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通用内容)标准1-9年级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通用内容)标准1年级~9年级浙江省教育厅制订二00六年六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4)一、课程性质 (6)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6)三、课程设计思路 (8)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12)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16)主题1浙江沿革 (16)1.1历史概要 (17)1.2行政区划 (20)1.3人口与民族 (20)1.4风土人情 (21)1.5今日城乡 (22)主题2浙江环境 (16)2.1地形地貌 (24)2.2气候特征 (25)2.3河流湖泊 (26)2.4自然灾害 (27)2.5环境保护 (27)主题3浙江文化 (30)3.1 文化遗存 (31)3.2 文化胜迹 (32)3.3 民间艺术 (33)3.4 文化名人 (34)3.5 教育科技 (35)主题4浙江经济 (36)4.1 自然资源 (37)4.2 旅游资源 (39)4.3 地方物产 (40)4.4 经济发展 (41)主题5和谐浙江 (42)5.1 健康成长 (43)5.2 安居乐业 (46)5.3 平安社会 (47)5.4 发展前景 (52)第四部分教材编写原则和建议 (53)一、教材编写原则 (53)二、教材编写建议 (54)第五部分课程实施建议 (55)一、教学建议 (55)二、评价建议 (56)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58)附录专题教育内容在国家课程和浙江省地方通用课程中的分布情况表 (59)第一部分前言地方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面向局部地方,满足地方或社区对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而设置的课程。
它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促进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与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的发展,对国家的兴盛、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省地方通用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地方课程。
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对公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了解社会和了解世界,同时要知道和继承民族及地方的优秀文化传统,另一方面要将当下的学习与明天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本土的历史、遗迹、人物故事等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生动且富有感染力,对学生了解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实社会生活的实际、身边发生的事件等,对学生理解社会的运作过程,形成公民应具备的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基本素养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浙江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人才辈出,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现代浙江经济、文化发展迅速,社会稳定繁荣,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浙江省地方通用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课程资源,反映社会发展的需要,并紧密结合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以培养学生科学和人文素养为核心,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健康成长。
一、课程性质浙江省地方通用课程是一门必修课程,是省内中小学教学中普遍适用的地方课程,内容包括除国家必修课程外的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各项专题教育,以及浙江社会、经济、人文历史等。
浙江省地方通用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
浙江省地方通用课程“面向本土、来自本土、服务本土”,充分反映浙江的地方特色,帮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传承、风土人情,认识家乡社会发展的现状,感受奋发向上的“浙江精神”,尤其是帮助学生形成公民道德、保护自身、遵纪守法、民族团结、善待环境、重视国防等基本观念,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感情。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浙江地方特点《标准》充分利用浙江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特色产品和著名人物等丰富的课程资源,选择参与社会生活应具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以及关于浙江省情的基本知识,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关心社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
面向全体学生《标准》的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课程的内容标准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提高科学和人文素养科学和人文素养是公民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科学和人文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经济活动和个人决策所具有的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正确对待自己与他人、自然环境与社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是《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
倡导体验性学习把真实的社会生活情景引入课堂,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标准》倡导体验性学习,学生在面对真实的、发生在身边的事物,研究社会现实问题,参与社区生活、社区服务等各种活动,才能主动地探求社会生活的本源,才能形成作为合格公民应具有的判断能力和行动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浙江省地方通用课程遵循时代性、地方性、实效性和简约性等原则,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社会实践能力为目标,作为国家课程的必要补充,追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效益。
浙江省地方通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国家规定的必须对学生开展的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环境教育、国防教育、法制教育、人口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毒品预防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和廉洁教育等专题教育内容,还包括反映本省特点的有关内容,如历史概要、自然资源、文化名人等。
通过整合,形成浙江沿革、浙江环境、浙江文化、浙江经济、和谐浙江等5大主题。
在每个主题中下设若干模块。
每个模块由内容提要、具体内容及目标组成。
内容提要规定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具体内容及目标规定了本课程所要达到的基本学习目标。
每个主题在浙江省地方通用课程中的价值如下。
“主题1 浙江沿革”有助于学生认识浙江省的行政区划、历史概要、人口和民族构成,知晓当前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体验本土人文素养的风貌;确立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主题 2 浙江环境”有助于学生认识浙江省自然环境的基本状况,知道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预防措施;懂得合理开发资源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意义。
“主题 3 浙江文化”有助于学生认识浙江省文化、教育和科技发展的历史轨迹和现实状况,理解浙江文化的丰富内涵,继承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养成求真务实的作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主题 4 浙江经济”有助于学生认识浙江省自然资源的基本状况,了解浙江经济发展的特点;感受经济发展的成就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认同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培养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
“主题 5 和谐浙江”有助于学生认识个人和谐健康生活和社会和谐发展的涵义,了解浙江省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措施,知道浙江社会发展的前景;养成遵纪守法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关心社会的弱势群体,关注社会的公平和公正,初步具有参与社会生活的判断能力;继承和发扬“浙江精神”,增强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浙江省地方通用课程以综合课程形式出现,中小学每学年在每个主题中都应安排相应的内容,同一主题的内容在各学年分层安排教学内容。
《标准》对具体内容标准的表述所用的动词分别指向知识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情感性学习目标,并且分为不同的层次。
具体说明如下表。
各水平的要求内容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知识性目标动词了解水平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描述,简述,识别,列出,列举,说出,举例说出,指出,辨别,知道理解水平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说明,举例说明,概述,区别,解释,收集,阐明,比较,描绘,查找应用水平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
分析,评价,撰写,利用,总结,研究,提高技能性目标动词模仿水平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操作。
尝试,模仿独立操作水平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
运用,使用,进行,学会情感性目标经历(感受)水平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
体验,参与,交流,讨论,调查,参观,考察,观察,欣赏动词反应(认同)水平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反应等。
关注,认同,辩护,提高,感悟领悟(内化)水平具有稳定态度、一致行为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
确立,形成,养成,增强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学生通过浙江省地方通用课程的学习,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一)人自身的和谐。
获得有关人身安全、心理健康、青春期、法律、预防毒品和艾滋病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反省的精神,以一种文明的、有教养、有自省意识的人文素养统领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人与自然的和谐。
初步认识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关系,养成尊重自然、珍爱自然的态度,提倡绿色环保式的生活。
(三)人与社会的和谐。
通过了解浙江社会的发展历程,弘扬健康向上、努力进取的人文素养,培养尊重法治和民主、遵守社会约束与行为规则、关注弱势群体等基本素养。
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一、人自身的和谐●知道交通安全、校园安全、家居安全、疾病预防和灾害逃生等方面的基本常识;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习惯,学会灾害逃生的基本技能。
●知道有关的法律常识;增强国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守法用法意识;提高分辨是非、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预防违法犯罪行为。
●说出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了解我国人口发展的状况,知道中国的人口问题和基本政策;正确地看待和分析各种人口现象,确立科学的人口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简述青春期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及性保健等方面的知识;辨别和抵制不健康的性信息,提高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与异性平等交往的能力,学会调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提高在性健康方面的自我保护和防御的能力。
●说出毒品的危害,知道有关禁毒的法律知识;拒绝毒品诱惑,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提高禁毒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概述艾滋病的基本知识、预防方法和措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
●形成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养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知道廉洁的涵义,学会做一个正直的人;理解廉洁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形成规则意识、程序意识、自律意识,提高判断能力。
二、人与自然的和谐●描述浙江省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地形概况等自然环境的基本状况。
●概述浙江海洋资源和陆地资源的基本状况;阐明人多地少、资源相对贫乏的基本省情;认同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以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知道浙江省常见的各种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布及危害程度;举例说明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提高遇到自然灾害时的自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