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一思修题库(L)(1)(1)

大一思修题库(L)(1)(1)

思修开卷考试题型:简答题2*20=40,材料题2道4问,分别为2*30分=60,1.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P682.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P9~123.分析人生价值的评价的标准P784.谈谈你将如何创造有价值的人生P79~825.我国为什么实行依法治国?P170~6.怎么样实行依法治国的?P1757. 为什么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P46~478.如何加强自身的法律修养?P183~1849.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材的重要意义。

P20~2110.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哪些主要内容? P4811. 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1212. 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 P52~5613. 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P8914.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表现在哪些方面?继承和弘扬这些优良传统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在什么重要意义? P96~10015. 如何认识法律的历史发展? P145~146一、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 如何端正人生态度?关系:1.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一个人对人生的态度如何,往往又制约着它对整个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从而对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重要影响。

2.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有积极人生态度的人,其背后一定有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作为精神支柱。

反之则没有正确的人生观。

端正: 1.人生须认真。

要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人生,要严肃思考人生应有的意义,明确生活目标和肩负的责任,既要清醒地看待生活,又要积极认真地面对生活。

2.人生当务实。

要从人生的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人生,以务实的精神创造人生,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做好每一件事。

3.人生应乐观。

要乐观向上、热爱生活、对人生充满自信,形成热爱生命、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4.人生要进取。

要积极进取,不断丰富人生的意义,在贡献中提升生命的价值,在创造中书写人生的灿烂篇章。

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 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三、分析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的根本尺度,是在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是否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

我国当今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在于是否用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真诚奉献,为人民服务。

四、谈谈你将如何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美好的人生价值目标要靠社会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

大学生要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一是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要在为人民群众服务、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只有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中吸取营养,做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维护者,才能使目己的人生大有作为。

二是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

五、中国为什么要实行依法治国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2、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

实行依法治国,人民群众是主体;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3、依法治国是一切国家机关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严格依法办事。

4、只有走依法治国道路,才能保障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六、怎样施行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园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宪法明确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我们所说的法治,不应是“治民”,而应是“民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具体来讲,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要加强立法工作,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第二,加强执法工作,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

第三,要完善民主督制度。

第四,要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广泛进行法制宣传,不断提高广大干部和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特别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形成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

七、为什么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1.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作为中华儿女,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报效祖国。

经济全球化消除了众多障碍和阻隔,为报效祖国开辟了更多的渠道和更大的空间2.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科学家的命运都与自己的祖国有密切的关系; 科学知识无国界,但科学知识的运用却不可能离开具体的国家。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科技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3.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不等于全球政治、文化一体化。

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既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所提供的机遇发展自己,又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按照本国国情坚持和发展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民族文化。

八、如何加强自身的法律修养(一)认真学习理论,不断提高自我修养的自觉性。

(二)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第二课堂活动。

(三) 向先进人物学习(四) 掌握批评的武器,发扬“慎独”精神(五) 思想品德修养同学习遵守校纪、校规相结合九、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材的重要意义1.理想信念对人生历程起着导向作用,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理想信念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激励人们向着既定目标奋斗前进: 理想信念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它一方面使人的精神生活的各方面统一起来,另方面有引导着人们不断的最求更高的人生目标。

2.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只有树立高尚的理想信念,才能够解答在大学“做什么人”这一重要的人生课题。

3.理想信念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大学时期确立的理想信念,对今后的人生之路将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影响终身。

4.理想信念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为什么学的问题,是与走什么路、做什么人的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不论今后从事什么职业,我们都要把个人的奋斗志向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今天的学习进步同祖国明天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

十、新时期爱国主义有哪些主要内容新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既承接了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吸纳了鮮活的时代精神,内涵更加丰富。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体现在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事业。

十一、如何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搞好角色定位。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

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学好本领。

三、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

四、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大学生要做到自省自律、知耻改过。

五、大学生应以城市、农村为实践基地,在社会实践中我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十二、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那些方面做出努力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承担起对国家应尽的义务,维护改革稳定发展的大局,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自觉做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园统一的模范,同一切破坏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思想。

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

3.增强国防观念,它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是报效祖国、弘扬爱国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4、以振兴中华为已任,努力做到立志报国增建国之才、践爱国之行。

要自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把自己的真才实学同报效国家的志向结合起束,身体力行,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实现做一个忠诚爱国者的人生追求。

十三、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与资源问题?首先,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

人来源于自然界又依存于自然界,人永远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类的发展是以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的,其次,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创遗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也存在掠夺自然资源。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促进发展的同时保护好自然环境,是人类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最后,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

脱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就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和解决当代世界出现的尖锐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所以,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务力实现现代化,一定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避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

十四、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表现在哪些方面? 继承和弘扬这些优良道德传统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什么重要意义?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种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理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5、重视道德践股,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意义: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2.维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3、维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人格完善的重要条件十五、如何认识法律历史发展法,也称法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