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一)本试卷共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英文世界以瓷器(china)命名中国(CHINA),而中文世界对此“未持异议”,体现的或许正是双方对瓷器之于世界文化意义的高度共识。
在陶器烧造上,世界各地的表现不约而同,可瓷器烧造的发明权则完全属于中国人。
瓷器作为中国标志性的物产,在输出到世界各地的同时,也把中国的审美文化扩散到了世界各地。
瓷器与生俱来的实用性与审美性齐备的双重特征,预示着瓷器输出不仅是商业贸易,更是文化交流。
历史告诉我们,最持久、最成功的文化交流,往往是通过商业手段与途径得以实现的。
因此,中国瓷器输出,实际上是借助瓷器这种特殊商品的商业贸易行为,达成的一次规模空前的文化交流。
中国之所以成为瓷器发明国,与其深厚的“尚玉文化”关系密切。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首次将“玉”解释成“石之美者”,且包含有“五德”。
瓷器对“似玉”之美的追求始终存在。
因此,某种意义上讲,瓷器输出就是一种中国式审美文化的输出。
中国精美瓷器,不仅被中国皇宫所器重,也得到欧洲王室珍爱——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拥有明正德时期生产的印有其徽章纹的青花执壶,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和菲利普二世父子收藏有数千件中国精美瓷器,法国国王法兰西斯一世甚至在葡萄牙等地设代理人专门收集中国瓷器……王室收藏使在家中陈设中国瓷器成为欧洲风靡的时尚,像在十七、十八世纪荷兰静物画中,常常以中国瓷器为道具;英国作家迪福甚至有“如果没有中国的花瓶就没有第一流的住宅”的判断等。
显然,有关瓷的审美已然成为一种世界性审美。
历史证明,无论是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广泛而深入的域外交流,是维持其旺盛生命力的重要方式。
伴随中国瓷器大量输出的,还有海外审美文化对中国瓷器的影响。
如果说元代中期之前,中国瓷器受海外文化影响尚少,那么从元代后期开始,海外文化对中国瓷器的品类、器形、纹饰等形成重大而直接的影响。
青花瓷正是受伊斯兰文化影响而产生的瓷器新品类。
到明清时期,受欧洲市场巨大反作用力的影响,中国瓷器的欧洲审美特点凸显,珐琅彩、粉彩、洋彩等都是这一历史背景下的产物。
显然,域外文化已如血液般融入到中国瓷文化中,改变了中国瓷器审美取向,推动了中国彩瓷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这也是瓷器输出史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摘编自2019-03-28《人民日报》《瓷,中国审美文化走向世界的代表》)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瓷器命名中国得到了世界人民的普遍认同,也为瓷器远销海外奠定了基础。
B.中国瓷器实用性审美性兼具,所以瓷器输出既是商业贸易,也是文化交流。
C.欧洲王室珍藏中国瓷器说明有关瓷的审美已然成为一种世界性审美。
D.在中国瓷器走向世界的同时,欧美审美反作用于中国瓷器的审美,青花瓷的出现就是明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由中国的英语命名、瓷器发明权的归属引出瓷器把中国的审美文化扩散到世界的观点,为全文的论述确立了方向。
B.文章由瓷器实用性审美性兼具的特性引申推论,指出中国瓷器输出达成了一次规模空前的文化交流。
C.文章的第三段论述了中国瓷器的输出就是一种中国式审美文化的输出这一分论点。
D.文章的第四段举例论述了域外审美文化和中国审美文化的交流互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3分)A.在陶器的烧造上世界各地有许多的共性,而瓷器的发明是举世公认的中国专利。
B. 通过瓷器输出达成文化交流是借助商业模式进行文化交流取得成功的特例。
C.“尚玉文化”使“似玉”之美的追求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审美追求,也是中国瓷器能够享誉世界的根本原因。
D.域外文化的反作用,给中国的瓷器生产锦上添花,直接影响了中国瓷器品类、器形、纹饰的升级换代。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后遗症刘正权架吵得有点大,把不相干的人都牵扯进来了,这让刘米秀有点始料不及。
疤棍气愤愤走后,刘米秀狠狠瞪一眼龙吴东,你不是很能干吗,有本事去把人追回来。
龙吴东的腿折了还没好利落,刚刚脱了轮椅,追人,那是痴心妄想。
再说了,龙吴东压根都不觉得自己有错,追哪门子人。
搁年轻那会,龙吴东就是两条腿瘫了,看见疤棍,也会用两只胳膊在地上匍匐前进着去追。
眼下,疤棍都不做混混好多年了,龙吴东也不当警察好几年了。
而且人家还是一片好心来着。
龙吴东就哼哼唧唧反击,事情因你而起,就应在你身上了解,就是追,也该你追。
刘米秀没了话。
两口子拌嘴,版本升级到情与法这个高度,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真的是活久见。
刘米秀去街上买猪蹄,打算炖了给龙吴东吃。
龙吴东的腿脚已经可以试探着走几步了,小镇小,讲究大,吃了猪蹄腿脚会撒了欢的跑路。
刘米秀脑子在菜场上一撒欢,得,兜里的钱跑了路。
猪蹄还是带回来了,赊欠的,菜场人都认识刘米秀,怎么说龙吴东当了那么多年派出所所长,这点面子还有。
刘米秀嘴碎,进门就嚷嚷起来,说可惜了,要买好几天的猪蹄吃呢。
她兜里钱不多,三百元。
龙吴东压低嗓门,你嚷嚷啥?刘米秀说,怎么就不能嚷嚷了,能让偷鸡的人吃得嘴里流油,还不许丢鸡的人骂得嘴里流血?龙吴东脸红了,说你骂的哪是贼,你是骂警察不作为。
龙吴东当所长那会,最怕有人骂贼,骂强盗,骂混混。
当警察,谁不希望下辖的地方治安良好,不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起码不能有欺男霸女偷摸打砸行为上演。
刘米秀说你把钱给我找回来,不光警察我不骂,贼我都不骂。
龙吴东黑了脸,找钱也不是这样的找法,你得走程序,去派出所报案,所里立案后,自然会有人去现场走访调查。
三百元,我好意思报案,人家还不好意思立案,浪费警力!刘米秀是老警察家属,对所里那点事了如指掌。
你没报案,怎么就断定所里不立案,龙吴东的职业习惯上来了,少在这对警察说长道短的。
我还就说长道短了,刘米秀不屑,警察老婆钱被偷了,蛮光彩是吧。
疤棍就在那会进的门,他手里,恰好也拎着一个猪蹄。
钱被偷了?他眼睛看着刘米秀,刘米秀眼睛看着龙吴东。
龙吴东眼睛谁都不看,看地面,他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疤棍金盆洗手时龙吴东曾夸过嘴,只要有他龙吴东在小镇一天,小偷就没安身立命的地方。
打脸了不是?多少钱,在哪丢的!疤棍叉了腰,妈的,老子的地盘,谁他妈手生得贱。
龙吴东瓮声瓮气说,这事你不操心,派出所一立案,马上就水落石出。
立案,多大的事!疤棍一拍屁股,走了。
疤棍前脚走,后脚龙吴东和刘米秀干了起来。
说你头发长见识短,你还真是,丢了东西不报案,你警察家属白当了。
我警察家属白当,我看是你警察白当了,刘米秀说人家没准就是专挑我这个警察家属下手的。
你去报案,让所里立案。
我才不去呢,三百元钱,人家警察不说打着你旗号给所里添麻烦?什么叫给所里添麻烦,警察的职业就是保一方平安,你不报案,他不报案,所里不立案,哪知道这些事,都是你们这些人,姑息养奸,让小混混变成了大坏蛋。
刘米秀不依了,你意思,坏蛋都是我纵容的?龙吴东话赶话顶上来,不是你纵容的还有谁,疤棍够混账吧,可在我手里,他照样回头是岸了。
疤棍就在这当儿回的头,他却没找到岸,连个可以下的台阶都没有,龙吴东的话一字不漏随风灌进耳朵。
三百元钱被他丢在地上,龙吴东你啥意思,我帮你找回钱还说我混账。
龙吴东口气讪讪地,疤棍你误会了,钱是找回来了,但程序不对。
结果对了就行啊!不一样的,龙吴东说疤棍你想想,安享晚年是每个人的最终愿望,但你总归跟别人有点区别。
啥区别,没吃没喝还是没人养?有吃有喝有人养没错,可你交的那些朋友,会给你省心?你走的不是大路,你要好自为之。
疤棍恼了,我走独木桥咋了,不也安稳走到今天?那是侥幸!龙吴东板了脸,钱找回来我感谢你,但案子必须立。
说完他摸出手机,拨通所里电话。
疤棍勃然大怒,人在江湖,我不会出卖朋友的。
龙吴东摇摇头,职责所在,我更不想出卖良心。
刘米秀没辙了,这对冤家,后遗症犯得都不轻。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23期,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将疤棍不做混混多年和龙吴东不做警察几年对举意在说明龙吴东原来是一名优秀的警察,当所长时辖区的治安状况良好,一些失足人员改邪归正。
B. 龙吴东“吃了猪蹄腿脚会撒了欢的跑路”和刘米秀“兜里的钱跑了路”两处“跑路”意思不同,前一处指走路,协助破案;后一处指钱被偷走。
C.写龙吴东坚持让妻子报案,刘米秀不愿为三百元钱浪费警力,都是对龙吴东的正面描写,表现了龙吴东赤胆忠心,不忘初心的优秀警察形象。
D.疤棍为刘米秀要回了钱,龙吴东毅然决然向派出所报了案,法不容情,这样的结果意味着龙吴东在“义”和“忠”的纠结中毫不含糊地选择了后者。
5.小说以“后遗症”为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6 分)6. 小说在布局谋篇上很有特色,请加以分析。
(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材料一:文化生长具有其内在逻辑,传播只是其中一个环节,直播之后,传统文化在复兴征程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于戏曲等传统艺术而言,网络直播只是打开了其走进年轻人的一扇门,而要让年轻人成为“铁粉”,最终还是要靠自身的艺术魅力。
因此,参与网络直播的年轻人,应该多向前辈艺术家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表演水平,用精湛的艺术在网络直播中打动人、吸引人。
以网络直播的方式传播传统文化固然“吸睛”,然而对于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来说,仅仅“赶个热闹”是不够的,还需要把具有历史底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活,把理解、喜爱传统文化落到生活的实处。
因此,传统文化不仅需要“火起来”,更需要融入生活、真正在创新中“活起来”。
(摘编自《让传统文化在“互联网+”时代活起来》,《光明日报》( 2019年03月20日 13版)材料二:中国移动端直播的每月活跃用户群(百万人)材料三:同质化竞争激烈、缺少创新是直播行业内容生产方面所面临的难题。
直播从内容上大体可划分为秀场直播、游戏直播和泛娱乐直播,其中秀场类直播的内容同质化问题最为严重。
“颜值+才艺”的内容输出相对单调,保持用户黏度比较困难。
一项调查中,超过四成用户表示,当主播无法提供内容不断更迭的直播内容时,就会停止关注该主播。
而用户对平台的黏度就更低,很多用户选择平台仅仅是因为主播的关系。
因此,主播的粉丝群体会追随主播而切换直播平台。
这就使得少部分具有竞争力的主播掌握了绝大部分流量资源成为头部主播,成为各大平台争相抢夺的资源,身价水涨船高,平台若想获取流量便需要更多的成本,相比主播和观众的相对自由,平台却深陷泥淖,难以挣脱。
(摘编自王康等《网络直播正逐步走向成熟》,《光明日报》( 2019年03月27日 13版)材料四跟所有新生事物一样,网络直播在创造了新的文化,提供了新的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副产品”,比如消极的网络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