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孔子学琴教学设计

孔子学琴教学设计

《孔子学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名言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有老师来到我们课堂听课,我非常高兴,你们高兴吗?生:高兴师:我想表达我高兴的心情,我想说:课件出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同学们,你们也用这句话来表达一下你们高兴的心情吧。

生:齐读师:响亮些,再高兴些,生再齐读。

师:孩子们,知道这句名言是谁说的吗?知道的请赶快举手,给老师示意。

奥,有一位同学知道了,真不错,唉,那么还有很多同学不知道,没关系,老师给你点提示,你们一定会知道的。

师:他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稍作停顿,注视学生),他被后人尊称为“千古圣人,万世师表”。

师:他是谁?(看大家都举手了),大家一起说:生:“孔子”课件出示孔子的画像,背景资料师:今天我们就继续走近孔子,在这个伟人身上去借鉴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高尚品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12课《孔子学琴》。

(师板书,生齐读课题)二、回顾旧知,复习词语。

师:孩子们,子曰:温故而知新。

子又曰:学而时习之,意思就是说,复习旧知识的同时获得新知识,复习是件快乐的事我们现在也来快乐一下吧。

课件出示词语:好,读一读:毕恭毕敬席地而坐运用自如顺畅自然悦耳动听激情洋溢如痴如醉戛然而止炉火纯青师:大家准备好了吗?师:咱们现在开火车读词语:俗话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那么谁来当火车头带动你的车厢跑得又快又稳,同学们跃跃欲试.…..最后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不错。

自我鼓励一下,击掌5下。

各组的3号到小黑板前展示看拼音写词语:鲁毕恳谱技畅醉境浸博佩给各组加分,鼓励写得好的组。

三、回顾课文学习新课师:同学们,通过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孔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生:虚心好学。

师:继续说,你怎么体会出来的?生:他从不满足,50岁那年还特意向鲁国著名音乐家师襄学弹琴。

师:50岁了还向著名音乐家师襄学弹琴。

孔子啊,真的是虚心好学。

板书:虚心好学。

师:正如他所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那孔子向师襄学琴的曲子叫什么?指名回答::你来说生:《文王操》师:文王操的作曲者是谁?生:周文王,师:周文王何许人也?大家知道吗?生:不知道。

师: 孩子们真诚实啊,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正如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周文王啊是古代商末周族的一个首领,他宽厚仁慈,体恤百姓,深受老百姓的爱戴,他在文王操这首曲子里正想表达儒家里的一种仁爱,表达他的一种发自内心的博大的爱,那么,孔子在开始学琴的时候知道这首曲子是周文王所作吗?生:不知道师:那后来又是怎么知道的呢?生:孔子是在弹琴中一步一步弹出来的。

师:他是在琴声中一步一步悟出来的。

能在琴声中悟出作曲者是谁可真不简单啊,所以师襄称赞他的琴艺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

生齐读这个词语2遍课件出示炉火纯青的解释,师简单讲解那么在课文当中炉火纯青是夸孔子的什么呢?我们再来读读前面的几段好,哪个同学将自学提示给大家读一读,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师:孩子们,任务这么多,大家听明白了吗?听明白了赶快行动吧,想好了就举手向老师示意,(老师在下面巡视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去学习,好多同学边读边勾画还在批注,这都是非常好的阅读习惯孩子们都把手举起来了,那我问问你们,你认为孔子学琴时间怎样?。

生:很长。

师:他练琴时间很长,你怎么知道的?生:一晃十天过去了,又过了些时候,不知又过了多少天。

课件出示师:他们说的这些词语都表示什么词语呀?(时间)时间的词语,也就是说,从这些不同时间的词语来体会了孔子学琴的时间很长的,大家齐读:师:课文按时间顺序都讲了孔子学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生:学会了曲谱师:学会了曲谱是在那个时间段里生:在“一晃十天过去了”课件出示学生边回答师边讲解那孩子们,孔子完成他的四个目标他是一天又一天的练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他每天又是怎样在练琴呀,课文中是怎么表示的。

指名读,(他踏着琴声………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然后齐读师:从读的话中你感悟到孔子弹琴?体会出弹琴怎样呢?生不同回答:认真、专注、严肃、师:可以看出孔子弹琴认真、不厌倦,从哪个词最能体现他的认真呢(毕恭毕敬)师:问:毕恭毕敬是对孔子的弹琴什么描写?(神态描写)毕恭毕敬又是一种什么神态呢?生:十分恭敬、专注踏实师孔子弹琴是那么踏实专注、认真、严肃、我们用学过的一个成语来说就是好多同学都知道啊。

板书:一丝不苟那么又从哪里看出孔子的不厌倦呢?生:弹了一遍又弹一遍,弹了一遍又弹一遍怎么理解呀,是对孔子的什么描写呀?生齐答:(动作描写)师:孔子就是这样,每天毕恭毕敬弹了一遍又一遍,孩子们想想,如果我将这里面的毕恭毕敬、弹完一遍又一遍去掉,再读是什么感受?生不同回答:句子写的不生动、体会不出孔子时间长………体会不出孔子弹琴认真、态度、不具体等。

师:所以,同学们在写作中要抓住对人物的神态、还有动作的描写,能够更好地突出人物的个性特点,突出他具有的精神。

同学们,孔子每天不厌倦的弹了一遍又一遍,我们也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一下,知道吗?生:孜孜不倦师表扬:非常好。

板书:孜孜不倦孔子每天孜孜不倦的练琴,孩子们想象一下,他可能遇到什么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呢?“琴弦断了,然后接好又继续弹”“弹的腰酸背痛,手都磨出血了,忍耐一下,又继续弹,”弹得都困了,然后站起来活动一下,又继续弹。

师:说的都好,孔子每天就是这样一遍又一遍的弹,弹得手都麻了,腰酸了,可他每天浑然不觉,仍然坚持每天弹琴,哪个孩子通过有感情朗读体现他的顽强精神,谁来?学生1举手,“你真勇敢”。

,生有感情读:他踏着琴声…….的样子。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哪个同学来挑战一下,比他读的更好些?学生2读。

.两个孩子读的都不错,我听出来了,你们都是在动词下加重读音,好,同学们在老师的提示下,我们再读,再体会,“一晃十天过去了,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 生齐读,过了些时候,只见孔子正。

生再齐读不知过了多少时候,孔子依然……生再齐读,时间啊一天天过去,孔子的琴艺在不断提高,同学们,师襄认为孔子早应该学习一首新的曲子了,师襄为什么这样认为呢?从课文哪里可以看出孔子早就应该学习一首新的曲子了。

指名说生:他看到孔子的手指运用自如…….可以学一首新的曲子了。

师:好,这只是他掌握了弹奏的技巧。

还有?生:刚一进门,——好半天才醒悟过来。

师:好,所以师襄认为孔子早应该学习一首新的曲子了,同学们齐读第3自然段…..新的曲子了.在这段当中有个打比方的句子找到了吗?那个同学谁愿意来画一画,同学们和你们想的一样吗?再将这个句子读一读,来,生齐读,这个句子把什么比做什么?生回答:把孔子弹奏的琴声比作小溪流水的声音。

“说得非常好”小溪流水哗哗哗,不间断、不停息,多么美妙的琴声啊!课件出示:小溪流水的音乐画面。

孔子将曲子弹的如行云流水一般,哪个孩子来美美的读一读,指名读。

师:老师觉得你的声音也想小溪流水般非常好听,那有从哪里看出孔子已经领会了这首曲子的思想内容了,指名读第4自然段到“醒悟过来”。

生齐读。

师:同学们,这段话中激情洋溢这个词怎么理解,什么叫激情洋溢?指名说:充满了激情,充满了感情,那么什么样的乐曲声是激情洋溢的?生回答:在这个乐曲声中,一会高,一会低,一会快,一会慢。

师:这样的曲子就是充满了激情,充满了感情。

师襄被这琴声听得如醉如痴,如醉如痴又怎样理解呢?什么样的神态是如醉入痴呢?指名学生到前面做动作生1:如醉如痴,如醉:就是像喝醉了酒一样。

如痴:就是像呆了一样,生2:就像被陶醉了一样师:他深深的陶醉在孔子的优美琴声之中,好半天才醒悟过来,几乎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这说明了什么呀?指名生1说:说明了孔子的琴声充满了感情,生2:琴声充满了美妙,能弹得这么美妙的琴声,说明了琴艺非常高超。

那下面听老师来朗读一下这一段,来体会一下琴声的美妙,师读第4自然段到醒悟过来,哪个同学也像老师这样如醉如痴的读一读,指名生读,读得很好,大家鼓励,大家体会一下,再齐读,同学们,师襄对孔子的琴艺非常满意,可是孔子还是不满足,他每次都是怎样对师襄说的呢?课件出示师襄和孔子的对话,师读师襄说的话。

生读孔子的话。

师:同学们,从孔子的言语中你有体会了什么?生1:他精益求精. 板书:生2:他有不断进取的精神。

生3:他永不满足.生4:他给自己设定一个更高的目标。

师讲解:说明他对自己要求严格,给自己定的目标非常的高。

那么,孔子在达到他的第四个目标的时候,他激动地涨起来说:大声说:生齐读。

课件出示:我已经知道——周文王。

师:师襄一听,又惊异,又佩服。

……说:生齐读师:同学们,这下理解炉火纯青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了吗?生回答:孔子的琴艺非常高超了,指名学生1:用炉火纯青说一句话,老师的教学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

师:“我听了你的话可还要努力啊,再说生2:他的棋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谁也比不过他。

用的多恰当呀师:同学们,孔子学琴的故事就学完了,那么你从孔子身上学到了一些什么品质呢?学生不同回答:好,齐读黑板上的话:四、拓展升华师:如果你们在学习上也像孔子一样虚心好学、一丝不苟、孜孜不倦、精益求精,老师相信你们的学习也会取得更大进步的,那么在这篇课文当中,在了解孔子的琴声美妙、琴艺高超时,是通过对师襄听琴的时候他的神态、动作的描写来间接的体现出来的,这种写作方法叫侧面描写。

这是我们今天又接触到的写作方法,以后同学们在习作中也可以运用。

师:同学们,孔子一生中不光是谦虚好学的学生,他还是一位诲人不倦的好师长,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的弟子将他的言论和思想收集整理在一本书里,这本书就叫《论语》我们再次打开《论语》,来分享孔子的一些思想精华,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慢慢的读、慢慢的从中去体会,课件出示:师生齐读: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