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K922移动闪光焊术交底完整资料

K922移动闪光焊术交底完整资料

表1接头错边量最大允许值
接头错边的位置
接头错边量最大允许值
mm
钢轨顶面纵向中心线的垂直方向
0.5
工作侧面轨顶面下16mm处的水平方向
0.5
轨脚边缘的水平方向
2.0
7、移动焊轨机进行无缝线路长钢轨焊接时,应于无缝线路铺设工艺配合作业;锁定焊接时应使用保压推凸,焊接接头冷却到400℃以下方可去除牵拉力。
焊后残渣、钢轨头等废弃物及时清理带离现场,到指定地点按规章制度处理,防止对已完产品造成污染,或在线路上造成线路侵线。
编制
复核
签收
4、打磨除锈
(1)采用手砂轮机对钢轨端头、500mm范围内钢轨轨腰除锈,经打磨的表面要见金属光泽,不得有锈斑。待焊轨待焊时间超过24小时或打磨后有水、油、污垢污染时,必须重新打磨处理。
(2)砂轮机应沿钢轨纵向进行打磨,严禁横向打磨,要保持轨头原曲线形状,对母材的打磨量不超过0.5mm。打磨时砂轮应与钢轨平稳接触,防止砂轮跳动。打磨时不得用力过猛,防止钢轨表面局部过热发黑发蓝。
(4)焊机监控人员应认真观察焊接记录,分析每个焊接接头曲线,与型式试验通过时的焊接曲线仔细对比,发现异常及时汇报给有关部门,不得擅自变更焊机的技术参数。
(5)焊接结束后,应立即检查焊机钳口部位及钢轨钳口接触处有无打火烧伤、被钳口烧伤的焊接接头应判为不合格。如发现焊接接头存在表面烧伤、严重错位、推瘤推亏、裂纹等缺陷都因判为不合格。
2
轨头内侧工作面
0~+0.3
3
轨底(焊筋)
0~+0.5
注:1、轨顶面中符号“+”表示高出钢轨母材轨顶基准面。
2、轨头内侧工作面中符合“+”表示凸进。
3、轨底(焊筋)中符号“+”表示凸出。
12、钢轨焊接接头正火加热的起始温度应低于500℃(轨头表面),加热温度850℃~950℃,轨头冷却宜采用风冷。
13、焊接接头应采用矫直的方法纠正焊接接头平直度偏差。矫直作业前,焊接接头温度应低于400℃。
第3位代码:焊接方法代号,由0-9表示,其中
1:表示固定式闪光焊1号生产线
2:表示固定式闪光焊2号生产线
3:表示移动式闪光焊
4:表示铝热焊
5:表示移动式气压焊
6:表示电弧焊
7:再用轨焊接生产线
8:再用轨焊接生产线
9:预留备用
0:预留备用
第4位代码:局内焊轨作业组代号,由1-9、A-Z表示。
第5、6位代码:焊接的年份代号,由00-99表示。
3、钢轨焊接时如轨端部弯曲,可以采用矫直方法纠正。对于无法矫直的钢轨轨端部弯曲,应将弯曲的钢轨端部锯切掉。锯切后钢轨的端面斜度不应大于0.8mm。
4、待焊钢轨端面及钢轨与闪光焊机电接触部位,应除锈打磨;打磨面在
钢轨待焊时间超过24h以上或打磨后有水、油、污垢污染时,应重新打磨处理。
5、焊接前轨温不宜低于10℃,如进行焊接时,焊前应用火焰预热轨端
12、焊缝验收
焊缝探伤合格应检查其外观尺寸,钢轨焊接接头温度低于50℃时测量平直度。用一米直尺测量钢轨焊缝的不平度应满足下表要求的规定。
13、焊接接头标记
焊接接头标记标注在钢轨外侧轨腰上。字号采用高度为40mm,宽度为30mm。
焊接接头的标识代码统一由三个字段、12位代码组成。三个字段分别为属性段、日期段、流水段。
0.5m长度范围内,预热温度应均匀,钢轨表面预热升温至35℃~50℃才能进行焊轨作业,焊后应采取保温措施。
6、推凸后、未经打磨处理情况下,应使用检测直尺(L0=1 m)和塞尺检查接头错边,在焊缝中心线两侧各15 mm的位置测量并计算接头错边量,见图1和图2。接头错边量不应超过表1规定值。对于接头错边量超过最大允许值的焊接接头,应在焊缝两侧各100 mm的位置切掉钢轨焊接接头。
移动闪光焊接技术交底
单位名称:中铁二十二局集团吉图珲客专工程指挥部四工区ZT22J4GQ-3
主送单位
全体作业人员
编号
GD-3-
交底名称
移动闪光焊接技术交底书
日期
2014-5-1
一、钢轨焊接技术要求
1、工地钢轨焊接采用移动式闪光焊接,道岔内及两端与线路连接的钢轨锁定采用铝热焊。
2、钢轨焊头及其附近钢轨表面不应有裂纹、明显压痕、划伤、碰伤、电极灼伤、打磨灼伤等伤损。
(5)调节瓶装乙炔输出压力在0.15Mpa,调节瓶装氧气的输出压力在0.6Mpa,通过控制箱快速开关阀调节乙炔流量在3.8 m3/h,氧气流量在4.2m3/h。将氧气流量下调爆鸣点火,点火后氧气流量恢复规定格数,摇火摆动频率控制在60次/S左右。达到正火温度后应同时关闭控制箱快速开关阀,但乙炔比氧气先关数秒。
1、焊前准备
(1)拆除待焊轨头前方长钢轨全部及轨头后方10m范围内的扣件,并校直钢轨。
(2)根据轨枕和扣件类型适当垫高待焊轨头后方的钢轨,以保证焊头轨顶平直度。
(3)待焊轨头前方长钢轨下每隔12.5m安放一个滚筒,以便钢轨可以纵向移动。
2、钢轨焊前检查
(1)检查钢轨表面质量,应符合《客运专线250km/h和350km/h钢轨检验及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函【2005】402号)的规定。
标识的第1至4位代码为属性段,分别表示焊接单位、焊接方法和焊接作业组。
标识的第5至第10位代码为日期段,表示焊接日期。
标识的第11至第12位代码为流水段,表示当日焊接的顺序号。
属性段与日期段、日期段与流水段之间均空隔一个字符。
第1、2位代码:钢轨焊接作业的铁路局代号,由01-99表示,如:02代表沈阳铁路局。
5、焊机对位
(1)每班由调车员联系和协调,将移动式焊轨机和工班作业人员运抵焊接作业区。
(2)根据轨枕和扣件类型,在钢轨下加楔子将两焊接轨端抬起一定高度,便于焊机对位夹轨的平板车第一个轮对距焊接位置3.2m左右。
(4)移动式焊机对位完成后,作业人员应迅速打好车辆止轮器,并应保证在焊接作业完成中车辆不会发生溜车现象。
(2)严格按焊轨机安全操作规程进行焊轨作业。待焊钢轨进入焊机后,对中时首先要保证钢轨顶面和工作面平顺。对中后,作用面错位偏差不大于0.5mm,非作用面错位偏差不大于1mm,焊缝中心不偏离焊机钳口中心。
(3)钢轨可靠的夹紧、对中后,调整轨缝2mm左右,便可以开始焊接。焊接由可编程序控制器自动控制焊接电流、电压、位移、压力等参数,焊接时间约两分钟,焊接完成后由焊机自动完成推瘤。计算机组成的焊接数据采集系统采集焊接过程的全部技术数据,绘出焊接参数曲线图,通过对技术数据进行分析,自动判断焊接是否合格。如焊轨不合格须重新焊接,焊接参数应通过打印及硬盘保存的方式,保证每个焊接接头数据的可追溯性。
外形精整的长度不应超过焊缝中心线两侧各450mm,外形精整不应使焊接接头或钢轨产生任何机械损伤。不应使用外形精整的方法纠正超标的平直度偏差和超标的接头错边。
11、探伤
焊接接头到40℃以下对钢轨焊头进行探伤。焊缝探伤分为目测和仪器检测。焊缝表面的缺陷主要有电击伤、划伤、碰伤的,可以通过目测判断;焊缝内部的缺陷主要有过烧、灰斑、夹杂、未焊透等,通过仪器进行。探伤前,首先对工件表面进行处理,使其达到表面无锈蚀、斑点、氧化层、油和焊接溅射探伤物等污物存在,表面光洁度通常要符合要求,这样可以保证探伤的准确度,并保护探头。
(1)各工序工作人员应经过安全技术培训并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2)液化气、氧气瓶、乙炔瓶等应布置在焊接和切割火焰的上风和侧风向,禁止在火焰的下风,必须站立放置,禁止倒放,氧气瓶和燃气瓶应相距5m。
(3)焊轨作业时,应配置好必须的劳动防护用品.
(4)打磨后的钢轨端面严禁再次污染,如有污染要重新打磨。
15、环保要求
9、正火
(1)在钢轨下垫上短枕木头,将火焰加热器、流量控制箱、乙炔过滤器、乙炔瓶、氧气瓶和冷却水泵用胶管连接。
(2)将正火架放置在钢轨上,将火焰加热器放置在正火架的圆柱形导杠上,调整加热器与钢轨表面间隙,使得间隙均匀、对称之后锁定。
(3)启动冷却水泵。
(4)调节加热器位置,使焊接接头处于加热器摆动中心,摆动幅度不小于60mm。
(6)正火加热起始阶段轨头表面温度应在500℃以下,加热温度应为850℃~950℃。光电测温仪探头应垂直被测钢轨表面,每次测量接触时间≤3S。
(7)做好正火记录。
10、焊头精磨
利用仿形打磨机打磨焊接接头的轨顶面、各侧面进行外形精整。外形精整应保持轨头轮廓形状。
焊头在轨底上表面焊缝两侧各150mm范围内及距两侧轨底角边缘各为35mm的范围内应打磨平整,不得打亏。打磨温度不应大与50℃。
14、外形精整的长度不应超过焊缝中心线两侧各450mm限度。外形精整不应使焊接接头或钢轨产生任何机械损伤或热损伤。不应使用外形精整的方法纠正超标的平直度偏差和超标的接头错边。平直度应符合“钢轨接头平直度允许偏差”表。
钢轨焊接接头平直度允许偏差(mm/1m)
序号
部位
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v(km/h)
200<v≤250及300≤v≤350
第7、8位代码:焊接的月份代号,由01-12表示。
第9、10位代码:焊接的日期代号,由01-31表示。
第11、12位代码:作业组当日焊接的流水号,由01-99表示。
示例:“0222 07101876”表示沈阳铁路局固定式闪光焊2号生产线、第2作业组、2007年10月18日焊接的第76个接头。
14、安全要求
8、粗磨应保证焊接接头的表面粗糙度能够满足探伤扫查的需要。
9、应沿钢轨纵向打磨,钢轨打磨表面不应出现打磨灼伤。
10、焊接接头非工作边的垂直、水平方向错边应进行纵向打磨过渡。
11、根据现场施工经验,在初期焊轨时焊头平直度,应满足下列标准:
钢轨焊接接头平直度允许偏差(mm/1m)
序号
部位
偏差
1
轨顶面
+0.5~+ 0.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