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全真冲刺模拟题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道德调节与法律调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道德调节的主体比法律调节的主体广泛B.法律调节比道德调节具有强制性和事前性的优势C.道德调节比法律调节更能够体现人性关怀D.法律调节比道德调节更具有实效性【答案】A【解析】在调节主体上,法律代表着国家意志,通过国家司法部门强制执行,而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风俗和人们的良心来指导和约束人们的行为,显然,道德调节的主体比法律调节的主体广泛。
2.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本质上体现“和谐”主张的是()。
A.“法”B.“术”C.“势”D.“仁”【答案】D【解析】在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中,“仁”体现以礼待人的和谐精神,它是儒家道德思想的核心,是最高的道德原则,也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3.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内在的道德准则是()。
A.求真、务实、自励B.严谨、规范、敬业C.忠诚、审慎、勤勉D.民主、科学、自由【答案】C【解析】任何组织和企业的从业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并承担具体的岗位责任之时,都是处在一种契约化的承诺和相互依存的关系之中,在这种关系中,从业人员的忠诚、审慎和勤勉是职业活动中内在的三个具有原则意义的道德准则。
4.关于道德规范,正确的说法是()。
A.道德规范是没有共同标准的行为规范B.道德规范只是一种理想规范C.道德规范是做人的准则D.道德规范缺乏约束力【答案】C【解析】道德规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用以调整人们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准则,也是评价人们行为善恶的标准,所以它具有一定的标准和约束力,而非一种理想。
5.职业道德建设与企业发展的关系是()。
A.没有关系B.可有可无C.至关重要D.作用不大【答案】C【解析】职业道德与企业发展的关系表现在:职业道德可以增强企业竞争力,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手段。
可见,职业道德建设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6.在职业技能体系中,()是保证。
A.职业知识B.职业技术C.职业能力D.人文素养【答案】B【解析】在职业技能体系中,职业技术是保证,没有专业技术,职业知识便无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职业能力就是一句空话。
7.对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Es>1B.Es<1C.Es>0D.Es<0【答案】A【解析】根据劳动力供给弹性的不同取值,劳动力供给弹性可分为若干类:①当Es=1时,单位供给弹性,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同;②当Es>1时,供给富有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③当Es<1时,供给缺乏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
8.()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造成劳动力供求结构上的失衡所引致的失业。
A.摩擦性失业B.技术性失业C.结构性失业D.季节性失业【答案】C【解析】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造成劳动力供求结构上的失衡所引致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在全部正常失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是缓解结构性失业最有效的对策。
9.“安全重于生产”所体现的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为()。
A.全面保护B.偏重保护C.优先保护D.绝对保护【答案】C【解析】优先保护意味着,在特定情况下,当对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的利益保护发生冲突时,劳动法优先保护劳动者的利益。
例如安全与生产发生冲突时,应当坚持安全重于生产的原则,即使生产受到影响也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10.业余时间,你从事最多的活动是以下哪一种?()A.业务学习B.加班C.娱乐活动D.干家务【答案】A【解析】从业人员应该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业余时间,多学习以充实生活,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例如逛书店、参观艺术展等,这是实现职业理想的条件之一。
业余学习与加班、做娱乐活动、干家务相比,是更为积极进取的心态,值得提倡。
11.关于要求一般员工撰写工作总结,你的看法是()。
A.必要性不大,因为工作是干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B.浪费时间,形式主义C.有点必要,不然为什么要让大家写呢D.要认真地写【答案】D【解析】要求一般员工写工作总结,是很有必要的,既有利于领导掌握员工的工作进度,也有利于员工积累工作经验,所以员工个人必须认真对待。
12.对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Es>1B.Es<1C.Es>0D.Es<0【答案】A【解析】根据劳动力供给弹性的不同取值,劳动力供给弹性可分为若干类:①当Es=1时,单位供给弹性,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同;②当Es>1时,供给富有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③当Es<1时,供给缺乏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
13.在劳动力总量过剩的情况下,不同的资源个体因其自身条件和所处的环境不同,不会出现()的状况。
A.隐蔽性失业B.技术性失业C.潜在性失业D.公开性失业【答案】B【解析】技术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引进先进技术替代人力,以及改善生产方法和管理而造成的失业。
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有着显著的差异,从长期看,劳动力总量的的总水平并不因技术进步而受到影响。
14.某日,你路遇熟人,与之打招呼,结果对方“视而不见”,没有回应,你会()。
A.心想,他走路时真专注B.心想,他遇到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了C.感到没有面子,下次不再主动打招呼了D.感到这人突然有了变化,心想,他不是升官了,就是发财了【答案】B【解析】路遇熟人打招呼,对方没有回应,这也是很正常的,不应该因此而影响了自己的心情。
遇到此种情况时,应该理解对方,心想可能是他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心情不好,没有发觉有人在跟他打招呼。
15.超市正在营业,突然停电了,超市内一片黑暗,人们纷纷呼喊着。
拥促着向外挤,超市陷入了混乱。
这时你会()。
A.估计超市会丢失很多东西B.担心超市会发生踩踏事故C.设想警察会立即赶到超市维持秩序D.相信超市经理和全体员工会迅速行动起来做好工作【答案】D【解析】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职业责任感,都会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危急问题的措施。
超市作为一种公共购物场所,应该具备应对突发问题的能力,因此当突然停电时,顾客最应该的做的是:保持镇定,相信超市会迅速行动起来处理好问题,悲观、恐慌不但于事无补还会带来不良后果。
16.下列各项中,()形象地描述了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
A.主仆相随B.阴阳相和C.车之两轮D.众星拱月【答案】C【解析】自从国家产生以来,道德与法律都是国家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道德调节和法律调节是管理国家社会生活的两种重要手段。
对一个国家或社会来说,道德和法律的关系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17.在传统道德中,见利思义的意思是()。
A.知恩图报B.舍生取义C.义利不能兼顾D.见到利益时,要想到道义【答案】D【解析】“见利思义”是中国传统道德处理群己关系的一条基本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美德,即要正确处理好“义”、“利”之间的关系。
18.关于企业形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文明礼貌是企业形象的核心与关键B.通过持久、大规模的媒体宣传,就能树立起企业形象C.企业形象的本质是企业的环境卫生和企业员工的服饰状况D.企业形象是社会公众和企业员工对企业的整体印象和评价【答案】D【解析】企业形象是指人们通过企业的各种标志(如产品特点、行销策略、人员风格等)而建立起来社会公众和企业员工对企业的整体印象和评价。
19.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是()。
A.国民收入B.需求弹性C.人均GDPD.基尼系数【答案】D【解析】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依据洛伦茨曲线创制的用来判断某种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一种尺度,即社会居民或劳动者人数与收入量对应关系的计量指标。
基尼系数是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之一。
20.关于就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就业主体必须有劳动能力B.就业主体的所得不能是经营收入C.就业者所从事的劳动是有酬劳动D.就业者所参加的劳动属于社会劳动【答案】B【解析】就业或劳动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参与某种社会劳动,并通过劳动获得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就业所从事的劳动为有酬劳动,既可以是劳动报酬,也可以是经营收入。
二、多选题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的职业道德规范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
A.办事公道B.勤俭自强C.服务群众D.奉献社会【答案】ACD【解析】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党中央提出了所有从业人员都应该遵循的职业道德,包括“五个要求”,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2.下列各项符合集体主义要求的有()。
A.兼顾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B.个人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且无法兼顾时,以个人利益为重C.坚持维护集体利益的原则D.通过集体事业发展满足和实现个人利益【答案】ACD【解析】作为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集体主义,有着深刻的内涵:①坚持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统一;②坚持维护集体利益的原则;③集体利益要通过对个人利益的满足来实现。
个人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且无法兼顾时,以集体利益为重。
3.与其他市场相比,劳动力市场具有显著的特殊性,体现为()。
这种特殊性导致劳动力市场与其他市场的重大区别是劳动经济学产生的基础。
A.劳动力市场配置的资源是劳动力B.劳动力市场交换的商品是劳动力C.劳动力具有交换价值D.劳动力具有流动性E.劳动力的无形性【答案】AB【解析】劳动力市场配置的资源、交换的商品是劳动力,这与其他市场配置的资源、交换的商品相比,具有显著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所导致的劳动力市场与其他市场的重大区别是劳动经济学产生的基础。
4.人口年龄结构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就业人口总量B.劳动年龄组内部年龄构成C.劳动年龄组外部年龄构成D.劳动年龄人口占人口总体比重E.劳动年龄人口占失业人口比重【答案】BD【解析】人口年龄结构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通过劳动年龄组人口占人口总体比重的变化,影响劳动力供给;②通过劳动年龄组内部年龄构成的变动,影响劳动力供给内部构成的变化。
5.职业技能的认证内容包括()。
A.职业资质B.资格认证C.社会认证D.单位嘉奖【答案】ABC【解析】职业技能的认证或者被认可大致可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职业资质,学历认证是最基础的职业资质,通常就是进入某个行业有某个级别的通行证;②资格认证;③社会认证。
6.职业技能的有效发挥需要职业道德保障,这是因为()。
A.职业道德对职业技能具有统领作用B.职业道德对职业技能的发挥具有支撑作用C.有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就一定有较高的职业技能D.职业道德对职业技能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答案】ABD【解析】职业技能有效发挥需要职业道德保障,其原因在于:①职业道德对职业技能具有统领作用;②职业道德对职业技能的发挥具有支撑作用;②职业道德对职业技能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