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微生物的种类1原生动物

水微生物的种类1原生动物


水微生物一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水的生境特征 第二节 水微生物的来源、分类、分布及其
卫生学意义 第三节 水微生物的检测与卫生标准 第四节 水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与控制 第五节 水微生物研究的前景
第一节 水的生境特征
稳定,水体积庞大,有流动性,能起缓冲、稀释和混合 作用,有利于保持水体的平衡自净能力。
利用
硫酸盐,碳酸盐可作为无机化能营养菌的无氧呼 吸电子受体等。
汞、铜等金属离子可抑制一些微生物的生长,但 某些假单胞菌因带有抗性质粒,不仅有抗性还能 浓集这类金属被用于废水处理。
水中CO2的浓度对藻类的生长繁殖影响比较大, 影响藻类的光合作用,引起pH值发生变化。
七、营养物质
水中微生物的共同特征之一是能在低营养物浓度 的条件下生长繁殖,但水中微生物数量与营养物 质浓度的水平仍有较大关系。
6.人和家畜的粪便和尿液直接污染水体;
7.生物实验室特别是微生物实验室,实验 操作过程不严格,废弃物处理不当等均可 污染室外水体。
水微生物的种类
1.原生动物、藻类、真菌、细菌和病毒, 其数量和种类主要取决于水体生境特征的 不同以及微生物能够进入水体的条件。
2.水中大多数微生物属于异养微生物,少 数种类为为自养微生物。
本节主要内容
水微生物的来源 水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自然水体中外来微生物污染的来源
1.日常生活污水和医院污水; 2.厕所、粪缸不合理设置,在水源水中清洗马桶
和衣物; 3.水中养殖水生动植物时用粪便施肥,粪船装卸
和行驶过程中的溢漏,船民等的粪便; 4.地表径流和雨水冲刷;
5.水边建造猪、鸭、鸡等动物的养殖场, 或直接在水中养殖畜禽,使动物的粪、尿 等污染物流入水体;
某 些
天然热泉




海底火山
二、静水压
水深每增加10 m,静水压就增加101 kPa。 海底的平均压力约为38 503 kPa,太平洋
海底可达117 537 kPa。 不同微生物对静水压的耐受能力差别很大,
所以静水压也能影响微生物的分布。 耐压微生物 嗜压微生物
理是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新的传播途径。
当饮用被污染的水、皮肤暴露于污染的水中(洗浴中心 或娱乐场所)都会感染病原体。这些被感染的个体将排 泄物排入环境中,成为了新的传染源,构成了整个循环 途径。
通常环境中病毒和原生生物的存活时间长。 温度是影响病毒存活的最重要的因素。潮湿条件下会导
致存活率上升,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杀死水表面的细 菌。
自然界水体中广泛存在着各种微生物类群,各种水体中 物理及化学性状的不同都能影响微生物种群的数量和分 布。
主要的影响因素有:温度、静水压、光照、溶解氧、氢 离子浓度、化学物质、营养物质等。
一、温度
在相当大的温度范围内均可能有微生物存 活
嗜冷微生物 水生栖热菌 气温高的季节易繁殖,数量大 水温低有利于微生物的存活
水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生物界生存和发展的前 提和必要条件。
水不仅是维持人类、动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也是许多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好场所,从而水成 为导致或传播某些疾病的媒介之一。
地球上水生境的分类
水生境
海水生境
海湾与河口生境
淡水生境
湖水
江河水
水库水
池塘
沼泽
井水
泉水
水微生物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三、光照
光强度在纯水中第1米处降低53%,以后深 度每往下深1米,光强度降低50%
除了紫外线的杀灭作用,日光照射还能使水 体表层的温度升高,从而影响水体的温度。
具有光合作用的微生物和藻类主要分布在水 的表层。
四、溶解氧
溶解氧含量的变化影响着微生物生长的种 类和分布。
一般在水体的表层主要为需氧和兼性需氧 微生物,深层和水底则以厌氧性微生物为 主。
水环境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和消费者。 同一种水体,物理和化学条件差别很大,微生物种类、
数量、分布也有很大差异。 水体污染:理化污染和微生物污染。 对水微生物的研究与开发利用在保障人类健康和社会发
展与进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水微生物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水微生物学是研究水环境中微生物和微生 物群落的一门科学。水微生物学主要研究 不同水体中微生物的来源、种类、分布规 律及其对人体的危害,用以控制水源的污 染、净化水体,以利于供应居民水量充足、 水质达标的水。
水微生物的分布
从水体表面到海洋底层,但分布是不均匀 的。
在水体表面和底泥中微生物含量高, 其分布与水量、水体类型、层次、污染状况和季节等有
关。 影响因素包括营养状况、温度、静水压、溶解氧、pH值、
光强度、光照时间、化学物质、季节等因素。
生活污水及可供微生物利用的有机废水中微生物 数量大;
江河入海口的微生物数量也大于其他海岸线。 在水中,特别是营养贫乏时,微生物倾向于附着
于颗粒上。
研究发现,葡萄糖主要在游离状态下被摄取,而 氨基酸的摄取多与黏附有关。
第二节 水微生物的来源、种类、分布及其卫生学意义
水中微生物的来源基本上可分为自然存在 的微生物群落和由外部带入的微生物群落。 自然水中存在的许多微生物,大多是水中 固有的适应在水中生活;外部带入的微生 物一般不能在水中长期存活,但在生存期 限内通过各种方式可给人类带来疾病危害。
3.水中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一般无致病 作用,少数为病原微生物。
水中致病性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和特点
肠道病原体的传播有很多潜在的途径 对环境因素的抵抗能力。环境因素可以控制病原体的传
播。
可由水进行传播,是许多水生疾病传播的自然途径, 废水的地下回流、大范围的水产养殖或土壤废弃物的处
五、氢离子浓度
一般来说适宜微生物pH值范围是 6.5~8.5。 这与一般自然水的pH值范围相适应。
海水的pH值为7.5~8.5,海水中多数微生 物生长的最适pH值为7.2~7.6。少数种类 的细菌能在pH值3.0以下生长。
六、化学物质
水中有机物可成为异养微生物的营养来源, 无机物中的氨、硝酸盐、磷酸盐可直接被微生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