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语文(本试卷分Ⅰ、Ⅱ两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Ⅰ卷(满分40分)一、(满分9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刹住“四风”,不仅需要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下马看花,同样也需要群众举报监督的“锦上添花”.B.制造昆明“3·1”暴力恐怖事件的恐怖分子,危害平民,滥杀无辜,罪不容诛,正义的力量决不允许他们逍遥法外.C.在新春庙会的民间工艺秀现场,刺绣、面塑、剪纸、吹糖人等众多民间绝活亮相,令观众目不暇接.D.搭建成四面佛的岩石,相叠相倚,砌成了一场触目惊心的雕塑展览,给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带来壮美的体验.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发现,多吃水果、蔬菜、西兰花可能降低咽癌、喉癌、食道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几率.B.为“苹果智能手表”节省用电,大多数时候都保持屏幕休眠状态,仅在佩戴者抬起手腕,拟查看表面时自动唤醒.C.海明威自始至终没有提醒我们他在表现渔夫的精神,赞美渔夫面对挑战永不屈服的灵魂,他是让我们自己去理解他.D.面对互联网巨头的强势进攻,其他支付厂商也加紧在移动支付领域的产品出新,推出面向企业端的移动支付产品.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近些年,春晚小品主要有三个缺点:乏味、老化和媚俗. ,,,;,;.以上种种,既对小品的发展也对如何认识今天的观众提出了挑战.小品如何转型,如何在春晚的舞台上再现活力,是生存现实提出的迫切要求.①表演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②对通俗与庸俗之间的分寸拿捏不够,一些作品为迎合观众而不顾尺度,这是媚俗③新的题材难找,想象力又不足,剧本立不住④创作乏力使得小品缺少观众的认可⑤这是乏味⑥表演方式老化使得观众兴趣降低,受到的批评越来越多⑦这是老化A.②⑥⑦③①④⑤B.②③④①⑦⑤⑥C.④③①⑤⑥⑦②D.③⑤①⑦④⑥②二、(满分15分,每小题3分)4.下列文言文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请让我舞剑.)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思考、谨慎地选取的缘故了.)C.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我心里想的很远啊,仰望着美丽漂亮的人儿,她却在天的那一边.)D.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我赞许他能遵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写了《师说》赠给他.)5.下列对古诗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A.首联中的“锦瑟无端五十弦”并非实指,作者是借锦瑟的弦之多来遣词达意而已.B.颔联中诗人用“望帝啼鹃”的典故来表达对春天来临的向往,充满欢快、喜悦之情.C.颈联诗句,诗人认为“沧海月明”“蓝田日暖”虽然境界不同,但是怅恨之情是相同的.D.尾联明确: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即在当时,已令人不胜怅惘.说明怅惘痛苦之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6.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跬:半步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没有C.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驽:马质性钝劣D.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用刀刻7.下列句子最能说明学习应该坚持不懈的一项是(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8.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这段文字中,作者运用十个比喻,论证了学习一定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的道理.B.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也是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由不知到知,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C.作者运用“朽木”与“金石”对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舍”还是“不舍”.D.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16分)花开代表我爱你小哑回乡小住,正是人间四月天,天气却时风时雨,总也不够暖和,家乡的桃花梨花也因而开得冷冷清清,在轻阴灰白的天空下,像一场没有张罗好的婚礼.就在这样的气氛里,院子大门前的樱花树渐渐打起了深红的花苞.可惜的是,从去冬以来一直持续的干旱,让这些密匝匝的花骨朵看上去毫无水色.但我每天从门口进进出出,都密切地关注着它们的变化.因为,这是我送给母亲的树.三年前的春天,我拜托老家的朋友找了两棵花树,一棵玉兰,一棵樱花,种在刚刚修好的院门前.很遗憾,只有樱花树活了下来,且已经过了花期,看上去实在没什么特别之处.我开始有些担心,实用至上的思维习惯,不会让母亲觉得这棵树很无用吧?从前家里的菜地有两棵银杏,其中一棵就是母亲让人砍掉的,既不会结果,又不能眼见它迅速成才,这树就变成了碍事的东西;另外一棵在我的挽留下勉强保命,却只能斜着身子了.我有点后悔没有给母亲找一棵好果树,却也期待下个春天赶紧来临,好让母亲看看,这花在开放的时候是多么了不起.我在城市的公园里已经见惯,母亲却还从未见过.第二年春天,天气刚刚暖和,我就几次三番打电话回去,询问樱花开了没有,得到的回答总是,还没有,估摸得过几天.最后,终于,弟弟给我传来了一组照片.是他用手机拍的,像素很低且走了色,却依然能感受到它的奔放热烈:枝枝桠桠上,花团锦簇,与山乡僻野的花,完全不是一路开法.但对我来说,重点却并不在此.而是相片中,我的母亲坐在花树一侧,脸上洋溢着与那一树繁花恍如一体的笑容,单纯,灿烂,安详,好像她从未在生活中受过苦,也从来没有过忧愁.我知道,母亲是在对着我微笑,那笑容是在告诉心急如火烧的我,她看见了樱花盛开,收到了我的心意.看着相片,想象母亲——一位乡村老太,特别收拾停当,郑重其事坐在花树前,让弟弟拍照给我看,真是温暖异常.而我对她的全部的心意,也的确包含在那一树繁花的祝福中:爱,希望,时光中不能忘却的美好.这是樱花树在我家的第三年,我休假回乡的时间正是它的花期.虽然气候异常,但只要到了时间,总归是要开的.开始是零星几朵,忽有一天气温骤升,所有的花骨朵一天之内全部打开.那种铺张奢靡的景象,真仿佛它是花中豪门.这一团明亮的粉色光焰,在春风里燃烧,照亮了门前灰白色的水泥台阶.我的母亲进出大门之际,都会忍不住惊呼:“看这花开得多——好——!”偏偏此时我又无心赏花了.这次回乡带了两岁的女儿,开始还活蹦乱跳,几天之后因为感冒蔫儿下来,黏人不已.母亲百般讨好她,总被毫无缘由地拒斥.不让母亲抱,不让母亲喂饭,不让母亲给她穿鞋,甚至东西掉了也不让母亲去捡.所有这些事必须由我这个妈妈亲自完成.我甚至无暇顾及母亲会不会因此失落,因为我觉得自己随时都要“死机”了.原本特地带了相机回来,准备在花前好好给母亲拍些照片,此时也被置于脑后.樱花树明艳灼灼地燃烧了几天后,颜色渐渐黯淡下来,天气又突然变冷,它便很快被雨打风吹去了.寥落的花瓣落在阶前,我想着我还没有给母亲拍照,心里很是遗憾.其实,我一直都在想这件事,只是没有来得及做.等我回到北京,整理相机,却发现里面有几张母亲坐在樱花树前的照片,母亲穿着她的红毛衣,眼睛眯着,拍得并不太好.我从未为她拍过这些相片,这是怎么回事?我细细地回想,推测,想起花开的那几天,舅妈曾经上过我家.最大的可能就是,母亲趁着中午我们午休,拿了我的相机请舅妈给她拍照,拍完后又放了回去.也就是说,她既想在那一树繁花前留影,又不想打扰到我.我没有再问母亲.无论如何,我已收到了她的心意,会把春天和她一直带在身边.9.下列对小说中母亲这一人物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5分)A.母亲生活在农村,有实用至上的思维习惯,不喜欢美丽的樱花,体现出农村老人不懂审美的特点.B.女儿多次打电话询问,为免除女儿的担心,母亲在花下照相,表现出母亲明白了女儿对自己的心意.C.面对因病黏人的外孙女,母亲百般讨好,虽遭拒斥,仍想帮女儿减轻负担,体现了母亲对女儿的爱.D. 母亲不想打扰午休的女儿,不声不响地让“我”的舅妈为她照相,说明母亲默默地为女儿着想.10.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5分)A.“密匝匝的花骨朵看上去毫无水色”作者从樱花的花骨朵入手,借樱花因持续的干旱而毫无水色,写出了母亲因思念远在他乡的女儿而逐渐衰老.B.“枝枝桠桠上,花团锦簇……完全不是一路开法”写樱花在“我”家盛开的情况,引出母亲在花下照相,为后文“我”想为她留张更漂亮的影像做铺垫.C.“那种铺张奢靡的景象……照亮了门前灰白色的水泥台阶”此处的“铺张奢靡”贬词褒用,形容花开得非常繁密,引出下文母亲对樱花的夸赞与喜爱.D.“樱花树明艳灼灼地燃烧了几天后,……它便很快被雨打风吹去了.”樱花的凋谢给人以视觉上的落差,同时也表现出我没有给母亲拍照的遗憾.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6分)A.本文从“桃花梨花开得冷冷清清”落笔,引出我拜托老家的朋友找花树,为写樱花树做铺垫.B.第3段到第8段的插叙内容,说明樱花树的由来,同时也具体地表现出母亲对“我”的爱.C.本文以朴素的语言,复杂的叙述,讲述了一个女儿借樱花树传递对母亲的爱和祝福的故事.D.母亲夸赞“看这花开得多——好——!”只是因为她想让女儿知道自己收到了女儿的祝福.E.文章结尾总结全文,有画龙点睛的效果,女儿明白了母亲的心意,表现了母女之间浓浓的亲情.第Ⅱ卷(满分60分)四、(满分20分)12.文章题目为“花开代表我爱你”,不仅包含女儿对母亲的爱,更让读者感受到母亲对女儿的爱,你是怎样理解母亲对儿女的爱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分)13.用楷体或行体,工整且尽量美观地默写《声声慢》一词.(请注意款识).(8分)14.仿造下列画线句的句式,另选两个话题,在横线处续写两句话.(4分) 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五、(满分40分)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40分)非洲草原上有一种尖毛草,是那里长得最高的茅草,可是它的生长过程却极为特别:在最初的半年里,它几乎是草原上最矮的草,只有一寸高,但半年后雨水一旦到来时,却像施了魔法一样,三五天后,便有一米六至两米的高度.原来,在前六个月里,尖毛草不是不长,而是一直在长根部,雨季前,它虽然露头一寸,但却扎根底下超过二十八米,这二十八米算不算它的身高呢?在不少人的价值观中,长上边的那一节儿,是出头露脸,算长了,长下边的多少节都是“盘根错节”,长也白长.就像人们喜欢花的花朵,没有人喜欢花的根茎,可是,正是这不被人注意,不被人喜欢的根茎,却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奇迹.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表达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字形正确、字迹工整.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一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语文第Ⅰ卷(满分40分)一、(9分,每小题3分)1.D(触目惊心指看见某种严重情况而内心震惊.形容事态严重,引起震动.)2.D(A.并列包含关系,西兰花属于蔬菜;B.缺少主语,应为:为节省用电,苹果智能手表大多数时候都保持屏幕休眠状态……;C.句子最后的“他”指代不明.) 3.C(根据上文内容提示“乏味、老化和媚俗”确定选项句子的顺序;根据②句确定选项句子结构为先分后总;根据句间分号确定三部分内容分别为4句、2句和1句;根据句意将句子内容分类.)二、(每小题3分)4.C(美人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的象征.)5.B(诗人笔下的杜鹃已升华为诗人悲苦的心灵,借此典故表达诗人自己的悲哀之情,即使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样借杜鹃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哀.)6.B(无以:没有什么办法或东西.)7.C8.C(此处说的关键应该是“坚持”.)三、(16分)9.A(“实用至上的思维习惯”过于夸大文本原意,同时母亲也不是不懂审美.)10.A(花朵毫无水色与母亲逐渐衰老没有直接关系.)11.AE(6分;答A给3分,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B、C不给分.B.主要表现了女儿对母亲的爱.C.本文的叙述简洁并不复杂;D.“只是”一词过于绝对.母亲收到女儿的祝福,既赞美樱花,同时也表现母亲明白了女儿的心意.)第Ⅱ卷(满分60分)四、(20分)12.(8分)示例:给予是爱,接受和理解也是爱.文中的母亲对我没有轰轰烈烈的言语,却时时刻刻为我着想:樱花绽放时,母亲为免除我的担心,在花下照相,表示收到了女儿的心意;外孙女生病时,母亲不声不响地让“舅妈”将自己的照片留在女儿的相机中,可以看出母爱是静静的,母亲与孩子心有灵犀,母亲以不打扰儿女的方式,默默地为孩子做事,减轻孩子的负担.樱花盛开不仅代表女儿对母亲的爱,更突出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给3分;结合文本理由充分,给3分.13.(8分)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文题大致居中(不加书名号),1分;另起一行作者(李清照)居中或偏右,1分;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起,1分;正文书写正确,5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扣到0分为止,标点不计.14.(4分)例: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垠.(每句2分,共4分.结构相同、内容相近即可.)五、(满分40分)15. 参考立意:厚积方能薄发、积累是保证成功的绝对因素、默默的努力创造奇迹、积聚就是力量、深度与高度等.(注意行文应从“积累”“默默努力”等角度与成功的两者关系谈,不能只谈一方的重要性.)评分细则:分四等评分.一等文:40~37分,可将38分作为基准分上下浮动.要求:切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文体明确,不少于600字.二等文:36~32分,可将34分作为基准分上下浮动.要求: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比较充实,语言通顺,文体基本明确,不少于600字.三等文:31~26分,可将29分作为基准分上下浮动.要求:基本符合题意,有一定内容,语言基本通顺,不少于400字.四等文:25分以下,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列入四等.(1)作文内容严重偏离题意甚至与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毫无关系;(2)语病较多,难以卒读.(3)字数不足300字.说明:(1)未拟题目扣2分;(2)每出现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最多扣3分);(3) 标点错误多,可酌情扣1~2分;(4)字体工整美观、卷面清洁者,可酌情加1~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