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智能化建筑的电气保护方式和接地措施

浅谈智能化建筑的电气保护方式和接地措施

浅谈智能化建筑的电气保护方式和接地措施摘要:本文以智能化建筑为研究对象,从TN-S系统、TN-C系统以及TN-C-S系统三个方面对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的常见接地方式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之上针对智能化建筑应采取的接地措施做出了侧重分析与研究。

本文围绕智能化建筑的电气保护方式和接地措施这一中心问题展开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并据此论证了合理的电气保护方式与接地措施在确保建筑供配电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乃至进一步提升整个智能化建筑的运行质量与运行效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智能化建筑电气保护方式接地措施分析
对于建筑供配电系统设计而言,供电系统当中电气保护与接地可以说会对整个供电系统稳定运行性能的发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合理的电气保护方式与接地措施能够最大限度的确保整个建筑工程项目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对于电气接地而言,按照电气接地功能分区的不同,一般可分为保护性接地、功能性接地以及保护功能性接地这三种方式。

其中,保护性接地的最关键目的在于确保整个建筑项目电网系统在突发性故障情况下,电网设备及人身的安全性,现阶段最为常见的保护性接地方式有过电压接地以及防静电接地等;而对于功能性接地而言,其最根本的目的在于确保整个建筑项目运行过程中电网系统的安全性与电气装置的运行可靠性,电源中性点接地即为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最为常见的功能性接地方式之一。

相关
工作人员需要清醒的认识到一个方面的问题:在现代建筑技术,特别是智能建筑迅猛发展的背景作用之下,建筑电气保护及接地面临着怎样的困难?究竟何种接地方式才最适用于智能化建筑?以上也正是现阶段智能化建筑相关设计工作人员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笔者现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1 现阶段几种常见接地方式分析
1.1 TN-S系统
图1为TN-S接地系统的平面示意图。

此种接地系统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由PE线以及三相①四线所共同构成的组合型接地系统。

由图我们可知:在整个TN-S接地系统当中,中心线N与保护接地线PE 仅在变压器装置中心点位置存在共用式接地。

除此种情况以外在整个系统当中不再以任何形式进行电气连接。

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受到三相负荷不均衡因素的影响,中心线N存在一定的带电可能性。

但与之相对应的是零带电来源的保护接地线PE。

这就是说PE线在于外部设备及金属构建相连接的过程当中不会以带电形式存在,从而确保整个接地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高效性。

1.2 TN-C系统
图2为TN-C接地系统的平面示意图。

此种接地系统区别于TN-S 接地系统最大的特点在于整个系统在以三相四线为构成的基础之上,对中性线N以及保护线PE做集中处理(即我们所俗称的PEN线)。


于智能化建筑应用实践而言,这种接地系统作用之下占据比重较大的单相负荷会导致PEN线上存在不平衡电流,进而导致整个运行线路出现电位波动以及电流不稳定的故障情况,从而无法为精密电子仪器设备的可靠运行提供线路保障,因而此种接地方式并不适用于在智能化建筑中广泛应用。

1.3 TN-C-S系统
图3为TN-C-S接地系统的平面示意图。

在此种接地方式下,部分保护线与中心线统一,部分相分离。

对于整个供电系统来说,在进户之前以TN-C方式做接地处理,进户位置实施重复性接地,以此将整个接地系统转变为TN-S方式。

此种接地系统在智能化建筑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2 智能化建筑适用接地措施分析
2.1 智能化建筑交流工作接地分析
对于TN系统而言,交流工作接地应当侧重对中性线作接地处理,选用接地线对接地体进行有效连接。

一般来说,在热稳定性能表现不变的情况之下优选智能化建筑物自身基础钢筋作为接地体。

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交流工作接地后应当对电阻值进行测定,以策安全。

2.2 智能化建筑防雷接地分析
我们知道,智能化建筑物内部存在大量的电子仪表设备及布线系统。

以上仪表设备及布线系统的稳定运行需要建筑物有着较强的抗雷击性,从接地角度上来说,设计及现场施工人员应当将建筑物内部金属构件与接闪器装置网格相连接,同时与建筑物地段作为引下线的构建筑钢筋之间建立相应的电气连接关系,在此基础之上形成健全的防雷系统。

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在于:在对智能化建筑防雷接地装置工频接地电阻参数进行确定的过程当中,接地电阻应当符合接地体的最小限度参数要求,一般来说以1Ω为限。

2.3 智能化建筑屏蔽接地及防静电接地分析
大量实践研究结果向我们证实了一点:屏蔽及其接地方式的正确性是防止智能化建筑遭受电磁干扰的最直接也是最有效方式。

一般来说依照设备工作频率,选用一点接地或是多点接地的方式对设备线缆屏蔽层进行连接,完成屏蔽接地。

与此同时,在规定做防静电处理以及可能出现静电问题的潜在区域施作防静电地板,以此完成防静电接地处理。

3 结语
在建筑专业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作用之下,智能化、现代化、集成化已成为新时期建筑项目的发展方向与必然趋势。

任何形式建筑项目,特别是智能化建筑项目的正常运行与建筑供配电系统运行安全性
与稳定性是密不可分的。

从这一角度上来说,接地系统在整个智能化建筑供配电系统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可见一斑。

本文针对智能化建筑的电气保护方式和接地措施这一中心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与说明,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参考文献
[1] 康大生,王金玲.建筑电气消防审核和验收中的常见问题[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7,26(6):697-698.
[2] 苏建元,孙薇.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建筑电气节能评估模型[J].低压电器,2007(16):16-1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