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藏高寒课件-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青藏高寒课件-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探究2:天山冰川退缩对当地河流的径流量产生什么影响?
天山地区河流补给的主要来源是冰川融水。 短期来看,冰川消融量加大,径流量加大。 天山冰川融化导致冰川储水量减少,长期来看,冰川消融量减少,径流量减少。
随堂练习
黑河为我国西北第二大内陆流域,发源于祁连山区南部,上游冰川广布。20世纪60年代至 2010年,监测流域内降水量整体增加,冰川总面积减少。下图示意“黑河流域冰川条数不 同海拔区间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二、土地沙化
材料:如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 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 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 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 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 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 围内。
思考: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是什么?
探究3: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
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 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二、土地沙化
材料:如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 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 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 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 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 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 围内。
9.海拔>4700m冰川条数较少的原因是
①山体面积小 ②地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峭
③气温低
④降水少
D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D 10.海拔>4500m冰川条数变化及主要原因分别是
A.减少 气候变暖 B.减少 降水增多
冰川条数的变化,并不等 同于冰川面积的变化
C.增加 降水增多 D.增加 气候变暖 11.有关2010年黑河流域冰川面积的推断,正确的是
一、冰川消融
高寒生态脆弱区的环境问题
同其他冰原地区相比,青藏高原显得更为 脆弱,积雪融化速度快得惊人 。
1984-2014年的约30年间,青藏高原及其相 邻地区的冰川面积由5.3万平方公里缩减至4.5 万平方公里,退缩了15%。中国有46000多条 冰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冰川消融短期 内会造成江河流水量增加,长此以往,一旦 部分冰川消亡或冰川面积减小,其下游径流 就会逐渐减少。
A
A.4500m以下冰川面积总体减少 B.4400~4500m冰川面积占比最大
C.4500m以上冰川面积总体增加 D.4200~4300m冰川面积减少最多
二、土地沙化
高寒生态脆弱区的环境问题
青藏高原处于对流层中上部,大气活动剧烈频繁, 为沙尘进入大气并进行远距离传输提供了足够的动力。 此外,青藏高原存在的大片流动沙丘和荒漠化土地又 为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物源。如雅鲁藏布江 及其支流河谷、黄河、长江源地区都有大片土地沙化 活动沙丘。此外,高原的沙漠化面积也在剧增。
思维过程: 表现:冰川总量减少
冰雪消耗增多+补给减少
结论1:气温升高是加剧冰川消融的 最主要因素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天山地区气温上升,蒸发量加大,部分区域的冰川和积雪消融速度加快; 部分区域降水形式将由降雪向降雨转变,降雪率减少,导致冰川和积雪的物质来源减少。
一、冰川消融
材料:高海拔地区是气候变化的敏 感区域。地处亚欧大陆内部的天山 山地冰川广泛发育,上万条面积大 小不一的冰川为周边地区的人类活 动提供了水资源保障。右图为近50 年来天山不同海拔及不同面积冰川 的变化统计。
拓展:推测天山冰川消融导致原冰川覆盖区域气温的变化趋势并说明原因。
气温变化趋势:上升。
结论2:冰川消融会导致气温进一步升高
原因:冰川和积雪消融使得原冰雪覆盖区域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反射率降低,从而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 量,加快山区的升温速度。(冰川退缩对山区升温过程具有增强效应)。
一、冰川消融
材料:高海拔地区是气候变化的敏 感区域。地处亚欧大陆内部的天山 山地冰川广泛发育,上万条面积大 小不一的冰川为周边地区的人类活 动提供了水资源保障。右图为近50 年来天山不同海拔及不同面积冰川 的变化统计。
提问
• 1、生态脆弱区植被退化的原因? • 2、产生的危害? • 3、治理措施? • 4、沙尘暴产生的自然原因 • 5、风沙活动的成因?危害?治理措施
高寒生态脆弱区
高寒地区,狭义的高寒山区是指海拔高、常年 低温、土壤下有冻土层常年不化的山区,主要 分布有黑龙江省北部、青藏高原、甘肃、山西、 内蒙古及云南部分地区。广义的高寒山区是泛 指海拔较高、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降雨较 少、只能适应生长较耐寒农作物的山区。 高寒山区,昼夜温差大,平均温度低,无霜期 短,紫外线强度高,污染较少,部分高寒山区 较干旱。 本就脆弱多变的青藏高原,再加上人类不合理 的开发和利用,已在不同地域出现了较为严重 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现象,如冰川消融,雪 线上升,河流水量减少,森林植被减少,水土 流失严重,土地风蚀沙化日益扩大,珍稀野生 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 坏,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等等。这些都使目前仍 在继续隆升的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更加脆弱和不 稳定。
中国沙尘暴的主要发生区域在青藏高原和北方干旱 半干旱地区。其中,每年的12月到翌年3月,沙尘暴 发生中心集中在青藏高原上,并随时间推移中心向北 推移。相对于其他沙尘暴发生区,高原更容易将沙尘 等细粒粉尘物质扬升到5500米高空,而此高度的西风 急流正是亚洲粉尘远程传输的主要动力,甚至可以将 沙尘传往遥远的北太平洋地区。
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 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 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处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 较大。
二、土地沙化
材料:如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 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 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 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 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 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 围内。
青藏高原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海拔高
空气稀薄
内部多荒漠
一、冰川消融
材料:高海拔地区是气候变化的敏 感区域。地处亚欧大陆内部的天山 山地冰川广泛发育,上万条面积大 小不一的冰川为周边地区的人类活 动提供了水资源保障。右图为近50 年来天山不同海拔及不同面积冰川 的变化统计。
探究1:天山冰川出现退缩的气候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