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德州市河东新区中心区详细规划

山东德州市河东新区中心区详细规划

德州市河东新区中心区详细规划
一、现状概况与背景
河东新区是山东省德州市向东发展的新区,与铁西区、市中区共同构成德州市的三大功能区。

河东新区的用地面积为1397.3公顷,是本次规划研究范围;
中心区用地面积为524.8公顷,为本次规划重点。

规划范围内用地平坦、交通便捷,具有建设成为德州未来的城市中心区的有利条件,规划初期用地中农田、村庄和空地所占比重较大,仅有一些零星的开发建设集中在已建成的东风路两侧。

二、规划构思与策略
河东区相对偏离德州建成区,新城区的建设也无法一蹴而就。

如何利用优势条件,抓住发展机遇,为新区的发展寻找新的动力,营建富有活力与魅力的城市中心,是本次总体规划重点解决的问题。

针对此目标提出三个规划策略。

(1)把握整体结构
建立强而有力的联系来达到对整体结构的把握,包括河东新区与市中区之间的联系、新区内部功能区的联系等。

(2)着眼于功能布局、土地价值的提升与生态环境的综合效益
规划应着眼于功能布局、土地价值的提升与生态环境的综合效益,以获得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平衡。

(3)实施有效可行的规划管制
规划目标的贯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效可行的规划管制,本项规划拟采取更为综合的体系,包括一般地段的开发控制和重点地段的城市设计导引二个层面。

三、规划主要内容
1、规划目标
(1)营建富有魅力的城市中心
突出河东区作为德州新城市中心的地位,构建行政中心、金融会展中心、文化中心、商业中心的集聚格局,提升东风路的品质,营建富有魅力的城市中心,由此带动城市向东发展,并以新区建设为契机,疏解旧城,促进城市用地结构的整体优化。

(2)塑造独特和谐的城市形象
河东区有岔河蜿蜒流过,具有较好的自然环境资源。

规划通过构建以岔河绿带、大型公共公园、中央轴线、东风路绿带为主导的公共开放空间体系,来塑造独特和谐的城市形象,提升与优化环境品质。

(3)提供舒适便利的居住环境
在一个新的空间应提供必要的城市设施与空间,适应市民多样化活动的需要,使其各得其所,从而塑造舒适便利的居住环境。

2、功能结构
中心区的功能结构可以概括为“一轴一带一园”。

(1)一轴
新区市级公共设施发展轴,由行政中心、金融会展中心、文化中心、商业中心、医疗中心5个功能单元组成。

行政中心:行政中心兼具行政办公与城市公园的功能,北为行政办公区域,南为以大面积的水景为特色,穿插布置广场和绿地的开放空间。

金融会展中心:为会议展示、金融商业办公和相关活动提供空间,与行政中心在功能上相互补充。

文化中心:为市民提供表演艺术中心、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图书馆等多种文化和设施。

商业中心:为市级商业设施,以步行街的形式,提供零售、餐饮、娱乐、宾馆、停车等功能。

医疗中心:市级医疗服务中心。

(2)一带
指沿东风路发展带。

为保证东风路的交通顺畅,沿东风路两侧的商业业态定位为办公、大型商业贸易中心和物流中心。

(3)一园
在教育路北侧规划教育园,作为河东区发展的潜在动力。

教育园内将进驻德州市4所专科学校。

3、城市设计结构
中心区的城市设计结构包括轴线、节点、界面和高度4种空间景观控制元素。

(1)轴线
城市景观轴线包括功能轴、对景轴和生态轴三种类型。

沿东风路发展轴和南北发展轴是中心区的功能轴与景观轴,东风路发展轴注重沿街景观的塑造,强调序列性的空间效果。

南北发展轴线注重把多种公共活动引入到街区内部,在街区中央形成连续的开放空间。

岔河绿带和2个城市公园分别形成2条生态轴,是河东区的主要景观资源。

(2)节点
景观节点包括核心节点、门户节点和滨水节点。

核心节点包括东风路和杏园路的交叉口、会展中心、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和商业中心,宜分别设置广场绿地或大型建筑(特别是地标建筑),以强化城市核心节点的景观地位。

门户节点包括东风路和新兴路交叉口、东风路和岔河交接处。

宜通过建筑与广场、绿化、雕塑的配合突出中心区的门户意向。

滨水节点指东风路跨河大桥及两侧空间,桥梁是观赏岔河两岸风光的最佳视点,规划结合桥梁塑造亲水空间。

(3)界面
本次规划从围合程度出发确定三种界面类型:A型界面、B型界面和C型界面。

(4)高度
本次规划提出区域高度控制和界面高度控制两类高度控制方法。

一般区域高度控制的建筑限高为30米,形成中心区地域的建筑高度;基准地标建筑限高100米,建议位置为东风路和杏园路交叉口西北角;高层建筑集中的区域为东风路南侧的金融会展中心。

对东风路两侧建筑实行界面高度控制,临街建筑不低30米,上限根据不同地块区位有所变化,在于形成比较紧凑的空间效果。

4、道路交通规划
城市路网采用方格网形式,道路分为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三个等级。

东风路是河东区重要的交通干道和发展轴,东风路交通组织的目的是兼顾交通流畅与两侧地块开发和土地价值的提升。

规划通过对东风路与7号线、杏园路、河东大街、新兴路这4个交叉口的交通流进行渠化,适当分流、简化,以达到东风路及其交叉道路交通顺畅,减少干扰的目的。

5、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1)绿地结构
规划形成一带二园的绿地结构/
一带指岔河绿带,二园指从岔河绿带往西延伸入河东区的二个公园。

(2)沿东风路30米绿带景观设计
东风路主路和辅路之间的30米绿带是东风路主要的景观构成要素。

东风路30米绿带景观设计从东风路两侧用地性质的分析出发,把约3公里长东风路分为3段来进行设计。

六、创新与特色
本次规划的创新与特色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如何在新区开发中兼顾功能、开发与城市形象的提升?
河东新区中心区是引领德州城市建设发展的新城区,规划不仅要考虑科学合理协调安排各种功能和设施,同时要兼顾地块的开发与城市特色的塑造。

针对此目标,以行政中心、金融会展中心、文化中心、商业中心、医疗中心等市级公共设施的南北向序列布局形成南北发展轴,提出轴向发展的模式。

首先,轴向发展的模式有利于新区中心发展适应城市经济增长,保持中心区与新区其他部分的发展和功能的协调,使中心区的机能和形象在发展的各阶段保持完整,基础设施投入能适应各阶段的发展规模,并及时体现效益。

其次,轴向发展的模式有利于在新区与城市其他地区之间建立强而有力的联系,有效扩展土
地价值。

第三,轴向发展有助于形成突出的城市形象,有利于城市特色的彰显。

2、如何在开发中兼顾东风路发展带的交通、商业、景观功能?
东风路是德州城市向东拓展的依托,也是城市交通的东西向主干道,为了兼顾东风路的交通、商业与景观功能,东风路的交通组织、沿路功能布局与商业业态规划、道路绿化景观是本次规划的重点之一。

(1)交通组织。

当前东风路的横断面由50米宽的主路、12米宽的辅路和30米宽的绿带分隔构成。

东风路的这种设计在交通上带来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东风路和南北向道路的交叉口处。

规划通过对4个交叉口的交通流进行渠化,适当分流、简化,以达到东风路及其交叉道路交通顺畅,减少干扰的目的。

(2)沿路商业业态规划。

东风路红线宽度为134米,交通功能突出,沿东风路安排传统零售商业显然会对东风路的交通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东风路的红线宽度也不利于构建热闹的传统商业街氛围。

因此,为保证东风路的交通顺畅并充分利用这种交通优势,沿东风路商业业态规划主要为办公、大型商业贸易中心和物流中心,其中,河东大街往东的地块以办公展览为主,如北侧的行政中心,南侧的会展中;沿东风路往西达岔河以商业物流为主,目前已建成德百家具城,永康五金城和汽车城已立项。

(3)道路绿化景观
东风路30米绿带景观设计结合两侧用地功能分为3段。

西段两侧为大型物流中心,建筑空间形态以大空间建筑为主,对室外展示空间有一定需求。

景观设计突出景观的开敞性、展示性和适用性,采取的策略是使用弧形延伸的由多种色彩的植栽组成缤纷的图案,其中穿插小广场供、雕塑和树丛。

中段两侧用地为商业和办公,景观设计意图在于创造一种较为自然、静谧的景观氛围。

这个意图通过人工堆积的缓坡与草本植物、整齐的树列、成簇的树丛、玻璃和钢的廊架等组合来达成。

东段北侧为行政中心,南侧为会展中心,该段绿带景观的主题是秩序性和仪式化。

这通过以一定秩序排列的花坛来表达,延续了北部行政中心广场的庄严气
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