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编号:058120
课程性质:集中实践环节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金融学、国际金融
实践周数: 1 学分:1
适合层次:本科适合专业:工商管理、经济贸易
一、课程设计目的
《国际金融》课程设计是在学完国际金融课程之后进行的下一个教学环节。
国际金融课程是经济管理学院国际贸易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对国际金融基础理论、国际金融管理理论以及国际金融实务有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作为配合理论课程专门设置的实践环节,《国际金融》课程设计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通过对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分析比较的实践操作,将所学的关于汇率、国际收支及国际资金流动等重要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使学生初步掌握观察和分析国际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其辨析国际金融理论的能力,为毕业之后从事对外经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课题
针对中国近三年(2009年~2011年)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变化分析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三、课程设计任务要求
本课程设计从国际收支账户这一角度入手,选取中国近3年(2009~2011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要求每个学生对于这三张连续的BOPs进行相关的金融分析。
通过对本国国际收支状况的分析,可以充分了解本国一定时期对外资金流量和流向的变动;通过对这种变动发生原因的探究,有助于理解本国和其他相关国家的政治、经济政策与事件。
四、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要求每个学生对所研究的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如下分析并撰写分析报告:
1、总差额分析
对中国国内及有关国家的经济、金融政策及重大国际事件对中国近三年国际收支状况的影响进行分析。
(重点分析)
2、项目分析
(1)货物项目的分析(重点分析)
①货物贸易顺差与逆差的分析
②货物进出口数量与价格的分析
(2)服务项目的分析
(3)收入项目的分析
(4)经常转移的分析
(5)资本项目的分析(重点项目)
(6)对官方储备资产变动项目的分析
①黄金储备变化的分析
②外汇储备变化的分析(重点分析)
(7)错误和遗漏项目的分析
五、课程设计进行方式
课程设计地点:机房1天,查阅相关资料;
教室4天,撰写分析报告,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课程设计形式:要求学生充分利用集中的时间,以小组形式(每组6人)组成课程设计
讨论小组,共同完成分析任务。
六、课程设计时间安排
以上为课程设计进度的初步安排,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
但必须保证课程设计任务的完成。
七、课程设计报告书
课程设计报告书是课程设计过程的整理和总结,因此编写课程设计报告书是课程设计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认真完成。
课程设计报告书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 封面
封面上应标明《国际金融》课程设计报告书、分析者、班级学号、指导教师、时间。
2. 主体部分
课程设计报告书的主体内容必须严格按照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与基本内容完成。
并要确保无方向偏离现象和互相抄袭痕迹。
3、参考文献
课程设计报告书应列出设计工作中引用和参考的全部文献,包括专著、教材、讲义、论文、研究报告等,并按序号、作者、书名或论文题目、出版社或登载论文的刊物名、出版日期或刊物期号的次序逐条列出。
指导教师:严龙茂肖靖
制定时间:2012年5月18日
附件1 :国际金融课程设计报告书封面
附件2 :国际收支平衡表资料
附件1
国际金融
课程设计报告书
学生姓名:
班级学号:
指导教师:肖靖严龙茂
时间:2012年5月28日~~2012年6月1日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附件2
国际金融课程设计
针对中国近三年(2009年~2011年)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变化分析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及其变化原因。
注:
1.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注:
1.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2.从2010年三季度开始,按照国际标准,将外商投资企业归属外方的未分配利润和已分配未汇出利润同时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账户收益项目的借方和金融账户直接投资的贷方。
2010年各季度以及2005-2009年年度数据也按此方法进行了追溯调整。
2. 本表2011年数据由各季度数据累加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