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微观第四章

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微观第四章

L1 L2 L3

AP
MP L
经济学原理·微观·第4章
6.MP、 AP 和TP关系
G
Q
MP与TP之间关系:
B
TP
MP>0, TP↑
MP=0, TP最大
MP<0, TP↓ A
E
如果连续增加生产要
F
素,在总产量达到最
AP 大时,边际产量曲线
O
L1 L2 L3
L MP
与横轴相交
MP与AP之间关系: 当MP>AP, AP↑ 当MP<AP, AP↓ MP=AP, AP最高,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
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微观第四章
一、厂商
1.厂商的组织形式. (1) 个人企业:单个人独资经营的厂商组织 。 (2)合伙制企业:两人以上合资经营的厂商 。 (3)公司制企业:按公司法建立和经营的具有法人资
格的厂商组织 。
2.交易成本:围绕着交易所产生的成本。
签订契约、监督和执行契约的成本。
签约时面临的偶然因素所带来的损失。 这些偶然 因素太多而无法写进契约。
增加的产量。(如L)
MP = TP/ L
经济学原理·微观·第4章
2.边际收益、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技术和其他要素投入不变,连续增加一种要素投入, 小于某一数值时,边际产量递增; 连续增加并超过某一值时,边际产量会递减。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 是消费者选择理论中边际效用递减法则在生产理论中 的应用或转化形态。
经济学原理·微观·第4章 4
5.企业内部特有的交易成本
企业内部特有的交易成本产生原因是信息的不完全性。
具体: (1)企业内部的多种契约、监督和激励。其运行需要
成本。 (2)企业规模过大导致信息传导过程中的缺损。 (3)隐瞒信息、制造虚假和传递错误信息 。
企业的扩张是有限的。 企业扩张的界限:内部交易成本=市场交易成本
经济学原理·微观·第4章 5
6.厂商的目标
厂商的目标:利润最大化。 条件要求:完全信息 。
长期的目标:销售收入最大化或市场销售份额最大化。 原因:信息是不完全的,厂商面临的需求可能是不确
定的。
今后讨论中始终坚持的一个基本假设:实现利润最大 化是一个企业竞争生存的基本准则 。
经济学原理·微观·第4章 6
经济学原理·微观·第4章
练习:错误的一种说法是:
(1) 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 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也一定是减少 C.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
(2)
A.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均呈先增后递减的 趋势 B.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值时,总产量会下降 C.边际产量为0时,总产量最大 D.平均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大值点上 E.平均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交于边际产量曲线的最大值点上
经济学原理·微观·第4章
5.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3阶段
总产量要经历一个逐渐上升加快 增长趋缓 最 大不变绝对下降的过程。
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 产量变动分为三个阶段:源自QGBTP
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增 总产量增加
第二阶段:边际产量递减 总产量增加
第三阶段:边际产量为负 总产量开始减少

O

A E
F
2.技术系数
技术系数: 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
可变技术系数:要素的配合 比例可变,要素之间可以相互 替代。
固定技术系数:只存在唯一 一种要素配合比例,必须按同 一比例增减,要素之间不可替 代。
同样产量,可采用 劳动密集型(多用 劳动少用资本), 也可采用资本密集 型(多用资本少用
导致

市场

与企
成 本
业的 并存
经济学原理·微观·第4章 3
4.市场和企业的比较
市场的优势: (1)规模经济和降低成本; (2)提供中间产品的单个供应商面临着众多的厂商需求 者,因而销售额比较稳定。 (3)中间产品供应商之间的竞争,迫使供应商努力降低 成本。
企业的优势: (1)厂商自己生产部分中间产品,降低部分交易成本。 (2)某些特殊的专门化设备,必须在内部专门生产。 (3)厂商长期雇佣专业人员比从市场上购买相应的产品 或服务更有利。
二、生产函数
1.生产函数 产量Q与生产要素L、K、N、E等投入存在着一定依存关
系。 Q = f(L、K、N、E)--- 生产函数
其中N是固定的,E难以估算,所以简化为: Q = f(L、K)
研究生产函数一般都以特定时期和既定生产技术水平作 为前提条件; 这些因素发生变动,形成新的生产函数。
经济学原理·微观·第4章 7
经济学原理·微观·第4章
4.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原因
生产中,可变要素与不变要素之间 在数量上都存在一个最佳配合比例。
即最佳技术系 数
开始时,由于可变要素投入量小于最佳配合比例所需数 量,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逐渐增加,越来越接近最佳 配合比例。 边际产量是呈递增的趋势。
当达到最佳配合比例后,再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可变 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就是呈递减趋势。
5.4
8 37 -1
4.6
经济学原理·微观·第4章 9
1.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和边际产量MP
总产量TP(total product) :投入一定量生产要素所生 产出来的全部产量。
平均产量AP(average product ) :平均每单位要素所
生产出来的产量。 (如L) AP = TP/L
边际产量MP(marginal product) :增加一单位要素所
经济学原理·微观·第4章 2
3.厂商(企业)的本质
企业作为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 是对市场的一种替代。
市场上的交易成本较高,企业可使市场交易内部化。 有的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成本更小,即企业有着降低交 易成本的作用。 某些交易必须在市场上完成,因为交易成本更小。
不完全 信息
不确定性 信息不对称
经济学原理·微观·第4章
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条件
第一,技术水平不变; 第二,其它生产要素投入不变; 第三,并非一增加要素投入就会出现递减,只是投入
超过一定量时才会出现; 第四,要素在每个单位上的性质相同。先投入和后投
入的没有区别,只是量的变化。
例证:【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在1958年大跃进中,不少地方盲目推行水稻密植,结果 引起减产。
劳动)。
一人一台缝纫机 一个萝卜一个坑
经济学原理·微观·第4章 8
三、一种生产要素的连续合理投入
举例:连续投入劳动L
QfL,K
劳动量L 总产量TP 边际产量MP 平均产量AP
00
0
0
16
6
6
2 13.5 7.5 6.75
3 21 7.5 7
4 28 7
7
5 34 6
6.8
6 38 4
6.3
7 38 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