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3章管理研究设计..

第3章管理研究设计..



对于公共管理学而言,确定研究问 题时尤其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问题 产生缘起于私人,还是公众行为?因 为私人、公众和组织机构的行为动机 各不相同,因此对他们的行为的解释 必定也各不相同。处理由公共机构提 出问题的方法可能与私人行为造成的 问题的政策有很大差异。
二是问题是系统的,还是非系统的?
应该选择你有兴趣的题目、有用的题
目,不要写与生活、工作毫不相干的 课题,浪费精力。同时,要考虑到自 己的学术背景和条件,不要不切实际, 眼高手低,结果内容空泛,论文没有 价值(林作新,2009)
研究设计的过程:从研究问题到理论建 构

公共管理研究人员通常希望回答有关政府 有效性的种种问题。“严打”能够减少刑 事犯罪吗?广州亚运公交免费(同时也导 致人满为患)能够使民众更为满意吗?这 些问题尽管内容不同,但形式相近:一旦 研究问题确定,接下来的任务就需要建立 起研究假设,即描述清楚研究问题涉及的 变量,以及这些变量之间存在的联系。

简言之,就是通过建立y= f(x),认识 现实世界、解释现实关系,并达到预测未 来的效果。
第一步:用概念来描述

概念具有内涵(内容)和外延(范围)两 方面特征。概念的内涵是指该概念所反映 的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一事物 之所以为该事物以及区别于其他任何事物 所固有的根本属性,是说明概念所反映的 事物究竟“是什么”。概念的外延是指具 有该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一切对象。 是反映思维对象的范围。也就是指该概念 适用的范围,说明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有 哪些”。
趋向或好奇心


有个官员到了美国,看到了极其美丽壮观 的三层楼:第一层是学术自由,第二层是 高水平、严格的科学研究标准,第三层是 世界一流大学,庄严壮美,雍容华贵,里 面点缀着辉煌的诺贝尔奖,令人生出多少 羡慕和赞叹。心里便想:我们也有许多的 学者,钱也有一些,我为什么不造这三层 楼?于是回国后通过决议,要建设世界一 流大学。
no
yes
(9) 撰写报告
(10) 提出报告
(11) 做出管理决策
3.1.1 问题辨析

选择适当的研究问题是研究工作最困难的一步。

为找到合适的问题而花费精力是值得和必要的。

实际和理论疑难都可能引发有价值的问题,但在管理 领域中,从实际出发更可取,即使理论问题的提出也 离不开对现实的观察和归纳。 问题导向或是方法导向是研究和学习区别所在。
第3章 管理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是对研究课题的规划,也是谋求 新发现的策略。

辨识问题,提炼主题——问题辨析

论证和验证主题——假设论证
研究领域和研究问题?
趣向
主题
分析单位 假设 研究侧重面 时间纬度
假设
题材
问 题 辨 析
论证方法选择
变量分析
理论研究
非实验研究 统计调查研究 文本分析
实证研究
实验研究 实地研究 比较分析
研究问题的来源包括:

其一,现实社会生活的启示。


我爸是李刚: 官二代的强权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官本位对官二代行为的影响 权力通吃下的行政体制改革

其二,本学科权威人士的启迪。 各种基金项目 某学科领域经常会有一些学术会议或讲座



其三,专业文献的刺激。 发现学科交叉的空白区,或是学科本身的 盲点,从而弥补学科的空白;可以发现文 献资料间彼此不一致的冲突矛盾与学科中 较为反常的现象,来提示我们可做个研究 或可消弭当中的不确定性或问题;可以提 出对现有理论的质疑。

人们所熟知的公共管理学概念,如官僚制、 权力、权威、合法性等,都分别反映了某 种社会现象的共同属性。
第二步:将概念转化为经验(变量)

李银河博士在研究浪漫爱情时,试图检验这样一 个假设:人们的生存环境越接近现代化,则他们 越会看重浪漫爱情。为此,她需要对“现代化的 生存环境”进行操作化。在研究中,她将这一概 念操作化为三个不同的维度和四个主要的指标: (1)时间维度——年龄(越年轻者其生存环境越接 近现代化);(2)空间维度——城乡(城市居民的 生存环境比农村居民的生存环境更接近现代化); (3)社会经济地位维度——教育程度、职业(一般 而言,教育程度越高者,或者职业地位越高者, 其生存环境越接近现代化)。


第一步是选择一个范围较广的研究领域; 第二步是将问题领域细化为研究问题。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 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 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视角去看就问题, 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 步”(爱因斯坦)
“好奇心而非经济效益是科学研究的原动力”(丁肇 中)

世界一流大学是学术自由和严格的科学研 究标准作为基础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同 样,真正的科学研究也只有通过自由的选 题、科学的标准,才能取得预期,甚至是 意想不到的成果。
研究设计的起点:研究问题的形成

“我应该从哪里着手研究?” “我应该用什么理论来解释该课题?” “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对该课题才是恰当和 合适的?”
问题是研究的起点和推动力
进行任何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只有对 事物有好奇心、对各种现象有无尽问 题的人才会有探索的欲望,才会有做 研究的兴趣
利用熟悉的来描述新奇的 利用新奇的来报告熟悉的
科学研究本身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
史蒂文森和拜尔利:一是内在于科学研究 过程的动机:科学的好奇心,做研究过程 中的愉悦。二是指向科学共同体的动机: 渴望科学声望,渴望在科学职业内的影响。 三是对科学研究的外部影响:公众名声的 吸引,渴望发现科学知识的有益应用,需 要资金支持(得到金钱做科学),渴望从应 用科学研究中获得利益(从科学制造金钱), 影响公共政策的抱负(在幕后或通过公众 运动)。
母体及 样本选择
无干扰研究 现有统计数据分析 数据处理及分析 评价研究
假 设 论 证
(1) 观察: 确认宽泛的 研究范围 (4) 理论框架 清楚辨别和 归类变量
(3 ) 问题界定: 描述研究
(5) 衍 资料搜集、 分析与解释
(2) 初步资料 搜集: 访谈、文献 调查
(8) 推论: 假设是否被 验证? 研究问题是 否得到解答?
如果问题是系统的——即问题呈周期 性,或非常普遍,那么比较适当的处 理方法是更改一些决定,以减少后果 的危害性。如果问题源于一个孤立的 行为,那么比较好的办法是就事论事, 妥善处理事件造成的后果,而不是阻 止他们的发生,或使他们发生逆转。

这两个方面的关注也为公共管理研究路径 指明了方向。因为任何问题的产生,即使 不是全部,至少一部分与政府有关,或是 政府的行为不当造成的,或是政府本身的 不作为造成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