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

径。流过心脏的电流越多、电流路线越短的途径是电击危险性越 大的途径)
• ⑹ 人体的状况(健康、健壮、性别、年龄等)
三 触电事故预防与急救
1.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
绝缘、屏护和间距 1 是最为常见的安全措施
1、绝缘
它是防止人体触电,用绝缘物把带电体封闭 起来。瓷、玻璃、云母、橡胶、木材、胶木、塑 料、布、纸和矿物油等都是常用的绝缘材料。
• 3、若年审不过关,公司有权调整其岗位。若本人 不愿调整,则按本人辞职处理(须在劳动合同注 明)
危险化学品
2.1 危险化学品的概念 2.2 危险化学品分类 2.3 易燃液体的特性及净化车间安全技术措施 2.4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技术管理
2.1 化学品和危险化学品的概念
• 化学品(国际劳工组织定义):化学品 是指各种化学元素(单质)、由元素组 成的化合物及其混合物,无论是天然的 或人造的。
1.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
注意事项
1、不得随便乱动或私自修理车间内的电气设备。 2、经常接触和使用的配电箱、配电板、闸刀开关、 按扭开头、插座、插销以及导线等,必须保持完好,不 得有破损或将带电部分裸露。 3、不得用铜丝等代替保险丝,并保持闸刀开关、 磁力开关等盖面完整,以防短路时发生电弧或保险丝熔 断飞溅伤人。 4、经常检查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接零装置,保 证连接牢固。 5、在移动电风扇、照明灯、电焊机等电气设备时, 必须先切断电源,并保护好导线,以免磨损或拉断。
④、还可抓住触电者干燥而不贴身的 衣服,将其拖开,在操作过程中,不 能碰触电者的皮肤和靴,不能碰到金 属物体
⑤、也可戴绝缘手套或将手用干燥的 衣物包起绝缘后,将其拉开。
⑥、也可站在绝缘垫上或干木板上, 绝缘自己进行救护。
2、 高压触电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方法
• (1)、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 • (2)、使用适合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使
易燃液体的物理性质及基本措施
高度挥发性 基本措施:(1)避免容器长期开启;
(2)良好通风。
高度流动及扩散性 基本措施:(1)抑流设施;
(2)严禁用水直接灭火。
易燃液体的物理性质及基本措施
蒸气压及受热膨胀性 基本措施:(1)容器内留有足够的膨胀余位;
(2)防止受热。
电阻率大,容易积聚静电 基本措施:(1)导除静电的装置。
(2)避免静电产生。
易燃液体的化学特性
•高度易燃易爆性 •有毒性
什么叫职业病
• 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工作或者其他职业活 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线和有毒、有害 物质等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 1.化学因素 • (1)生产性毒物。如铅、苯、汞、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 • (2)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煤尘、水泥尘、石棉尘、有机粉尘等。 • • 2.物理因素 • (1)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等。 • (2)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 • (3)噪声、振动。
8、对设备进行维修时,一定要切断电源,并在明显 处放置“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警示牌。
2 触电急救方法
• 一、脱离电源 • 1 、低压触电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方法 • ①拉开电源开关或刀闸,拔掉插头。 • ②用绝缘工具剪断电线,或用干木把的
斧头砍断电线。 • ③用木棍、竹棍把电线挑开,或用绳索
把电线拉开如果触电者把电线压着,可 将木板插在触电者与电线之间。
易燃液体的定义
本类化学品系指易燃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 固体物质的液体,但不包括由于其危险性已列入其 它类别的液体。其闭杯闪点等于或低于61℃。例如 油墨、天那水、异丙醇等。
什么叫闪点
易燃、可燃液体(包括具有升华性 的可燃固体)表面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 成的混合气,当火源接近时会产生瞬间 燃烧。这种现象称为闪燃。引起闪燃的 最低温度称闪点
皮肤 在工业生产中,毒物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亦比
较常见。脂溶性毒物经表皮吸收后,还需有水溶 性,才能进一步扩散和吸收,所以水、脂皆溶的 物质(如苯胺)易被皮肤吸收。
易燃液体有毒性
危险化学品进入人体 途径之三——消化道
消化道 在工业生产中,毒物经消化道吸收多半是由于
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手沾染的毒物随进食、饮水 或吸烟等而进入消化道入消化道。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
• 第五条:特种作业人员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 件:
• (一)年龄满18周岁;
• (二)经县级及以上医院体检合格,无妨碍 从事相应特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 (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 (四)符合相应特种作业需要的其他条件 • 第六条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培训,具
备相应特种作业的安全技术知识,经安全技 术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合格取得特 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1.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
注意事项
6、在使用手电钻、电砂轮等手持电动工具时,必须 安装漏电保护器,工具外壳要进行防护性接地或接零, 并要防止移动工具时,导线被拉断,操作时应戴好绝缘 手套并站在绝缘板上。
7、在雷雨天,不要走进高压电杆、铁塔、避雷针的 接地导线周围20米内。当遇到高压线断落时,周围10米 之内,禁止人员进入;若已经在10米范围之内,应单足 或并足跳出危险区。
• • 3.生物因素 • 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性病源体。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 1.劳动组织和劳动休息制度不合理。 • 2.劳动过度精神(心理)紧张。 • 3.劳动强度过大,劳动安排不当,不能合理安排
与劳动者的生理状况相适应的作业。 • 4.劳动时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
谢谢!
★按事故对象分:人身触电事故 设备烧毁事故 停电事故 电气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 电击引起的二次人身事故
★按引起事故的电能的形态分: 触电事故 雷电事故 静电事故 电磁辐射事故 电路故障及事故
3.触电事故现状
统计之一: 统计之二:
缺乏安全意识超过95%
明显违章47% 直接关联漏电26% 触及高处带电体20% 移动式设备25% 高压触电38% 6~9月49% 专业电工27% 连接部位16% 多重原因32% 操作使用中55% 施工装拆中25% 维护检修中18%
应当注意:很多绝缘材料受潮后会丧失绝缘 性能或在强电场作用下会遭到破坏,丧失绝缘性 能。
1.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
绝缘、屏护和间距 1 是最为常见的安全措施
2、屏护 (防止偶然触及带电体、防止电弧
烧伤、弧光短路)
即采用屏障、遮拦、围栏、护罩、护盖、 箱盒等将带电体与外界隔离。
电器开关的可动部分一般不能使用绝缘, 而需要屏护。高压设备不论是否有绝缘,均应 采取屏护。
触电者脱离电源。
车辆驾驶员在日常操作中的基本要求
• 驾驶员在日常操作中应做到的基本要求是:“一安”“二 严”“三勤”“四慢”“五掌握”。 “一安”,指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二严”,指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交通规则。 “三勤”,指要脑勤、眼勤、手勤。在操作过程中要 多思考,知己知彼,严格做到不超速、不违章、不超载、 要知车、知人、知路、知气候。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瞻前顾后,要注意上下、左右、前后的情况。对车辆要勤 检查、勤保养、勤维修、勤搞卫生。 “四慢”,指情况不明要慢,视线不良要慢,起步、 会车、停车要慢,通过交叉路口、狭路、弯路、人行道、 人多繁杂地段要慢。 “五掌握”,指要掌握车辆技术状况、行人动态、行 区路面变化、气候影响、装卸情况等。
• 危险化学品(一般的、不严格的、比较 抽象的定义):化学品中具有易燃、易 爆、有毒、有害及(有放射性、)腐蚀 等特性,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 或损害的化学品属于危险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分类
《危险化学品名录》分为八类:
第1类 爆炸品 第2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3类 易燃液体 第4类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第5类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第6类 有毒物质和感染性物质 第7类 放射性物质 第8类 腐蚀品
二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一般认为:电流通过 人体的心脏、肺部和中枢 神经系统的危险性比较大, 特别是电流通过心脏时,
危险性最大。所以从手到 脚的电流途径最为危险。
触电还容易因剧烈痉 挛而摔倒,导致电流通过 全身并造成摔伤、坠落等 二次事故。
4.电流伤害人体的因素
• ⑴ 电流的大小 • ⑵ 电压的高低 • ⑶ 频率的高低 • ⑷ 时间的长短 • ⑸ 不同的路径(人体在电流的作用下,没有绝对安全的途
等。 • 5.长时间用不良体位和姿势劳动或使用不合理的
工具劳动。
3、合理使用有效的个人防护用 品
• 在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浓(强)度高于国 家卫生标准,或因进行设备检修而不得 不接触高浓(强)度有害物质时,必须配 备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
危险化学品有毒性
危险化学品进入人体 途径之一——呼吸道
呼吸道 是危险化学品中毒物进入体内的最重要的途径。
公司关于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规定
• 1、入职时必须持有操作证件,尽量安排招聘持有 惠州市操作证件的人员,次选持广东省操作证件 的人员。
• 2、参加年审培训而请假按正常出勤计算(必须提 供相关证明),费用自理,如遇周六日则不计出 勤,要求尽量选择在周六日参加培训;年审当天 可给予一天的有薪假,按外培计算(须注明日期, 与通知单上的时间一致方可接受),超过的以请 事假论。
凡是以气体、蒸气、雾、烟、粉尘形式存在的毒 物,均可经呼吸道侵入体内。人的肺脏由亿万个 肺泡组成,肺泡壁很薄,壁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毒物一旦进入肺脏,很快就会通过肺泡壁进入血 液循环而被运送到全身。通过呼吸道吸收最重要 的影响因素是其在空气中的浓度,浓度越高,吸 收越快。
易燃液体有毒性
危险化学品进入人体 途径之二——皮肤
• 找出下面的事故隐患点
一 电气事故概要

*电气安全是指电气设备在正常运行时以及在 预期的非正常状态下不会危害人身和周围设 备的安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