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物理中考试试卷一、单选题 (共7题;共7分)1. (1分)以下估测中最接近事实的是()A . 一张课桌桌面的宽度是5mB . 某同学正常的体温是47℃C . 人步行的速度是1.2m/sD . 一元硬币的质量是6kg2. (1分)(2016•广西)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发声体一定在振动B .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 . 声音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温度有关D . 发生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声音的音色不同3. (1分)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B . “响鼓也要重锤敲”表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C . “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音调高D .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4. (1分)(2015•达州)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用听诊器检查身体是利用了超声波B .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 . 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可减弱噪声D . 声音在介质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5. (1分)2017年,共享单车风靡郑州,如图是街头的摩拜单车.单车车锁内有一张手机卡,开锁时车锁、手机和服务器通过微信交换信息.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 . 打开车锁是通过超声波来完成信息交换的B . 蜂窝轮胎可以减轻轮胎重量C . 二代摩拜单车车筐内的太阳能电池板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D . 单车轮毂内侧涂有反光涂层,增强安全性6. (1分)教学楼大厅中竖立着一块平面镜,小义从远处走向该平面镜时,他在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将()A . 变大B . 不变C . 变小D . 都可能7. (1分)如右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A . 向左移动后静止B . 向右移动后静止C . 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D . 仍在原来位置二、填空题 (共14题;共18分)8. (1分)如图所示的刻度尺,其分度值为________ mm。
小红用该刻度尺对实际长度为70.0cm的课桌进行测量,所测得的数据约为68.7cm。
经过分析,导致结果错误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改正错误后,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还要进行________。
9. (1分)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读数为________cm 一次测量可能误差较大,为了减小误差,应当________;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s.10. (1分)在下图中用刻度尺测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cm。
停表测量时间,停表的读数是________s。
11. (1分)控制环境污染是打造“宜居城市”的重要举措。
居民小区内禁止汽车鸣笛是在________控制噪声;城市中多植树是在________控制噪声;如图路边安装的噪声监测装置,反应了噪声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12. (1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表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
如果将收音机的音量调大,扬声器中纸片跳动幅度会更大,这说明________。
如果在真空环境做这个实验,扬声器中纸片________(会、不会)跳动。
13. (1分)在青年歌手大奖赛上,一位男青年歌手正在放声歌唱,另一位女青年歌手轻声为他伴唱,________歌手的音调高,________歌手的响度大.14. (1分)从MP3耳机中听到的乐曲声是由耳机膜片的________ 产生的。
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为此需要减小声音的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5. (1分)由于光的________现象,教室里坐在不同位置上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选填:漫反射镜面反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20°,则入射角是________16. (1分)(2015•南宁)小芳站在平面镜前2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________m;当她走近平面镜时,她在镜中的像的大小________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17. (1分)(2017•天津)一束平行光与镜面成30°角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大小是________,人迎着反射光的方向可以看到刺眼的光,而在其他方向却看不到反射光,这是由于发生了__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18. (1分)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底,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又能看到“硬币”.这是因为光从________斜射入________中时发生了________现象。
19. (1分)雨过天晴后,天空中出现彩虹是光的________现象。
舞台上的演员穿着白上衣、蓝裤子,在红色的舞台灯光的照射下,他的上衣呈现________色,裤子呈现________色。
20. (2分)阅读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A.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 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B.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与水量有关。
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曲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原理。
C.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使人丧生。
(1)请你将上面短文A、B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①________;②________。
(2)文中的“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________。
(3)从短文C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低于________Hz,声具有________。
21. (4分)汽车是常见的交通工具。
它在给我们带来交通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安全等一些社会问题。
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汽车在行驶过程总会产生大量噪声,下列措施中不是为了降低噪声的是________(A.发动机安装消声器,B.内饰采用柔软的材料,C.喇叭安装隐蔽);汽车的前灯的反光罩(如图a)相当于________镜,它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2)冬天开车,汽车的挡风玻璃的________选填“内”或“外”)侧经常会起雾,这是由于水蒸气________形成的;(3)小明的爸爸开车带小明去高邮新建成的体育馆看演出,小明看到路旁的标志牌(如图b),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他们赶到目的地至少需要多少分钟?(写出计算过程)(4)演出结束后,爸爸开车带小明回家,小明嫌车内太暗,想打开车里的灯,爸爸告诉他晚上开车时,车内的灯尽量不要开,这是因为________。
三、综合题 (共2题;共5分)22. (2分)(1)如图甲所示,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
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减少了声音的________,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或“响度”)。
(2)如图乙所示,工人师傅用一把螺丝刀探听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该现象说明________可以传声,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
23. (3分)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好奇地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移动光屏,发现仍可以在屏幕上成像,拿开眼镜后,像变得模糊不清,把屏幕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又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材料二:如图是人的眼球结构图,正常人的眼睛通过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可以看清近处和远处的物体。
根据上面的材料,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1)近视眼镜的镜片是________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
(2)与凸透镜成像对比,人的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________,视网膜相当于________。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如果某同学看远处的物体时,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应该配戴什么样的眼镜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四、计算题 (共1题;共1分)24. (1分)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一人站在汽车前方某处。
汽车第一次鸣笛的声音经3s被他听到;过20s后汽车再次鸣笛,经2s被他听到。
若声速为340m/s,求汽车的速度。
五、作图题 (共4题;共4分)25. (1分)(1)在图中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AO经平面镜后的反射光线,并标明反射角的度数.(2)如图所示,请根据已知光线,完成光路图.26. (1分)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右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7. (1分)(1)如图所示,ab是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根据反射光线ab画出点光源S的位置,并补全光路图.(2)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图中给出了反射光线,请画出入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3)如图所示是射向凹透镜的两条光线请画出这两条光线通过四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28. (1分)在下图中完成光路图,并标出A点的像A’。
六、实验题 (共3题;共13分)29. (4分)如图所示,将塑料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其振动,听刻度尺发出的声音.(1)实验时若保持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刻度尺,则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___的关系;(2)换用钢尺做此实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与塑料尺相同,拨动尺子的力也保持相同,则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________(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30. (3分)如图所示是小英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
(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确定像的________;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_______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1. (6分)如图,小明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2)如图乙所示,若在光屏上能得到清晰缩小的烛焰的像(光屏未画出),则蜡烛可能置于凸透镜左边a、b、c、d四点中的________点处(注:P点是该凸透镜的2倍焦距处),生活中的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3)当蜡烛远离凸透镜时,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光屏应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同时观察到光屏上清晰的像变________(填“大”或“小”),接着小明用一块遮光布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是________(“完整”或“不完整”)的;(4)某次实验中,光屏上已得到清晰的像,小明用一个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换下原先的凸透镜,并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为了使光屏上的像变清晰,蜡烛应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