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燃烧的种类

燃烧的种类

燃烧的种类
燃烧现象按其发生瞬间的特点,分为着火、自燃、闪燃、爆燃四种。

(一)着火
可燃物质受到外界火源的直接作用而开始的持续燃烧现象叫着火。

这是曰
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燃烧现象。

例如,用火柴点燃柴草,就会引起它们着火。

可燃物质开始持续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该物质的燃点或着火点。

物质
的燃点越低,越容易着火。

可燃物质在一定温度Tc下开始氧化反应,放出热量。

物质进一步受热,氧化反应加剧,这时吸收的热量消耗于物质的升温、熔化、
分解或蒸发及向周围的散热上。

如果反应继续加快,氧化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
散失的热量,此时即使不再加热,氧化反应也能加速进行,物质的温度很快达
到 Tc,在此温度下或稍高于此温度,物质就开始燃烧。

Tc就是燃点。

例如木
柴的着火过程是:加热到110℃以前是木柴干燥(失去自由水分)的过程;到175℃是分解出化学固定水;到185℃开始分解,230℃开始炭化,300℃以上开始燃烧。

我们说木柴的燃点为300℃,当然这个过程是在局部进行的。

(二)自燃
可燃物质虽没有受到外界点火源的直接作用,但受热达到一定温度,或由
于物质内部的物理(辐射、吸附等)、化学(分解、化合等)或生物(细菌、腐败作
用等)反应过程所提供的热量聚积起来使其达到一定的温度,从而发生自行燃烧
的现象叫自燃。

例如黄磷暴露于空气中时,即使在室温下它与氧发生氧化反应
放出的热量也足以使其达到自行燃烧的温度,故黄磷在空气中很容易发生自燃。

可燃物质无需直接的点火源就能发生自行燃烧的最低温度叫做该物质的自燃点。

物质的自燃点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性越大。

(三)闪燃
这是液体可燃物的特征之一。

当火焰或炽热物体接近易燃和可燃液体时,其液面上的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会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这种燃烧现象叫做闪燃。

闪燃是短暂的闪火,不是持续的燃烧。

这是因为液体在该温度下蒸发速度不快,液体表面上聚积的蒸气一瞬间燃尽,而新的蒸气还未来得及补充,故闪燃一下就熄灭了。

尽管如此,闪燃仍然是引起火灾事故的危险因素之一。

在规定的条件下,使易燃和可燃液体蒸发出足够的蒸气,以致在液面上能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叫做物质的闪点。

闪点与物质的饱和蒸气压有关,饱和蒸气压越大,闪点越低。

同一液体的饱和蒸气压随其温度的增高而变大,所以温度较高时容易发生闪燃。

如果可燃液体的温度高于它的闪点,随时都有接触点火源而被点燃的危险。

所以把闪点低于45℃的液体叫易燃液体,表明它比可燃液体危险性高。

(四)爆燃(或燃爆)
爆燃是火炸药或燃爆性气体混合物的快速燃烧。

一般燃料的燃烧需要外界供给助燃的氧,没有氧燃烧反应就不能进行,而火炸药或燃爆性气体混合物中含有较丰富的氧元素或氧气、氧化剂等,它们燃烧时无须外界的氧参与反应,所以它们是能够发生自身燃烧反应的物质,燃烧时若非在特定条件下,其燃烧是迅猛的甚至会从燃烧转变为爆炸。

例如,黑火药的燃烧爆炸,煤矿井下巷道甲烷气或煤尘与空气混合物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即所谓瓦斯爆炸)等情况就是这样。

使火炸药或燃爆性气体混合物发生爆燃时所需的最低点火温度叫做该物质的发火点。

由于从点火到爆燃有个延滞时间,通常都规定采用5秒钟或5分钟作延滞期,以比较不同物质在相同延滞期下的发火点。

例如含8%的甲烷~空
气混合物在5秒钟延期下的发火温度为725℃,2#岩石铵梯炸药的发火点为186~23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