说理逻辑性强,分析较为深入透彻,但缺 点是某一环的断裂可能导致整个论证较难完满。
解释辩题,设计逻辑底线
• 当我们把经过解释的每一个概念连接起来,就形 成了我们对辩题的解释。在一定程度上说,我们 论证的,其实是经过我们解释的辩题。这样,我 们就必须考虑两方面的问题:
1、我们解释的方法是不是合理的? 2、经过解释以后的辩题是不是合理的?
• 而我们质疑对方立场的时候,也可以从这两个角 度来考虑:
1、对方是不是合理的解释了他方需要论证的辩题? 2、经过他方解释的辩题是不是合理的?
解释辩题,设计逻辑底线
• 逻辑底线是本方立场(也即经过解释以后 的我方立场)成立的最核心、最基本的理 由,换句话说,如果之后的论证采取分点 阐述,则逻辑底线是这些分论点的概况; 而如果之后的论证采取分层推导的方式, 则逻辑底线是这些层次当中最后一环,或 • 立论的一般要求 • 立论的一般步骤
为什么辩论需要立论
• 辩论是一项系统的对抗,辩论的双方需要通过一 系列的逻辑推导、事实举证来说明本方立场的合 理性。 • 这一系列的逻辑推导应当是完整的,事实举证应 当是系统的而非零散的。 • 同样的,当辩手质疑对方的逻辑推导和事实举证 的时候,也不是为了质疑而质疑,不是为了反对 而反对,而是要指出与对方的论证不符合对方需 要证明的立场。 • 没有立论的辩论很容易在逻辑推论方面出现错误, 事实举证很容易不够恰当,辩论过程约等于吵架。
价值判断
• 一般来说,一个可辩的辩题是一个价值判 断,而非一个事实判断。 • 黄执中:事实不可辩,唯价值可辩。 • 当我们要做出一个价值判断,无论是应该 还是不应该,或者是利大于弊弊大于利, 等等,都是基于我们一定的价值观而做出 的判断。因此,确定一个辩题和一个立场 的价值判断,对一方的立论来说非常重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