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制作社区地图(精)

如何制作社区地图(精)

~轉自崔媽媽基金會◎如何製作社區地圖每天生活在社區裡的我們,似乎理所當然地應該對自己的家園最為熟悉,不過,如果仔細想想,我們是不是都與自己的鄰居左右互相熟識?知不知道平常是哪個角落最能吸引居民的駐足?能不能說出社區所在地區的發展故事?相信經過這麼一問,很多人才會猛然發現,原來我們對自己每天生活的所在是如此的陌生,也因為不熟悉所以更難以談上有什麼認同感的產生。

那我們應該如何進一步認識自己的社區呢?或許嘗試製作一份紀錄著獨一無二的生活記憶、特殊風貌、歷史背景的「社區地圖」會是不錯的方法。

壹、社區地圖的五大特性(一)主題多樣化無論是現代的特色商店、人物、景點,還是具有悠久歷史的老樹、建築,或是先民開拓的故事,都可以依據社區所具有的特色而成為地圖裡社區紀錄調查的主題。

但也要特別注意,不要貪多而想在一張地圖上同時呈現出各種主題,畢竟社區地圖的意義是在針對社區的某一地方特色作深入的介紹,而不只是一般指引的功能而已。

(二)獨一無二因為每一個地方都有其獨一無二的生活現象與歷史過程,再加上紀錄者的生活記憶也是個別而具有特色的,因此就算每一張社區地圖所紀錄的區域範圍相同,但也會因為觀點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意義。

(三)必須集體創作「社區地圖」的主要意義是要將共同的記憶、想法藉由圖面表達出來,也希望從製作地圖的過程中,讓參與的社區民眾產生社區認同,因此必須是經過充分溝通討論後的集體創作的成果。

(四)紀錄最熟悉的環境一般我們對於「地圖」的瞭解,無非就是由許多指標、地名、街道名稱等現況而組成的圖面顯示,其主要用途在於引導人們熟悉陌生的環境,雖然「社區地圖」也同樣具有這樣的特質,但因為它更主要的目的是要用來呈現環境裡獨具意義的人文歷史、生活經驗等,因此它所標示的反而應該是製作者已有一定熟悉度的環境。

(五)紀錄功能大於寫實呈現也因為社區地圖有別於一般地圖的指引意義,以及繪製者並非是地圖製作的專業者,因此在社區地圖的呈現上,盡量求資料的正確但也不刻意講求完全的精準。

~轉自崔媽媽基金會貳、製作社區地圖的五步驟1.先選定基地範圍→2.討論地圖的呈現主題→3.進行田野調查與紀錄→4.圖面內容編輯與繪製→ 5.分享地圖(一)先選定基地範圍當我們準備要製作一份社區地圖時,首先進行的第一項工作就是要先決定調查紀錄的基地範圍,或是以一跨里的社區為界,還是單以一里、或自己的公寓大廈社區為界都可以。

待決定好基地範圍後,便可透過網路、市售的地圖或是地政、都市計畫單位找到選定區域的基本圖,作為後續田野調查時的紀錄底圖,紀錄底圖上不需過多的詳細資訊,僅需要有大致的地形方向與主要地標或街道即可。

(二)討論地圖的呈現主題選定好區域範圍後,接下來便是要找來所有參與製作地圖的成員,一起討論在該範圍中有哪些特色主題是可以被紀錄的。

在這個步驟裡,我們特別強調集體創意的重要,因為每一個人對於生活所在的感受都不同,而透過更多人來觀看社區,自然會發掘出不同的紀錄觀點,彙整這些觀點並從中選出一個或數個最多人共同支持的主題後,便可開始針對主題來進行調查工作了。

(三)進行田野調查與紀錄要準備出發做社區的田野踏查了!此時,除了要記得帶上紀錄用的筆跟基礎地圖外,能夠準備相機、錄音機跟紀錄表(格式可參考附件),以及一份彷彿「初到貴寶地」的好奇心。

如果調查的基地範圍較大,考量調查者的體力,則可採分組分區域的方式來進行,如果範圍不大,那不妨讓所有的成員都採全區踏查的方式。

但無論哪種方式,如果過程中有要針對其他居民進行訪談,那務必妥善處理訪談的分工安排,不要發生重複採訪的情形而讓受訪者不堪其擾。

(四)圖面內容編輯與繪製將所有的調查成果彙整後,便可依據社區地圖的主題,從中挑選出值得紀錄的特色,並逐一標示到社區地圖的製作圖面上。

為了讓圖面的內容更顯豐富有趣,各標示點除了以文字表示外,也可設計特定的圖示來代表(如:以書本來表示書店),或是請社區裡擅長繪畫的居民補充一些有趣的插圖以吸引閱讀。

不過,為了方便辨識,圖面上的標示點也不宜過於密集,如果需標示的內容較多,則可以編號的方式來紀錄,再另於空白處補充說明各編號的代表意義。

另外,也務必記得在圖面角落處標記上指北方式,方便閱圖者實際對照時使用。

有時為了要說明社區的歷史背景而會沿用一些參考資料或老照片,那就要特別注意版權的問題,最好是能取得文字或照(圖)片原作者的書面同意書,否則至少也要清楚的註明出處,以避免日後版權問題的發生。

(五)分享地圖將製作完成的社區地圖印製出來,透過學校、社區中心、社區商店等公開據點來與更多人分享製作的成果,並期許能引發更多人有深入認識自己社區的機會(印製份數計算與通路,可參考《如何出版社區刊物》一章說明)。

◎《附錄一》社區地圖訪查紀錄表紀錄日期年月日時分紀錄者紀錄類別(可複選)□人物(對象名稱:)□商店(類別:)□老樹□老建築□自然景點□特色景觀□史蹟□其他()所在位置存在年份紀錄摘要照片照片簡述來源:簡述:◎《附錄二》臺北市社區地圖標誌~轉自崔媽媽基金會~轉自荒野保護協會【如何綠色生活地圖】壹、什麼是綠色生活地圖?綠色生活地圖是1992年從紐約開啟的一項國際性活動,全世界已經有超過50個國家400個鄉鎮城市完成地圖。

1998年荒野保護協會將綠色生活地圖引進台灣,主動或受邀到學校、社區推廣。

這是一種有趣的環境教育活動,為了畫地圖,每個人親自在巷弄中探尋走訪綠色資源的過程,發掘了自己環境的人事物,也培養出特有的在地情感,啟動人們在生活中具體實踐環保。

目前荒野已完成印製出版的綠活圖數十幅,亦出版「地圖有氧運動」一書,真實呈現畫地圖過程中,人與土地之間的點滴故事。

在地圖上,清楚的標示出環境中有關自然生態、環保與文化的景點,並以一套世界通用的圖示來代表,就是一張綠色生活地圖。

大到一個國家、一個首都,小到一個社區、一個校園,都可以用綠色生活地圖來呈現。

不論是地圖的製作者或使用者,當地的居民或遊客,都可以透過綠色生活地圖,對生活環境有更多的了解。

由了解開始,希望我們對環境產生更多關心與維護的意願,進而樂於改變自己生活型態,以對土地更友善的方式生活。

貳、動手畫一張綠色生活地圖你,對周圍的自然景物有多少觀察?對所住社區的人文歷史,有多少了解?對環境中的綠色資源有多少認識?試著畫一張綠色生活地圖,從原本熟悉的環境中,發掘被忽略的綠色資源與人文意象,將屬於自然、人文、生態、環保的景點都放在地圖上,讓自己對家園,有更深的互動與聯結。

現在,你只需要放慢腳步,依照以下步驟循序漸進,親身體驗探索人與環境的關係,然後發揮想像力與創意力,將你的新發現與新啟發紀錄下來,動手畫一張屬於自己的綠色生活地圖。

1.選定要畫地圖的區域,準備基本圖以住家為圓心,畫出一個區域,通常是一個里的大小就足夠了,如果你想挑戰更大的區域,也很棒!畫圖區域也可以是學校附近、辦公室、小時候生長的地方,或是任何你有興趣,想更深入瞭解的地方。

接下來,從網路或市面販售的地圖中,找到選定區域的基本地圖,放大列印出來備用。

~轉自荒野保護協會2.認識圖示,瞭解哪些是綠色景點先想想,什麼是綠色生活呢?在繪圖的區域內有哪些是關於生態與文化的景點?有哪些是愛護地球的商業活動?是不是有一些污染源需要更多的關注?若是這些圖示無法表達你的綠色景點,自己動手設計一個,並且歡迎您將圖示與我們分享。

3.實地探勘綠色景點找個適宜散步的好天氣,帶著輕鬆的心情,和家人、鄰居或朋友出發探險囉!安步當車,別忘了探險家的基本配備:基本圖、筆、筆記本、圖示、景點紀錄單、相機或錄音機,還有最重要的--好奇心。

日常生活環境當中的每個綠色景點,都值得我們細細觀察,用心體會。

●看到有趣的小店,走進去和店主人聊聊,問問他/她開店的理念與心得,常常都會聽到動人的故事。

不要忽視了街角的商店,他們往往見證了社區發展的歷史。

●看到姿態美麗的樹,享受一下樹蔭,並觀察一下樹上是否還有其他住客;耳朵貼著樹幹,就可以聽見它血脈流動的聲音;和它交個朋友,它會大方與你分享一年四季不同的風情。

以孩子似的好奇眼光,探看生活中平凡的事物,寫下自己的感受,這些紀錄會讓綠色生活地圖更豐富而具有人情味。

4.整理綠色景點資料蒐集到許多景點資料後,先判斷哪些景點屬於綠色景點,並依照不同的圖示類別分類,然後整理出景點特色的簡介。

之後,再檢查看看有沒有遺漏,可以上網搜尋,或是到圖書館找更多資料補充。

5.繪製地圖資料準備齊全,是發揮創意的時候了!在一張紙上先畫出基本圖的主要街道,接著將景點與圖示標明在地圖上,並可加上景點編號,以方便索引。

在地圖旁邊或背面的空白處,對每一景點做基本的描述,寫下探勘的心得;讓使用地圖的人,可以透過我們的觀察,更進一步瞭解這地區。

別忘了,可以善加利用顏色或巧思,讓地圖更方便閱讀與吸引人。

綠色生活地圖上還要包括:註名版權:圖示及標誌為綠色地圖系統版權所有註明基本圖或圖片來源指北針製圖者全體的名字、製作日期~轉自荒野保護協會參、分享地圖將製作完成的地圖帶到學校、社區中心,與更多人分享你的製作過程與發現;或是可以將它大量影印出來,放在地圖上的綠色景點供人取閱,引發更多人一起維護地圖上的綠色景點。

參考網站:崔媽媽基金會.tw/ap/artbook_009.htm綠色生活地圖http://gmap.greenmap.tw/綠色生活地圖圖示/ch/environment/greenmap/c2_11_a.ht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