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重点字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
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3.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重点难点指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诗句的情感。
教学课时两课时。
1古 诗 两 首江 南 春[唐]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2[①这句诗写出了春天怎样的风光?]水村山郭酒旗风。
[②你能将这句诗展现的画面描绘出来吗?]3诗意: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南朝四百八十寺,4[③南朝统治者真的建造了那么多的寺庙吗?]多少楼台烟雨中。
[④这句诗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5诗意:南朝统治者笃信佛教,建有许许多多座寺庙,如今有多少佛寺楼台都已经隐没在这蒙蒙的雨雾之中。
赏析:一、二句描写的是眼前景色,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与水的映衬,有动与静的映衬,有声与色的映衬,写得酣畅淋漓,描绘出风景依稀、江山依旧的景观。
三、四句是作者回想古事,借古时统治者广修佛寺的事讽刺当前的现象,在艺术上是交融渗透,浑然一体的。
6春 日 偶 成[北宋] 程颢云淡风轻近午天,[①这句诗写到了哪些景物?] 1知识点详解 ☜2 ①春天,千里江南莺歌燕舞,到处是绿草红花,到处都是绮丽的风光。
3 ②河边村庄,山边城郭,酒旗随风飘动,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的画面。
4 ③“四百八十寺”是概数,强调数量之多。
5④“南朝”二字给江南的春天这幅画面增添了悠远的历史色彩。
金碧辉煌、殿宇重重的寺庙,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们掩映在迷蒙的烟雨之中,更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
6①淡淡的白云,轻轻的春风,还有将近正午时暖融融的日光。
傍花随柳过前川。
7[②从“傍、随、过”三个动词,你能体会到什么?]诗意:将近中午的时候,天上飘着淡淡的云,风轻轻地吹着,我在花丛柳林间穿过,又走过了前面的小河。
时人不识余心乐,8[③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将谓偷闲学少年。
9诗意:人们不知道我的心情多么快乐,还以为我学少年的样子,偷偷跑出来玩耍呢。
赏析:一、二句描绘了大自然的美好景物,令人陶醉。
三、四句是诗人在抒发自己的情感。
以“时人不识”来映衬自己内心难以言传的快乐,用如同少年一样偷闲贪玩来映衬那种悦于目、娱于情、会于心的独特感受,表现了诗人全身心融入大自然的愉快心情。
1.学习古诗《江南春》,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
2.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背诵古诗。
生字卡片。
一以旧带新,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不少古诗,回忆一下,把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背诵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学生背诵古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相信大家一定会喜欢的。
二指导预习,培养自学能力1.预习要求。
(1)借助书后拼音朗诵古诗。
(2)认读生字,学记生字。
(3)边读边温习课前资料,整体了解古诗大意。
2.学生自学古诗。
3.学生汇报预习效果。
7②这三个动词使人从诗人轻松的脚步、轻盈的动作中感受到诗人愉悦的心情。
8③身处在这美好的春光里,诗人陶然若醉,内心的欢畅难以言喻,可是无人能理解他的快乐。
9(1)读准字音。
莺yīnɡ郭ɡuō旗qí(2)掌握字形。
旗:左部“方”的笔顺是“”。
(3)指导书写。
旗:左右结构。
把字写紧凑。
三学古诗,掌握方法1.大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
2.指导朗读,注意停顿。
同学们,我们已经积累了很多朗读古诗的经验,根据你的自学,你认为每句该怎样停顿?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知作者,解题意。
(1)通过以往的学习和查找课外资料,你对作者杜牧有哪些了解?(杜牧,晚唐杰出诗人。
为区别于杜甫,后人叫杜牧为“小杜”。
他的七言绝句成就很高。
)(2)看诗题,你能说说自己的理解吗?(《江南春》是一首有名的绝句,描绘了江南的春景。
)4.理解诗句,体会情感。
师生共同研究古诗的意思。
第一句:千里莺啼绿映红。
“千里”,概括了整个江南地区。
句意: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第二句:水村山郭酒旗风。
“水村山郭”,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
句意: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第三句:南朝四百八十寺。
句意:南朝统治者笃信佛教,建有许许多多座寺庙。
第四句:多少楼台烟雨中。
“烟雨”,蒙蒙的雨雾。
句意:如今有多少佛寺楼台都已经隐没在这蒙蒙的雨雾之中。
5.根据古诗层次理解诗意。
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诗人在第一、二句中描写了江南的自然景色,后两句笔锋一转,描绘了许多雨中的南朝寺庙。
)作者为什么要写雨中的这些寺庙,由此他想表达什么?(作者在第三句中,笔锋一转,说明了诗的主题。
选择的场面,是把寺庙安置在迷蒙的景色之中,讽刺了当时统治者崇奉佛教,奢靡成风,兴建了这么多寺庙,劳民伤财。
)读了诗句,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怀?(作者用美景和许多寺庙形成对比,表达了对统治者迷信佛教的讽刺。
)四积累1.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祖国的文化熏陶着我们,从语言到文字,都需要我们去认识、去解读、去感悟、去想象,感受中华文化和人间真情。
你们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了吗?(读古诗、知作者、解题意、懂诗句、悟情感。
)2.指导背诵。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江南春读古诗知作者解题意懂诗句1.在教学时,可以构建这样两个话题:一是分别找出诗人描写江南晴天和雨天的景色的诗句,读一读,想一想,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二是想一想诗人是抓住哪些特有的景物来写江南春色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在此基础之上,课堂结构干净利落,步骤简明轻快,学生也能学有所得。
2. 借古讽今,这是这首诗的难点。
如何巧妙地处理呢?于是有必要给学生介绍杜牧的时代背景:当时兴盛一时的唐王朝已走向衰败,而当时的统治者也效仿南朝统治者的做法,企图通过修建寺庙的方法来保佑自己江山永固。
学生听了会很激动,此时此刻,学生就和诗人产生了情感共鸣。
1.下面的词语在诗句中是什么意思,请你写一写。
酒旗:酒店门前悬挂的布招牌,或称酒帘。
楼台:亭台楼阁,这里指高大的佛寺建筑。
烟雨:蒙蒙的雨雾。
2.默写《江南春》。
略1.学习古诗《春日偶成》,理解诗句的大致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运用已掌握的古诗学习方法学习古诗并背诵。
生字卡片。
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江南春》这首诗,谁能背诵这首诗?(学生背诵。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也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谁来带领大家回顾?(读古诗、知作者、解题意、懂诗句、悟情感。
)今天我们继续运用这种方法学习《春日偶成》。
二指导预习,培养自学能力1.预习要求。
(1)借助书后拼音朗诵古诗。
(2)认读生字,学记生字。
(3)边读古诗,边依据课前资料大致了解诗意。
2.自学古诗。
三学古诗,掌握方法1.大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
2.指导朗读,注意停顿。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3.知作者,解题意。
(1)你对这首诗的作者有哪些了解?(《春日偶成》的作者是北宋诗人程颢,他是哲学家、教育家。
)(2)看诗题,你能说说自己的理解吗?(这首诗是作者看到春天美景时写下的。
)对,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兴所至写下来的。
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4.理解诗句,体会情感。
师生共同研究诗句的意思。
第一句:云淡风轻近午天。
“近午天”,接近中午的时候。
句意:将近中午的时候,天上飘着淡淡的云,风轻轻地吹着。
第二句:傍花随柳过前川。
“傍花”,身边到处是鲜花。
句意:我在花丛柳林间穿过,又走过前面的小河。
第三句:时人不识余心乐。
“余”,指作者自己。
句意:人们不知道我的心情多么快乐。
第四句:将谓偷闲学少年。
句意:还以为我学少年的样子,偷偷跑出来玩耍呢。
5.根据古诗层次理解诗意。
(1)题目中的“春日”二字,作者是通过哪些事物体现出来的?(作者是通过云、风、花、柳这些事物体现出来的。
)(2)说说你读完古诗时内心的想法,你觉得诗人的心情如何?学生甲:诗人十分闲适,春风得意的样子。
学生乙:诗人此时就像少年一样快乐。
再读诗句,体会情感。
四动笔画,内化情感1.同学们的学习成果真丰富,讨论也很深入。
能不能将自己对《江南春》和《春日偶成》这两首诗的理解用笔画出来?2.学生们动笔画,将自己对诗的理解及想象融入绘画中。
3.展示绘画,说说你画这幅画儿时的内心感受。
学生甲:我画的是《江南春》这首诗。
翠绿的树枝上黄莺在鸣叫,绿树映衬着红花,一条小河从村前缓缓流过,远处是酒家的酒旗在风中飘动。
学生乙:我画的是《春日偶成》这首诗。
淡淡的云从空中飘过,一棵棵垂柳长得很茂盛,柳树下是鲜艳的花儿。
4.同学们画得很细致,说得也很精彩。
那么两位诗人同处在美丽的春光里,他们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学生甲:我认为作者程颢的心情一定很快乐,他把自己当作了一个偷闲贪玩的少年。
学生乙:我认为杜牧当时的心情一定也很高兴。
因为在如此美好的春光里,目睹了这么多的景物,他怎么会不开心呢?学生丙:我认为杜牧当时的心情是悲伤的。
因为面对如此美好的景物,想到南朝统治者崇拜佛教兴建了许多寺庙,当时的老百姓肯定因此生活贫困,他一定很伤心。
同学们能深入体会,感受作者不同的心情,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果的。
五总结、背诵春天是一个最美好的季节,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一起来赞美我们心中的春天吧!可以选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如诗歌、散文、对联等。
(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对春天的赞美。
)《江南春》和《春日偶成》是两首赞美春天的优美诗篇,让我们一起将它深深地记在脑海中。
背诵这两首诗。
春日偶成[宋]程颢读古诗知作者解题意懂诗句1.在上课开始,先引领学生抓住题目的中心“偶”字,知道此诗是作者在郊外游玩,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触景生情而写的。
同时告诉学生其他诗人在游山玩水时由于意兴所至,往往是佳作传诵久远。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就是因李白的“情”到深处才有感而发。
所以这样发自内心的声音才更能打动人。
这也正是“偶”字的妙处。
2.要让学生知道这首诗的意思并不难,可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古诗,那就比较难了。
于是可以试着从诗眼入手,学生若能抓住诗眼“乐”字来学习这首诗就相对要容易些。
首先是让学生找出哪些美景是让诗人乐在其中的,“云淡、风清、花、柳、川”,就是这样风和日丽的日子让作者沉醉其中,就连路人也在笑他偷闲出来玩耍呢。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写在括号中。
时人不识余心乐(不理解;不知道)..学少年(以为;认为)(贪玩)将谓偷闲...2. 《江南春》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作者看到美丽的春色,想到了南朝统治者们奢靡的生活,表达了他对统治者的讽刺之情。
《春日偶成》的作者是宋代诗人程颢,作者看到的是美丽的春光,表达了他愉快的心情。
3.默写《春日偶成》。
略4.从你积累的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中选一首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