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院前急救基本技能培训一

院前急救基本技能培训一

院前急救基本 技能
一 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术
是针对呼吸、心搏停止的患者所采取的一项急救技 术
心肺复苏术
呼吸、心跳骤停 创伤 急病 中毒 溺水 触电
心 脏 性 猝 死
心脏性猝死(SCD)指未能预料的 于突发心脏症状1小时内发生的心 脏原因死亡 心脏骤停是心脏性猝死最常见 的直接死因
谢谢!!
五、 开放气道
头偏一侧,清除口腔内异物及活动性假牙 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
开放气道
托颌法(jaw thrust)
六 、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 按压30次后,立即给予人工呼吸2次
吹气时间1秒 吹气量500-600ml,胸廓有明显起伏 每分钟10-12次(5-6秒一次)
按压/通气比(compression-ventilation
心肺复苏术
4分钟内为抢救的黄金时间
心 肺 复 苏
心肺复苏(CPR)是抢救生命最基 本的医疗技术和方法。包括胸外按压、 开放气道、人工通气、电除颤纠正VF/ VT,及药物治疗等 目的是使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和自主 呼吸
基本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
包括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和早期电除颤等基本抢救 技术和方法,其归纳为初级C、A、B、D BLS包含生存链“早期识别、求救;早期CPR; 早期电除颤、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和综合的心脏骤 停后处理”中的前三个环节 C(circulation) 胸外按压 A(airway) 开放气道 B(breathing) 人工呼吸 D(defibrillation) 电除颤
三、检查脉搏
成人应触诊颈动脉 示指、中指指腹触及喉 结,然后向外侧轻轻滑 动 2-3厘米 时间不超过10秒,非专 业人员不要求
摆放复苏体位
病人大动脉搏动消失,立即将病人平卧于坚实平面 上 俯卧病人翻转身体时,将病人双手上举,远端下肢 屈曲搭在近端下肢上,一手托其后颈部,另一手托 其腋下,使之头、颈、躯干整体翻转成仰卧位 注意保护颈部 身体平直,无扭曲
海姆立克手法-四
儿童腹部冲击法 操作方法与成人相同 如有:呼吸心跳停止,立即CPR
海姆立克手法-五
婴儿救治法(拍背、胸部快速按压法) 操作者跪下或坐下,将婴儿的身体骑跨在一侧的前臂上, 取俯卧位,头部低于躯干 一手前臂靠在膝盖或大腿上,且托住婴儿及下颌,避免压 迫婴儿喉部软组织 用另一手掌根叩击婴儿背部肩胛之间,用力拍打5次 然后,用两手的前臂将婴儿固定,手掌固定后脑,小心翻 转呈仰卧位,保持婴儿头部低于躯干 快速冲击性按压婴儿两乳头连线正下方处5次,每秒一次。 重复拍背和胸部快速按压动作,直至异物清除或婴儿失去 反应
心 脏 骤 停
心脏骤停(SCA)是指各种原因所致心脏 射血功能突然终止。心电图类型为心室颤动 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其次为心室静止及 无脉电活动 心脏骤停后即出现意识丧失,脉搏消失 及呼吸停止,经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部分患 者可获存活
人类猝死87.7%发生在医 院以外,没有医护人员参 与抢救 猝死人员有35 – 40 % 如 经现场及时进行心肺复苏, 可以挽救生命
停止心肺复苏指标
自主呼吸、心跳恢复 有专业人员到场接替抢救 心肺复苏30分钟以上,呼吸、心跳仍未恢复
儿童 CPR
当脉率小于60次/分,出现低灌注征象,如肤色差,就应 开始胸外心脏按压 年龄较少的可采用单手掌根按压,按压幅度为胸部前后 径的1/2-1/3 按压-通气比例:单人30:2;双人15:2 单独通气频率12-20次/分
临床表现及诊断
• 意识突然丧失 • 呼吸停止 • 大动脉搏动消失
心脏骤停 典型表现
一旦呼吸心跳骤停,时间就是生命
复苏开始时间 1分钟内 4分钟内 4-6分钟 6分钟以上 10分钟以上 成功率 ›90% 50% 10% 4% ≈0
3秒感到头晕 10-20秒晕厥、抽搐 30-45秒昏迷,瞳孔散大 4分钟大脑皮层细胞损伤 10分钟发生脑死亡
四、胸外按压
胸 外 按 压
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30次。
有效胸外按压能产生60~80mmHg动脉 压
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部位 :胸部正中央, 两 乳头连线中点
胸外按压
幅度约至少5cm
频率至少100次/分
按压与放松时间相同 放松时手掌不离开胸壁 应用力、快速按压
技术要领
将一手掌根放于按压点, 另一手置于其上,两手交 叉重叠,手指翘起,以髋 关节为轴,利用上半身力 量垂直下压 按压时肘关节伸直,内收 掌根部紧贴胸壁
复原卧位
又称稳定的侧卧位。用于无意识但是有自主呼吸和 循环体征的伤病者。
二气道异物梗阻急救 技术
气道异物梗阻原因
老年人 婴幼儿
气道梗阻表现
不完全梗阻:可以咳嗽或咳嗽无力,喘息,呼吸困 难,张口呼吸,吸气时可以听到高调声音,皮肤、 甲床、口唇、面色青紫、发绀 完全梗阻:面色青紫,不能说话、不能咳嗽、不能 呼吸,发生窒息,继而很快失去知觉,呼吸心跳停 止 特殊表现:患者感到极度不适,不由自主地以一手 呈“V”字型紧贴于颈前喉部,痛苦貌
病理生理机制
骤停前期
骤停期
复苏期
复苏后期
机体潜在的 疾病及促发 心脏骤停的 因素影响心 肌细胞代谢
心脏骤停引起 血液循环中断 数秒钟内即导 致组织缺氧和 有氧代谢中断
全身缺血延续 胸外按压心排 出量仅为正常 时的30%左右 并随着复苏胸 外按压时间的 延长而下降
复苏后综合征 定义为严重的 全身系统性缺 血后多器官功 能障碍或衰竭
气道不完全梗阻急救
尽量鼓励患者咳嗽,将异物自行排出 守护身边,观察表情 梗阻持续存在,快速送往医院
气道完全梗阻急救
通过询问“你被噎住了?”,了解患者能否咳嗽和 说话 如果患者不能说话,不能咳嗽,不能呼吸,应立即 实施腹部冲击法(海姆立克氏急救法)
海姆立克氏法
1974年美国外科医生Henry J.Heimlich发明 原理:利用突然冲击腹部的压力,使膈肌抬高,使 肺部残留空气形成一股向上的气流,这股气流具有 冲击性、方向性,它会快速冲入气管,将异物排出
ratio)
按压/通气的比例为30︰2
每个周期为5组30︰2的CPR 时间大约2分钟
再评估
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按照30:2反 复进行5个循环,大约2分钟时间,重 新检查病人呼吸、心跳恢复情况。 判断时间5-10S
CPR有效指征
自主呼吸恢复 能扪及大动脉搏动 面色、口唇转红润 散大瞳孔开始缩小 意识开始恢复,肢体出现无意识的挣扎动作,出现 各种发射 上肢收缩压≥60mmHg
仰卧位腹部冲击法(昏迷患者) 平上,将下面一手的掌根放在胸廓下脐上 的腹部,用身体重量,快速冲击压迫患者的腹部, 重复直至异物排出
海姆立克氏手法-三
自救腹部冲击法 用自己的拳头和另一只手掌快速冲击腹部,或用圆 角或椅背快速挤压腹部。任何钝角物件都可以用来 挤压腹部,使阻塞物排出。
海姆立克手法-一
立位腹部冲击法(成年清醒患者) 1.抢救者站在患者背后,用两手臂环绕患者的腰部 2.一手握空心拳,将拇指侧顶住患者腹部正中线肚 脐上方两横指处、剑突下方 3.用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向内、向上挤压患者的 腹部 4.约每秒一次,直至异物排出或患者失去反应
海姆立克手法-二
婴儿CPR
当脉率小于60次/分,出现低灌注征象,如肤色差,就应开 始胸外心脏按压
检查肱动脉搏动 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单独通气频率12-20次/分 按压幅度胸部前后径的1/2-1/3 按压部位:两乳连线正下方胸骨上 按压手法:单人-双指下压法,双人-拇指环抱法
按压-通气比例:单人30:2;双人15:2 仰头抬颏法:头部不要过伸
(2010版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一、判断意识、呼吸
在确认现场环境安全 的情况下:呼叫病人, 判断意识,同时判断呼 吸,判断时间小于5秒 方法:轻拍双肩, 大声呼叫, 观察呼吸
二、启动EMSS
单人急救者发现患者对刺激 无反应、无呼吸,应拨打急 救电话启动EMSS,嘱携带 除颤器,立刻返回患者身边 行CPR 两个以上急救人员在场,一 位立刻行CPR,另一位启动 EMS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