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两基自查报告(参考)“两基”即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其关系到我国儿童少年享受义务教育和公民接受教育的权利,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素质的一项重要工程。
近年来,我校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做好“普九”工作,依法办学,依法执教。
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把我校办成一所“学生受益、家长满意、社会认可、同行羡慕”的现代特色学校。
一、学校基本情况二、办学条件良好的设施设备是“普九”的基础。
多年来,我校克服经费不足的困难,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完善和充实硬件设备和教学软件,累计投资90余万元,先后建起图书室、阅览室、舞蹈室、美术室、标本室、语音室、计算机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会议室,并成为阳泉市首批城域网学校,为8个教学班配备了液晶投影和多媒体计算机,教学仪器、电教设备、音体美劳器材配备基本达到国家一类标准,特别是购书册数大幅度增加,图书室藏书达22643册,生均图书28册,为书香浸润校园、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此外校舍实现了“一无四有”,这些都使我校的办学条件得以改善,教育工作顺利推进,为“普九”和课改的实施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同时,我校的班容量除二年级2个班超标外,其它年级基本控制在45人左右,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较好地享受教育资源。
三、管理措施1、加强学籍管理,保障学生上学的权利我校严格依法办学,依照有关规定进行招生,保障学区内学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对学区内的肢残、智障儿童即便他们会影响我校的教学质量和名次,但我们也敞开怀抱,热情接纳,认真做好“控辍保学”工作,严格转入学手续,不让一个学生流失和失学,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学生辍学率为0%。
2、严格课程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校严格按国家课程计划,开全开足课程,使学生接受全面均衡的教育,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在课程的设置上,我校遵循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的原则,严格按国家《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进行课程的设置和安排,开全开足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与此同时,我校开设了《法制教育》《红色之旅》等地方课程,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法制教育。
2001年,我校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的原则,组织教师研发校本课程,已经开发出《桃河》《生命与健康》《阳泉知多少》等10多门校本课程,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课程。
其中《武术》《竖笛》等课程实施得以全面推广,深受学生的喜爱,形成我校的特色课程。
本次课改特别强调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要重视学科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加强课程设置的综合性,并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我校3——6年级开设了《信息技术》,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技能,同时在高段学生中开展了环保系列小课题研究,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增强了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了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做好“普九”工作,使每一个儿童少年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关键要有一支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
为了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我校开展“颂师德、铸师魂”系列师德教育,使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性质有了更高的认识,教学生六年,就要为学生考虑60年,为中华民族发展思考100年;每一个学生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要公平对待学生,特别是对肢残智障学生更要奉献一片爱心,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永不言弃!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方面,我校加大了校本研修的力度,创新了研修的模式,组织开展了课题式、课例式、课程式、反思式、读书式、主题式、网络式等研修活动,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使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越走越宽广,一批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刘燕文、王素芳、郭春梅、赵丽伟被评为山西省学科带头人、骨干和能手,谷凤利、刘江梅、马风云被评为阳泉市教学骨干,郗海林、秦宝金、崔海变、张建林等被评为矿区骨干,毕丽霞、曲燕婷、杜俊丽、晋朝晖等教学新秀在研修中快速成长,正因为有了这样一大批优秀教师,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在矿区名列前茅,学生在东四尺小学才能学到终身受益的东西,“普九”工作才能得到落实。
4、加强课堂教学改革,为学生生命成长奠基。
我校构建了“双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及其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引导教师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行为的变革,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模式、创新模式、超越模式,逐步达到教学无模的理想境界;学习新课程后,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中更加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从大厚本的学习资料中,提炼出新课程生活性、发展性、生命性三大理念,积极实践“三性”理念,上出“三味”课,使我校的课堂教学充满趣味、韵味和情味,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奠基。
5、深入教学改革,多把尺子量学生。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教师、好学生。
为了发现每位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潜能,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提出了人文性、全面性、发展性、操作性的评价理念,制定了相关评价方案,建立了师生成长档案,实行了全面加特长的评价办法。
特别是在学生评价方面,征集、评选、编辑、打印《东四尺小学课堂即时评价用语100条》,其中表扬激励篇83条,绿色批评篇17条。
并在山西省课改成果一书全文发表。
阳泉电视台就绿色批评也作了专题采访报道;创造性提出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小小音乐家”、“小小作家”、“小小画家”、“小小数学家”等“六小”特长生评选活动,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
四、存在问题1、操场不达标。
我校依山而建,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学校的布局不是十分合理,操场不规则,甚至不能画出一个200米环行跑道,只能勉强画一个50米的直跑道。
2、各类教学仪器的配齐率90%,不能完全达到国家一类标准。
3、在课程管理方面,对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的管理也相对薄弱,相关的评价没有跟上。
4、学校地处偏僻,交通不便,造成教师外流现象。
五、努力方向1、进一步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学校条件,实现操场扩建、购买接送车、仪器配齐率100%目标。
2、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管理,实现国家、地方和校本全方位的推进。
3、积极创建书香校园、质量校园、信息校园、和谐校园、魅力校园,使学生享受高质优效的教育,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两基迎国检自查报告丹凤镇两基迎国检自查报告“两基”工作是我国实行科教兴国的重要战略之一,高标准、高质量地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是“两基”工作的首要目标和重要任务。
为全面实现这一任务,推进素质教育,我镇始终坚持“两基”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将工作重点放在巩固、提高上,做到加强领导思想不放松、狠抓落实,使我镇“两基”成果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提高。
现本着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两基迎国检”工作进行认真细致的自查与复查。
一、基本情况丹凤镇辖20个村委会6个社区156个村民小组,世居汉、回、彝、壮、苗等民族。
2009年,全镇完成国民生产总值9.2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5.7亿元,同比增长14.3%;第二产业2.2亿元,同比增长6.2%;第三产业1.3亿元,同比增长18.7%;完成财政总收入1.32亿元,其中镇本级收入5200万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1亿元,贷款余额1.7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51元,同比增长16.98%。
辖区内现有镇直普通中学2所,成人技术学校1所,小学32所,教学点57个,镇直幼儿园1所,私立幼儿园16所;有教师1132人(含幼儿公办教师),其中,中学教师427人,小学教师705人;学生21026人,其中,中学生7474人,小学生13552人。
全镇1999年顺利通过“两基”验收,2002年顺利通过“普实”验收,2005年顺利通过“无文盲乡镇”验收。
二、自查达标情况(一)普及程度1 、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阶段适龄儿童2007—2009年分别为13391、13466、13391人,入学率3 年分别为99.51%、99.52%、99.78% ,2009学年末在校生总数21026 人。
2、适龄少年入学率初中阶段适龄少年2007-2009年分别为:7011、7061、7565人,入学率3年分别为:95.26%、98.06%、98.8%。
2009学年末在校生总数7474人。
3 、辍学率小学:2007—2009年分别辍学14、114、111人,辍学率分别为:0.11%、0.4%、0.85%。
初中:2007—2009年分别辍学46、117、60人,辍学率分别为:0.68%、0.38%、0.88%。
4、完成率初等教育完成率:2009年全镇共有十五周岁人口1950人,完成初等教育人数1920,初等教育完成率为98.46%,十五周岁文盲率为0;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2009全镇共有十七周岁人口2007人,完成教育人数1996人,十七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99.45%。
(二)师资水平2009学年小学共有专任教师665人,大专及以上学历学历665人,学历合格率为100% ;正副校长均已经过校长岗位培训, 持证上岗率100% 。
初中共有专任教师348人,学历合格人数为348人,学历合格率为100%。
(三)教育质量毕业率:近三年小学毕业人数分别为2053、2094、2134 人,初中毕业人数分别为2338、2193、2256 ,毕业率均为100%。
全镇各校均认真实施素质教育,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做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未设置重点班,并取消了留级制度。
(四)办学条件全镇各类学校总占地面积45.2万平方米,其中,校舍总面积9.47万平方米,小学生均占地面积22.6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5.24平方米,中学生均占地面积21.28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3.47平方米,教学用房合格率100%,“六配套”合格率100%。
所有中小学共有电脑620台,实现人机比例为33:1,所有中小学校都装备了卫星电视教学接收系统,建起了电教室,均能接收中国教育电视1、2台等近30个频道的节目。
各校都配齐了完整的教学软件设备。
初中和中心小学均能上互联网。
(五)扫盲程度近三年农村青壮年人数分别为:54173、54373、54453人,非文盲人口总数为:54141、54345、54430人,非文盲率分别为:99.94%、99.96%、99.97%。
近三年城镇居委会青壮年人数为:12735、12835、12855人,非文盲率均为100%。
三、“两基”巩固提高的主要做法(一)强化组织领导,确保“两基迎国检”工作的高效实施。
我镇始终将“两基”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地位并列入议事日程,成立了“两基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 各学校校长为成员,具体负责“两基迎国检”业务工作,每年年初、年末均召开“两基”工作会议,做到工作年初有计划、有安排,年末有检查、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