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把小事做细 把细事做透

把小事做细 把细事做透

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
王文明
学号: 200906040123
(陕西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092班)
摘要: 没有大处规划和细节深入着手,是定败无疑;单有细节,只可以决定一个战术的成败,而大处与细节兼顾,却是一个企业长盛不衰或者个人职业通畅向上的基石!
关键词:细节、成败
1 什么是细节
细节实质是什么?细节实际上是一种长期的准备,从而获得的一种机遇。

细节是一种习惯,是一种积累,也是一种眼光,一种智慧。

只有保持这样的工作标准,你才能注意到问题的细节,你才能做到为使工作达到预期的目标而思考细节。

否则,再注重细节也是精心导演了一幕让领导过得去的演戏。

在物理学上可以细分到粒子,医学上可分到细胞,数学可以从0到无穷大,让我们从0做起,1就是1,2就是2,心中有一万,着眼1+1,才能创造出人生财富和价值。

细节不是空喊出来的。

细节就是一种积累的经验和习惯,关系着企业的方方面面。

2 1%+99%≥100%
一位知名的培训师曾有这样一段经典论述——“一家企业应该有两本书:①红宝书,称为战略,也就是企业发展宏观规划;②蓝宝书,就是作业程序的标准。

每家企业都需要这两本书。

战略是作战指导纲领,战术是战略具体的执行,战术如果发挥不出来,战略就不可能达到目的。

所以只有战术这种工具和方法不断地细节量化,才能很明确地阐释战略。

战术在实现战略时,每一个流程、支撑、动作、支持,都是一个细节,都需要实现量化。

”[1]
今天我们讨论细节决定成败,主要是明确在工作中如何注重细节问题。

每一层面的工作和每个具体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责任是不同的,所要注重细节工作内容也有所区别。

对于集团办公室工作的繁杂,注重细节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不管大事小事忽略了细节都要给工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或损失。

因此对于办公室人员的一项基本素质就是要态度要认真,这样工作才细致。

谁能做好细节?工作态度认真的人才能做好细节。

只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才是做好细节的前提条件。

所谓严谨,就是认真到近乎苛刻。

老李是一个公司的老业务员,年龄较大。

其他学生都跟着其他员工喊他“老李”,而小王始终很尊敬地称他“李老师”。

还有小王总是主动见事做事,跟着同事跑银行和商检交单,到海关报验,即使在大热天乘公车去也毫无怨言。

他总说:“我多跑一个地方,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交接单的过程,也会让我熟悉这个工作的环节。

出了差错,请示老师后,现场改正也是一种学习的机会。

”相反,其他朋友却常常无所事事。

有好几次,老李接国际长途,小王就默默地坐在一边“旁听”,细心揣摩,学习如何同外商交谈。

有时则悄悄地给老李递一支笔,或续上水,或记录一些数据。

这些细小之处,既给老李带来了工作上的便利,也表现出新人对“前辈”的尊重,部门的同事看在眼里,都对他产生好感。

小王刚一毕业,公司人事部就为他办好了手续,从而使他顺利地完成了实习--毕业--求职的“三级跳”,成为。

同样是一群刚毕业的朋友,在校学的知识都一样,为什么小王能做好细节,并最终留下呢?我想,应该是态度的问题。

所以,严谨的工作态度是做好细节工作的前提。

3“木桶原理”的延伸
管理学上的“木桶原理”大家都熟知,说的是木桶装水的高度,决定于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高度。

但人们在加高短板后,往往会忽略箍桶的铁箍。

结果,看似短板得到加强,箍桶的铁箍松了,水一边注入一边从桶缝中跑冒滴漏,木桶内的水平线高低就要看水注入的流量与泄出的流量哪一个大了。

当进行微利竞争时代,如果不加强细节的控制,创造的利润不如泄漏的流量大,企业就会趋向崩溃。

这就是为什么企业进行了改革,加强了管理,却还是慢慢的走向破产的境地。

令许多对管理、营销理论津津乐道的经理人们“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因为忽视了细节——脑袋上没有头发。

曾听一位女性朋友说:“中国男人最不绅士的地方就在他使用的打火机上。

几十万的高级轿车,几千元的高级西装、几十元的高级香烟,一块钱的一次性打火机。

”听罢不禁脸上一热,继而感觉悚然。

想想看,我辈衣冠楚楚地出入各种场所,自以为天衣无缝潇洒动人,但却在一小女子的“火眼金睛”下,连藏身之地都没有。

如果说,这位女士的抱怨并不代表所有的女同胞,但如果有客户这样抱怨一个公司,问题似乎就不再那么简单了。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企业规模很大、很有实力,结果拿出的企业画册或产品介绍材料等却极其“劣质”,不是指用材劣质,而是设计水平。

这些细节显然严重破坏了企业(品牌)形象。

更不用说一件产品在设计初期便出现了一些
小纰漏,却未加以更正,而是任其进入生产环节,大批量生产,并推向市场,最后交付到顾客手中了。

这样的结果不仅在顾客心目中对该公司留下对消费者不负责任,生产劣质产品的坏印象,使其品牌形象变恶,而且如果不能有效扭转这一局面,还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影响该公司其它优质产品的销售,从而使其陷入市场和财务的双重困境中。

轻易将产品设计上的一个小纰漏,一个小细节的错误放过的话,产品进入市场后错误不是消失了,而是被放大为一个大麻烦、大缺憾,甚至是大灾难。

不仅于此,收拾这个烂摊子企业所要花费的成本、时间和人工,将远远大于当初的返工费。

还有许多品牌在选择促销用品上出现“不绅士”的表现,也会动摇消费者心中的地位。

某品牌捡了个“大便宜”,低价购得一宗电饭煲,宣布:买彩电送电饭煲。

消费者买回家后,彩电到没什么问题,电饭煲用了一个月坏了。

消费者不想电饭煲如何了,眼光转向了彩电:拜托,你不会坏吧?这种担忧会对品牌忠诚造成严重破坏。

有人以为过分注重细节不过是近视的做法,其实,一味地跑马圈,扩张地盘,却未考虑市场份额与利润之间的微妙关系,以至于市场份额增加到一定数量后,只见成本在不断拔高,利润却在掉头向下走低,并日渐稀薄了。

这才真正是顾此失彼,急功近利,短视的作法,最终损害的是企业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国风《培养细节精神》[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