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隧道工程施工质量安全培训试题(答案)

隧道工程施工质量安全培训试题(答案)

隧道工程施工质量安全培训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l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铁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中周边位移和拱顶下沉的监测频率按位移速度和开挖面距离取值。

以下不符合《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中按开挖面距离确定的是( D )。

A、开挖面距量测断面距离(0~1)B 2次/d;B、开挖面距量测断面距离(1~2)B 1次/1~2d;C、开挖面距量测断面距离(2~5)B 1次/2~3d;D、开挖面距量测断面距离(2~5)B 1次/3~5d;2、监控量测必测项目在采用( D )施工时必须进行;选测项目应根据工程规模、地质条件、隧道埋深、开挖方式及其他特殊要求,有选择地进行。

A、盾构法B、矿山法C、喷锚构筑法D、全断面开挖法3、净空变化、拱顶下沉和地表下沉(浅埋地段)等必测项目应设置在( C )断面。

A、相关B、相邻C、同一D、间隔4、净空变化、拱顶下沉量测应在每次开挖后12h内取得初读数,最迟不得大于( C )h,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必须完成。

A、16B、20C、24D、365、隧道在坑道开挖后,在岩体松散破坏之前,及时修筑一层柔性薄壁衬砌,通过施工中的量测监视,确定围岩变形稳定之后,修筑防水层及第二次衬砌,此施工方法称为( B )。

A、盾构法B、新奥法C、矿山法D、侧壁导坑法6.新奥法施工常用台阶法、全断面法、分部开挖法等方案,其施工的核心是( C)。

A.超前注浆加固B.根据土质确定合适的开挖进尺C.现场监控测量D.及时支护7.关于新奥法工程监测,观点正确的是( D)。

A.工程监测作为新奥法技术的重要环节,在锚喷支护中一般不采用。

B.岩石的声速和破裂程度有关,破裂越严重,声速越高。

C.新奥法工程监测的主要目的是检查隧道隐蔽工程的施工质量。

D.通过工程监测可以掌握围岩破裂范围及其变化规律。

8、隧道监控量测时,围岩变形测点应安设在距开挖面不大于( B )m的范围内。

A、1.0B、2.0C、3.0D、4.09、隧道进洞前应尽早完成( D)。

A、仰坡开挖;B、边坡开挖;C、洞门墙砌筑;D、洞口排水系统。

10、新奥法施工中,当( A )稳定后,修筑防水层和第二次衬砌。

A、围岩稳定B、围岩充分稳定C、地下水充分排出D、第一层衬砌变形11.新奥法施工中,第一次柔性支护与围岩共同工作,允许有( B )。

A、较大的变形B、限制的变形C、较大的应力D、限制的应力12、铁路隧道监控量测要求根据量测数据分析结果,对(A )进行评价,提出工程对策和建议。

A、工程安全性B、工程质量C、隧道施工D、隧道设计13.各项量测作业均应持续到变形基本稳定后( B )周结束。

对于膨胀性和挤压性围岩,位移长期没有减缓趋势时,应适当延长量测时间。

A、1~2B、2~3C、3~4D、4~514.物探法预测、预报隧道地质的有一适用范围的,不属于是:( E )A.对掌子面前方和周围较大范围内的地质构造、洞穴、隐伏含水体等的探测。

B.被探测对象与周围介质之间有明显的物理性质差异。

C.被探测对象与周围介质应密实、均质。

D.被探测对象具有一定的规模,且地球物理异常有足够的强度。

E.能抑制干扰,区分有用信号和干扰信号。

15、锚杆孔应保持直线,一般情况下应保持与隧道衬砌法线方向垂直。

当岩层结构明显时,锚杆孔宜与岩层主要( D)垂直。

A、层理面B、节理面C、薄弱面D、结构面16、隧道二次衬砌必须紧跟开挖断面和初期支护,不得滞后过多。

复合式衬砌在围岩和初期支护基本稳定后施作,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速度小于0.2mm/d,拱顶相对下沉速度小于0.15mm/d。

对于隧道处于松散堆积体、浅埋地段时要( C )施作二次衬砌。

A、提前B、间隔C、及时D、同步17、钢筋网宜在喷射一层混凝土后铺挂,双层钢筋网应在第一层钢筋网被混凝土覆盖及混凝土终凝后进行铺设。

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 B)㎝。

A、1.0B、2.0C、3.0D、4.018、沿钢架外缘每隔2m应用钢楔或混凝土预制块与围岩顶紧,钢架与围岩间的间隙应采用喷射混凝土喷填密实。

钢架保护层厚度不小于( B )㎝。

A、2.0B、4.0C、6.0D、8.019.当发现已喷锚区段的围岩有较大变形或锚杆失效时,应立即在该区段增设加强锚杆,对其长度的要求是( B )。

A、只需原锚杆长度的0.5倍即可B、不小于原锚杆长度的1.5倍C、只需原锚杆长度即可D、不小于原锚杆长度的3倍20、隧道监控量测时,当位移~时间曲线出现反弯点时,则表明围岩( C )。

A、刚刚稳定B、已经稳定C、不稳定D、已经垮塌21、不属于隧道衬砌裂缝病害的防治方法是( D )。

A、衬砌施工时应严格按要求正确设置沉降缝、伸缩缝。

B、设计时根据地质情况正确选取衬砌形式及衬砌厚度,确保衬砌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C、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宜采用较大的骨灰比降低水灰比,合理选用外加剂。

D、钢筋保护层必须保证不小于2cm,钢筋使用前应作除锈、清污处理22、一次喷射混凝土厚度应根据设计厚度和喷射部位确定,初喷厚度不得小于( C)cm。

A、5;B、6;C、8;D、4~6。

23、隧道超挖回填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拱、墙脚以上( B )m范围内超挖部分应采用同级混凝土进行回填。

A、0.5;B、1.0;C、1.5;D、2.0。

24、长隧道设置的精密三角网或精密导线网,应定期对其( C )进行校核。

A、基准点;B、水准点;C、基准点和水准点;D、后视点。

25、明洞衬砌施工在灌注混凝土前应复测( C ),衬砌不得侵入设计轮廓线。

A、中线;B、高程;C、中线和高程;D、仰坡坡率。

26、隧道内喷射混凝土要(A )进行,一次喷射混凝土厚度拱部和边墙分别不超过10㎝和15㎝。

混凝土终凝后进行下一次喷射。

A、自下而上B、自上而下C、自左而右D、自右而左27、隧道喷射混凝土表面应平顺,无裂缝及掉渣现象,锚杆头及钢筋无外露。

喷射作业紧跟开挖作业时,混凝土终凝到下一循环爆破作业时间不应小于( B)小时。

A、1B、3C、6D、928.防水混凝土结构表面的裂缝宽度不应大于( A )mm,并不得贯通。

A.0.2B.O.3C.O.4D.O.529.安全生产“三同时”制度是指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 B )。

A.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验收B.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C.同时论证,同时评价,同时投资D.同时投资,同时施工,同时评价30. 根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照明电源电压不得大于12V的是( C )。

A. 人防工程B. 有导电灰尘的场所C. 特别潮湿场所及导电良好的地面D. 高温场所31.高速铁路隧道净空断面设计时需要预留各种空间,错误的是。

( D ).A.安全空间B.救援通道C.技术作业空间D.照明设备安装空间32、瓦斯隧道内严禁使用油灯、电石灯、汽灯等有火焰的灯火照明。

任何人员进入隧道前必须接受检查人员的检查,严禁将火柴、打火机、手电筒及其他可能( D )的物品带入洞内。

进洞人员不得穿着化纤服装。

A、点燃B、可燃C、助燃D、自燃33、按照隧道施工爆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当发现有“盲炮”时,必须由( D )按规定处理,确保安全。

A、设计单位人员B、监理单位人员C、施工单位人员D、原爆破人员34、由于责任过失造成工程倒塌,报废和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称为( B )。

A、一般质量事故B、重大质量事故C、质量问题D、特大质量事故35.施工质量事故技术处理方案原则上应委托原设计单位提出,施工单位或其他方面提出的处理方案,应报请( B )审核签认后才能采用。

A.建设单位B.监理单位C.具有资质的鉴定机构D.原设计单位36.工程结构中受力达到一定数值时,杆件突然发生弯曲,以至引起整个结构的破坏,这种现象称为( D )。

A.弯曲变形B.结构变形C.弹性变形D.失稳37.关于材料的强度和刚度,叙述正确的是(C)。

A.材料的刚度与强度有关,强度越大,刚度也越大B.高地应力条件下,围岩的强度越大,其稳定性越好C.强度反映的是材料抵抗破坏的能力,而刚度则表示材料抵抗变形的能力D.刚度反映的是材料的大小和形状在任何条件下都保持不变的能力38.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回弹仪应由法定部门按国家规定标准定期标定,并应在工程检测前后在钢砧上作( A )。

A.率定试验B.试验室专项试验C.专项检验D. 计量检验39.山岭隧道岩体按国家标准《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即隧道岩体稳定性等级由好至坏分为( B )A. 4级B. 5级C. 6级D. 7级40.关于原岩应力与地下工程稳定性的关系,观点正确的是( B)。

A.支护荷载就是原岩应力,原岩应力越大,支护荷载越大B.围岩条件相同时,原岩应力越大,越不利于地下工程的稳定C.地下工程开挖破坏了原岩应力的平衡,所以必须要支护D.原岩应力仅在开挖初期对地下工程的稳定性有影响41.用测斜仪观测深层土体水平位移时,当固定起算点为测斜管底部时,管底应( A )A、嵌入稳定的土体(基岩)中B、埋入深层土体中C、埋入干燥土体中42.以下情况中,现场监测机构不必立即发出险情警报的是( D ):A、塌方预兆明显,局部坍塌、洞室变形,瓦斯突出、涌水等临兆特征明显。

B、量测位移变化率超限且速率不断上升、当周边位移或拱顶下沉速率大于10.0mm/d时。

C、超前地质预报中(含地质观察、短距离预报探测)发现:存在重大不良地质体或涌水、大坍塌、严重威胁施工安全。

存在洞室变形,瓦斯突出、涌水等临兆特征明显。

D、根据超前地质长期预报推测:该隧道存在重大不良地质体或涌水、大坍塌等可能及存在洞室变形,瓦斯突出、涌水等可能。

43.不属于“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各类报告中必报项目是:( C )A、长期地质预报。

B、中、短期地质预报。

C、临兆预报。

D、周报或旬报E、阶段报告与总报告44.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物探方法有隧道地震波法、瑞雷波法、地质雷达法等,根据预报距离可分为远程(50~200m)、中程(15~80m)、近程( C )。

A.0~3 mB.0~15 mC.3~20 mD.3~50 m45.按《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规定:监控量测系统的测试精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拱顶下沉、净空变化、地表沉降、纵向位移、隧底隆起测试精度为0. 5一1 mm ,围岩内部位移测试精度为(A ),爆破振动速度测试精度为1 mm/s。

其他监控量测项目的测试精度结合元器件的精度确定。

A 0. 1 mmB 0. 5 mmC 1. 0 mm46.根据《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规定,不属于监控量测必测项目的是( D )A.洞内、外观察B.衬砌前净空变化C.拱顶下沉D.围岩内部位移47.铁路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测、预报中,不属于目前常用的方法是( C )A.常规地质法B.物理勘探法C.平行导坑D.钻探法48.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是隧道信息化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阶段应将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纳入( B )的工序中,根据地质、水文变化及时调整施工方法和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