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幼儿园环境创设

第一章 幼儿园环境创设

第一章幼儿园环境设计与布置概述【目标导航】1.了解基本概念:环境、幼儿园环境以及幼儿园环境设计与布置。

2.掌握幼儿园环境设计与布置的基本原则,能根据原则分析幼儿园的环境创设。

3.懂得幼儿园环境设计与布置的基本方法,能够进行摸拟的环境创设。

4.知道幼儿园环境设计与布置的材料特点与使用技巧。

【案例展示】活动室中央,椅并椅,肩靠肩,整整齐齐地坐了四排小朋友。

除了第一排的幼儿外,其余的不是抬头望,就是左右摇晃,都希望看到老师手中拿着的一本小小的图画书。

这时有个孩子站了起来,但马上有人推他,老师放下图画书高声说:“不要吵!小琪坐下来。

”过了五六分钟,坐在后排的幼儿,有的开始东张西望、搔头弄耳,有的则从口袋里掏出东西和邻座“研究”,有的干脆“爬”下椅子,坐在地上玩椅子,教室里杂音愈来愈大。

老师猛抬起头,喊道:“老师在讲故事,你们怎么这么吵?小明,你手上拿了什么东西?给我!你们都不想听故事,那老师不讲了!……”案例中“画面”,幼儿教师或许已习以为常,认为这是幼儿园的工作特点之一。

其实不然!这其中隐含许多问题,而幼儿园环境存在不宜是一个重要原因。

事实上,一个好的教育环境本身就是幼儿的教科书和良师。

哪么什么是幼儿园环境?幼儿园环境设计与布置的原则和方法有哪些?幼儿园环境设计与布置的材料有哪些特点以及如何使用?本章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第一节幼儿园环境设计与布置的概念一、幼儿园环境设计与布置的相关概念(一)环境环境问题是人们天天碰到的问题。

它是指围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诸如人们常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活环境、文化环境等。

它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又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条件。

幼儿对环境具有极强的依赖性。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当今幼儿教育中,环境正在作为一种“隐性课程”,越来越多地引起学前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

(二)幼儿园环境一说到幼儿园的环境,我们头脑里立刻就会浮现出一幅活泼可爱的画面:逼真的卡通动物“活跃”在幼儿园的大门口;一幅稚趣美丽的墙饰;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活动区域;绿茸茸的草坪被绿树围绕着;还有阳光下五颜六色的滑梯、攀登架……美观整洁,卫生安全,绿化达标以及富有儿童情趣都是我们对幼儿园的环境设计与布置的一个要求。

其实,幼儿园环境的内涵远远不止这些。

对于幼儿来说,一切可作用于幼儿的自然生态环境、建筑设施、人际关系以及幼儿园、家庭、家庭所在的社区中发生的事等等,都构成了影响幼儿发展的现实的周围环境。

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

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两大部分。

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涵盖幼儿园所有室内外的活动设施设备。

包括房舍、庭院、运动游戏场、绿地以及有关的设施设备;幼儿园走廊、门厅、活动室、午睡室、科学发现室等的墙面、窗户的装饰和布置;活动区域的设置等。

正因为如此,我们把物质环境称为显性环境。

幼儿园人文环境,包括幼儿园人际环境和文化环境,它是指教育观念和保教水平。

幼儿园的人文环境是幼儿园生存和发展的内涵、灵魂,它包括幼儿园的园风面貌;办园的指导思想;教职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服务作风;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幼儿园的情感氛围;幼儿园各种文化艺术、娱乐活动等。

它是人们身临其中能够体会到的一种氛围,因此,我们把它称为隐性环境。

幼儿园环境是“第三位教师”,“不说话的教师”。

《幼儿园教育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幼儿园是入园幼儿生活和活动的地方,幼儿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成长。

(三)幼儿园环境设计与布置幼儿园环境设计与布置是指教育者根据幼儿园教育的要求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儿生活环境中的教育因素,并创设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情景。

它能将环境因素转化为教育因素以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

幼儿园环境设计与布置是幼儿园工作的基本要务,专门为幼儿设计与布置的、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需要的环境,是充分发挥幼儿潜力、促进幼儿全面素质提高的重要条件。

因此,设计与布置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任务,是每一位学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幼儿教师必备的一项能力。

幼儿园的环境设计与布置主要包括:幼儿园空间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幼儿园墙饰的设计与布置、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幼儿园校园节日庆典活动环境的设计与布置等方面。

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他们不具备成人对环境具有的各种选择、适应、改造等能力,设计和布置一个科学的幼儿园教育环境就显得更为必要。

作为教师,应依据幼儿的兴趣、需要,运用整体规划原则将幼儿园进行合理的布置,并将教育意图蕴藏于幼儿园环境及活动材料中,让孩子在内容设计丰富而又井然有序的学习环境中主动探索、发现学习,使幼儿获得成功和自信,促进幼儿整体性发展。

二、目前我国幼儿园环境设计与布置存在的问题(一)重美化轻教育主要表现为一些幼儿园的指导思想与设计布置方法不是从教育幼儿的角度出发,较多的是停留在幼儿园环境的整洁、有序、美观上。

主要是为了装饰而装饰,完成布置任务;只追求外在形式,而不注意发挥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二)内容的片面化主要表现为内容比较简单、零散,缺乏整体布局意识。

把环境设计与布置仅仅理解为活动室的墙面布置和几个区域创设,忽视人文环境的设计与布置,极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空间利用不够充分表现在幼儿园环境设计与布置只重视室内和墙壁的布置,忽视幼儿园内其他空间对幼儿教育所隐藏的作用,使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功能大打折扣。

(四)忽视幼儿的主体性为了环境设计与布置的完美性,往往由成人“自编、自导、自演”,很少让幼儿参与,幼儿只充当教师设计与布置环境的观赏者。

教师大多根据自我的需要考虑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很少考虑幼儿的提议和感受,不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以及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

这是目前幼儿园环境设计与布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固定多变化少有的幼儿园环境设计与布置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急于求成,仓促上马。

有的幼儿园环境一旦设计与布置完成,空间的安排缺乏变动性,甚至一年或者两年不变。

环境设计与布置的内容很少把环境与幼儿的一日生活、教育活动、游戏活动等综合起来。

第二节幼儿园环境创设原则一、安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的园舍建筑、设施设备、活动场地、玩具教具等有形的物质条件必须要符合国家颁布的相关卫生标准和安全标准,对幼儿的身体或心理没有危险和安全隐患,并不会造成幼儿畸形发展。

安全是我们进行环境创设的最基本的原则。

首先,必须保证幼儿园园舍建筑安全。

这就要求建筑物必须坚固、安全,建筑材料必须健康,耐用。

相关的配套设施如:护栏、楼梯踏步、阳台等都应经常检修维护,避免不安全因素的存在。

幼儿园的活动空间和人数,必须要控制在一定的比例。

如果班级人数过多,密度太大,将会为安全事故埋下隐患,同时会给孩子造成紧张不安的心理,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走廊和过道也需要注意防滑,幼儿常进出的门,在用料和形式的选择上,也应该从幼儿安全的角度出发,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其次,幼儿园里的教学用具必须安全。

园里的桌椅柜的角应为钝角,不同界面相交处应为圆弧形。

教学中应采用坚固性比较好、不易破碎、无锐边利角、无毒、无害。

无细小零件脱落的材料。

要做到清洁卫生,定时清洗消毒。

室外游戏场所则更加要定期检查维护。

地面的铺面应能防止幼儿跌倒或摔跤。

二、教育性原则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要考虑它的教育性,应使环境创设的目标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

要注重环境为教育目标服务,应该考虑两点:首先,环境创设要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那么,在环境创设时对幼儿体、智、德、美四育就不能重此轻彼。

若教师仅仅注重幼儿的认知活动,设置读写算等区域,而缺少幼儿健康、社会、审美教育等环境,在创设发展幼儿社会性的环境时,只提供幼儿社会认知的环境,而对幼儿社会情感、社会行为发展的环境考虑很少,等等,这都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其次,依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对环境设置作系统规划,在制订学期、月、周、日及每一个活动计划时,当教育目标确定后,应考虑:为了达到这些目标,需要有怎样的环境与之配合;现有的环境因素中,哪些因素对教育目标的实现是有用的,可以利用,哪些环境因素是要创设的;需要幼儿家庭、社区做哪些工作;等等,应将这些列入教育计划并积极实施。

三、童趣性原则童趣是幼儿园的核心灵魂,作为设计者要了解幼儿的心理、生理和审美特征,要理解幼儿的欣赏需求,在幼儿园环境设计中,不管是建筑物、陈设、家具、运动娱乐器械等设施的造型,还是墙饰、景点的色彩等都要符合儿童的审美情趣,其造型要有童趣特征。

主动寻求并设计出更加适合幼儿视觉感受的形象造型、色彩以及环境氛围。

如室内外家具、陈设和装饰品的造型要尽量采用儿童喜爱的动、植物和人物形象来进行艺术处理;造型要奇特,有趣味,有生命力;色彩要鲜艳、明快、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墙饰内容不能枯燥乏味,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生动有趣,并能唤起他们去认识,去了解,去想象,去创造;建筑等造型要富于变化。

只有充分把握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认知能力,精心创造令孩子们百看不厌的理想环境,才能使幼儿在充满童趣的童话世界里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四、幼儿参与的原则环境创设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参与合作的过程。

教育者要有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意识,要认识到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于环境之中,而且蕴含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

以往,幼儿园环境创设常常较多地由教师包办,即使有幼儿参与,也仅限于将幼儿的作品拿来作为环境的点缀,学期初,教师经常为了布置环境加班加点,而一旦环境布置好了,就认为大功告成,一学期难得更换一次。

因而环境对于幼儿没有持久的吸引力。

教师应将幼儿参与环境创设融入课程,以便对幼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如有一位教师组织幼儿谈话活动,起初的主题是环保问题──乱扔垃圾的问题。

后来,谈话延伸到计划外的新话题──“北京申奥”,孩子们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教师意识到这个话题的教育价值,于是引导幼儿讨论决定在墙壁上制作“奥运主题墙”并制订了计划。

孩子们请爸爸妈妈找相关资料,制作奥运标志、田径场、环形跑道、看台等,画出了各种表情形态的观众和运动员,并进行了设计评比。

这个活动通过幼儿集体构思、游戏、调查、制作和家长参与等过程,幼儿由单纯的倾听者变成了计划者、参与者,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能力,意识到了自己是环境的主人,人人出谋划策,人人都来承担自己的一份责任,真正展示和发展了任务意识、有目的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以及分工合作、讨论、决策的能力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