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的习俗作文300字
春节一般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二十三这天是小年,传说这一天是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据说
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
二十四这天掸尘扫房子,
二十五要做豆腐,二十六要割年肉,二十七宰鸡赶大集。
二十八要
贴花花。
二十九,俗称“小除夕”,这一天人们往来拜访。
腊月三
十是春节的一个高潮,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
它与正月初一首尾相连。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
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
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
故
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
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
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春节在正月十五正式结束,这一天是元宵节,要举行灯会,还要吃
元宵、放烟花。
最后在烟花声中,结束了春节。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
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年夜饭中,除要吃象征全家团圆的鱼丸、肉丸和寓有"食鸡起家"之意的鸡肉,以及表示"年寿长久"的韭菜,还有各种极富地方风味
的油炸食品、汤圆、年糕,特别是吃"乌龟豆沙年糕"(一种用刻有乌
龟形状的木模压制而成、内包豆沙馅子的年糕),则有益寿延年之意(台湾)。
湖北团风人春节第一餐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
其中,主要
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有希望的后生"要吃鸡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飞,当家人则吃鸡骨头,有“出人头地"之意。
秭
归人第一餐吃袖炸的白蒿,取其谐音“百好"以图吉利。
荆州、沙市
一带,第-餐要吃鸡蛋,意谓“实实在在,吉祥如意"。
如遇客人,
要吃二个煮得很嫩,可透过蛋白见蛋黄的“荷包蛋",意即“银包金,金缠银,得金得银"。
春节来了,每一个地方都有它的春节风俗。
我们东北的风俗就由我来介绍一下吧。
春节的时候,我们东北不会忘记的一件事就是在家里和面包饺子,这时候,家里人会想出许多的办法来让家里人幸福,好运。
比如说
有些人会把一个红枣放进饺子皮让人嚼一嚼就嚼到了好运。
还有一
些人把一个杏子放进了饺子皮让人咬一咬就咬到了幸福。
对了,东北还有一些人玩一种东西来庆祝新年,那就是红红的鞭炮。
吃完热乎乎的饺子就会来放鞭炮,人们把鞭炮立在雪堆上点燃
了就马上跑去远处看。
“砰!砰!砰!”鞭炮炸开一团火焰出了来,代
表着红红火火。
这就是东北的风俗。
我竞争的目标是我原来的职位——班长,原因是我很快乐我也要带给同学们快乐,建立心中快乐星球!
人们都知道,春节要放鞭炮,贴对联。
你知道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吗?让我来告诉你吧。
传说中有一个怪兽——年,常常在大年初一
来骚扰人们过春节,于是,村里的人们就会到深山去躲避那个怪兽——年。
第二个春节到了,人们都跑往深山去躲避年。
正在这个时候,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挡住了跑往深山的人们,说道:“大家不要慌!
我知道怎么挡住年。
”人们不相信,更加快速地跳往深山。
到了晚上,年来了。
老爷爷从房间里拿出一串鞭炮,在身上披了一块红布,就跑出了房间。
到了房门口,鞭炮霹雳啪啦地响,红布在风中飘动,年顿时不敢往前走了,转头就跑。
人们欢呼着跑下山,称赞老爷爷很聪明。
哦!原来年怕声音和红色。
所以,人们过年都要放鞭炮,贴对联。
春节是我们太仓地区一个传统的节日。
每年春节,人们都要欢欢喜喜地庆祝一番。
春节将至,我们这儿家家户户都要蒸年糕,希望来年生活节节高。
大年三十夜,家家户户都要吃团圆饭、放烟火,守岁到深夜。
爆竹声声,从黄昏一直响到天明。
大年初一早上要吃“百岁圆”,还有菠菜和黄萝卜丝,“百岁圆”寓意长命百岁,永远健康;菠菜希望人们勤俭节约,生活“把把细细”,吃黄萝卜丝表示祝人们财源滚滚,收入越来越多。
奶奶告诉我,年初一不能扫地,据说初一扫地要扫走财运的,到初三才扫地,而且要把扫的垃圾倒在自家的田角头,这叫“发田财”。
初五早上“接财神”,要放爆竹把财神迎进家门。
到了正月十五圆宵节,家家吃圆宵,吃馄饨。
吃完晚饭,小孩子们在大人的带领下,高高兴兴地去田头“旺田财”,预祝来年粮食大丰收。
啊,春节的习俗真多,让我搞也搞不清。
看过关于春节的习俗作文300字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