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地理必修二期末综合试卷

高一地理必修二期末综合试卷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期末综合检测题
一、选择题
下图中①、②、③、④为某国不同年份人口统计数据。

读图,回答1~2题。

1.根据人口增长的一般规律,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年份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①、②、④D.④、③、②、①
2.目前印度和日本两国的人口增长特点大致对应图示国家的( )
A.①时期和④时期 B.②时期和①时期
C.③时期和④时期 D.④时期和①时期
陕西省北部白于山区39.2万人因干旱缺水和水质差而陷入贫困。

2011年陕西省政府决定将他们搬迁到城镇周边,中心村附近或其他城市。

据此完成3~4题。

3.影响白于山区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资源B.科学技术
C.消费水平D.开放程度
4.促成此次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是( )
A.矿产枯竭B.经济落后
C.政策扶持D.教育需求
下图为中国、美国(本土)两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5~6题。

5.二战之后,美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东北工业区的吸引②美国的南北战争③环境因素④新兴产业的吸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人口迁移与20世纪50-80年代中期相比,主要表现为( )
①自发性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
②向西部地区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
③务工、经商成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原因
④民工流动的人数已大大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下图为某城市规划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该城市( )
A.功能区之间都有明显的界限
B.选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C.有预留用地,发展空间较大
D.服务种类多,城市等级较高
8.图中①②③功能区最合理的布局是( )
A.①住宅区②工业区③商业区
B.①工业区②住宅区③商业区
C.①商业区②住宅区③工业区
D.①商业区②工业区③住宅区
读近20年江西省与安徽省的城镇人口比重变化情况表,回答9~10题。

江西(城镇人口比重)
安徽(城镇人口比重)
1990年20.40%
17.84 %
2000年27.67%
27.81 %
2010年44.06%
43.01 %
9.
A.城市化水平一直较高,城市占地面积一直较大
B.城市化速度一直较快,城市占地面积一直较小
C.城市化水平一直较低,城市化速度一直较慢
D.前十年城市化速度较慢,后十年城市化速度较快
10.促使两省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拉力”因素主要是( )
A.城市高楼林立,环境优美
B.城市就业机会多
C.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D.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以下我国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相关数据比较表(mm),完成11~12题。

A.热岛效应 B.内涝积水
C.地下水缺乏 D.干岛效应
12.为缓解上述现象,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地面铺设透水砖 B.完善地下排水系统
C.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D.扩大空地硬底化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形成明显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库尔勒香梨是我国新疆的特产,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

据此完成13~14题。

13.下列不是新疆种植库尔勒香梨的优势条件为( )
A.冰雪融水丰富 B.夏季光照充足
C.昼夜温差较大 D.全年热量充足
14.库尔勒香梨能在全国各地同期上市销售主要得益于( )
A.发达的通信网络 B.产品的质优价廉
C.优惠的政策支持 D.便利的交通运输
下图为四个国家某年粮食作物生产状况示意图。

读图回答15~16题。

15.丙国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
A.大牧场放牧业B.混合农业
C.季风水田农业D.商品谷物农业
16.与甲国农业生产特征相似的国家是( )
A.印度尼西亚B.美国
C.南非D.巴西
下图为我国某省部分区域农业发展格局示意图。

读图回答17~18题。

17.皖南山区特色农业区盛产的农产品主要有( )
①茶叶②柑橘③香蕉④甜菜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8.与大别山特色农业区相比,沿江平原农业区发展农业生产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有( )
A.环境优美B.水源充足
C.交通便捷D.气候适宜
下图是三类工业投入结构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据图判断甲乙丙三类工业的类型( )
A.甲为原料导向型B.乙为劳动力导向型C.丙为技术导向型D.以上说法都不对20.与图中乙类工业投入相符的是( )
A.内蒙古乳制品业 B.北京汽车制造业
C.杭州建毛纺织厂 D.长江三角洲建核电站
读下图,完成21~22题。

21.该城市拟建的大型服装批发城应布局在图中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22.近几年影响该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
A.河流 B.政策 C.铁路 D.科技
读动漫产业生产流程图,回答23~24题。

23.对该产业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多个企业集聚在一起,容易形成对应的工业地域
B.企业规模大多较小,知识技术密集程度极高
C.不同企业之间存在着生产上的联系,空间距离近
D.生产工序复杂,各种部件分散在世界各地生产
24.此类产业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因素一般不包括( )
A.土地租金低廉B.政策支持
C.交通便利D.市场广阔
下图示意某工业生态园的废弃物或副产品流动,该园区以发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墙板厂为核心,企业通过贸易的方式把另一家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企业的投入或原材料,建立工业生态链关系。

据此完成25~26题。

25.图中序号①②③④⑤所代表的工业生产副产品或废弃物分别是
( )
A.硫、燃料气、冷却水、除尘渣、粉煤灰
B.燃料气、冷却水、除尘渣、粉煤灰、硫
C.硫、冷却水、燃料气、粉煤灰、除尘渣
D.硫、冷却水、燃料气、除尘渣、粉煤灰
26.关于该工业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工业园的运作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原则
B.该工业园通过“从副产品到原料”的转换形成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
C.该工业园是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新型工业园
D.该工业园的运作充分体现了公平性的发展原则
二、综合题(48分)
27、(2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一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上海和全国对比。

材料二M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表。

(1)上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这对上海有利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至少列两条)。

(6分)
(2)与全国相比,在人口年龄构成中,上海人口的________________问题更突出,这给上海带来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

(4分)
(3)材料二反映了该地的城市化速度______________(快、慢),这个过程中,M市可能出现的城市问题有哪些?(6分)
(4)试说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M市的城市问题。

(6分)
28.(13分)图1是某区域略图,该城市有四个工业区,分别是钢铁、机械、轻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图2是该区域2008年不同地点人口变动统计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
题。

(1)如果该城市工业布局比较合理,则流经该市河流干流的流向是________,盛行风向最可能是________风。

(3分)
(2)该城市道路分布有明显不合理之处,表现为________。

(3分)
(3)2005年该区域的A、B、C、D、E五地中,人口不断减少的是________,人口总数基本不变的是________。

(3分)
(4)、根据图示信息,简述该区域城市化的发展特征。

(4分)
22.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重要,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使不同地域农业生产差异显著。

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2分)
(1)造成A、B、C三地农业生产地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造成A、B、C三地与D地农业生产地域差异的原因又是什么?(3分)
(2)A、B为种植业,G为畜牧业,F为绿洲农业。

形成这种农业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3)E处农业类型主要是________业,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分)
(4)在G处可否大规模开垦土地,发展种植业?请说明理由。

(4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