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播音与主持技巧(第二章用气发声基本功训练)

播音与主持技巧(第二章用气发声基本功训练)


三、咬字器官互相配合的要领 1、打开口腔 打开口腔要有提起上颚的感觉,同时下颚要放松,上 颚的提起和下颚的放松可以适当加大口腔容积,为字音的 来开立起创造条件。 这个状态是通过“提起颧肌,打开牙关,挺起软腭, 放松下巴”来实现的。
2、力量集中 咬字器官力量的集中是使声音集中的重要一环。而咬 字器官力量的集中主要表现在唇和舌上。 唇的力量要集中到唇的内缘,集中到中央三分之一处。 舌的力量集中,发音过程中舌体要取收势。
3、放松练习 教你几个小技巧: (1)体会胸腔共鸣:微微张开嘴巴,放松喉头,闭合声门 (声带),象金鱼吐泡一样轻轻地发声。或者低低的哼唱, 体会胸腔的震动; (2)降低喉头的位置:(同上);喉部放松、放松、再放 松; (3)打牙关:所谓打牙关,就是打开上下大牙齿(槽牙), 给口腔共鸣留出空间,用手去摸摸耳根前大牙的位置,看看 是否打开了。然后发出一些元音,如“a”,感觉感觉自己声 音的变化; (4)提颧肌:微笑着说话,嘴角微微向上翘,同时感觉鼻 翼张开了,试试看,声音是不是更清亮了。 (5)挺软腭:打一个哈欠,顺便长啸一声(注意周围有没



2、呼气 练习呼气首先得吸气,吸足气之后,以丹田穴为支力点,口中 发出带有声带颤动的“嘶”的音,使气慢慢地、均匀地呼出。 发出的“嘶”的音最好能坚持40—50秒,这样说明气吸得多, 而且深。做呼气练习时心里应自然松弛,不能为了延长使用时 间而憋气、紧喉。 用练习吸气的方法吸气至“八成”满…… (1)以叹气方法呼出,并不带出任何语音,体会喉部如何放 松。 (2)缓缓持续地发出“d”的声音。 (3)均匀、缓慢地吹去桌面上的尘土; 吹歪蜡烛火苗,使其既不直也不灭。方法是,点着蜡烛后,深 吸一口气,然后对着火焰轻轻吹去,不要将火焰吹灭,气要轻 而匀,使火焰向外方倾斜,并努力让自己的气使它保持住倾斜 状态。这是检验出气量是否均匀的一个好方法。 (4)发出纯净的、音高自然一致的“d”的延长音。 (5)数数儿以每秒2个的速度数1、2、3、4……
欢迎同学们学习专业基础课——
第二章 播音员主持人用气播音发声训练
目录
第一节 普通话语音———概说 第二节 字音准确的基础—声母 第三节 字音响亮的关键—韵母
第四节 字音抑扬的核心—声调
第五节 语言流动的表征—音变
第一节 气息控制训练
播音员、主持人声音的发出是与呼吸、发声、共鸣、咬 字四个环节紧密相连的。肺部呼出的气息通过气管,振 动了喉头内的声带,发出微弱的声音。这种声波经过咽 腔、口腔、鼻腔等腔体共鸣得到了扩大和美化,再经过 口腔唇、齿、舌、牙、腭的协调动作,不同的声音就产 生了,这就是播音主持艺术发声的简单原理。 “气者音之帅也”,没有气息,声带就不能颤动发声。 呼出的气息是人体发声的动力,声音的强弱、高低、长 短、大小及共鸣状况,与呼出气息的速度、流量、压力 大小都有直接关系。气流的变化关系到声音的响亮度、 清晰度、音色的优美圆润、嗓音的持久性。也就是说, 只有气息得到控制,才能控制声音。因此,在诸多发声 控制训练中,气息控制训练是学习发声中最重要的根本 一环。
3、口腔共鸣练习: 1)唇齿贴近,提高声音明亮度。
2)嘴角微微上抬,消除消极音色。
3)改善u u o的音色。
[三] 共鸣的圆通与协调
整体感觉:声音象一根弹性的声柱,由胸部的支持垂 直向上,到口咽处流动向前,高、中、低部共鸣的配合和 转换自如流畅。
练习: 水牛爷爷是森林世界公认的谦虚人,很受大家尊重。 小白兔夸它:“水牛爷爷劲最大了!”“唉,过奖了,犀 牛、野牛劲儿都比我大”;小山羊夸它:“水牛爷爷贡献 最多了!”它就说:“唉,不能这样讲了,奶牛吃下的是 草,挤出来的是奶,它的贡献比我多。”
第四单元
喉部控制
教学目标 一、了解人体喉部结构和制声机理; 二、通过嗓音和喉部控制训练掌握喉部要领。 知识点 喉的结构 喉由软骨支架、肌肉、韧带和纤维组织膜等构成。 环状软骨、甲状软骨、勺状软骨、会厌软骨等对发声有直接 意义。
制声机理 一、声音的产生 气息由下向上的定向输送过程中,声带产生了开— 闭—开—闭的周而复始、连续开闭的高速运动,声带颤动, 空气产生了疏—密—疏—密的变化,声波就此形成。

共鸣的训练与运用
[一]身体的姿态
舒胸直背、提臀拎腹 。
[二]发声训练
1、单元音练习:用不同的音高发六个单元音:a o e i u u,体会不同音区共鸣的成分的变化。
2、胸腔共鸣练习: 1)体会胸腔共鸣:用较低的声音发ha音,声音不要过亮而 要浑厚,感觉是从胸腔发出,可以用手去感觉胸腔的震动。 2)练习:暗淡 散漫 武汉 反叛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 少。
(三)播音发声的练习 1、吸气 (1)以衣襟中间的纽扣为标记,把气缓缓吸到最下面一颗纽扣的 位置。 (2)坐在椅子的前沿,上身略向前倾,“沿着后背”将气缓缓吸 人体内。这种方法排除了单纯的胸部用力吸气的可能,容易获 得两肋打开的实际感觉。 (3)闻花,远处飘来一股花香,闻一闻是什么花的味呢?把气深 深地吸下去,一直吸到肺底,获得小腹及腰围的胀满感,要吸 得深入、自然、柔和。 (4)调整意念,觉得气是从全身的毛细孔吸人体内的。这样会使 你的两肋较充分地展开。 (5)拾起重物和“倒拔垂杨柳”。在抬起重物和“倒拔垂杨柳” 时,总要深吸一口气,憋住一股劲儿,此时,腰部、腹部和感 觉的胸腹联合呼吸时吸气最后一刻的感觉相近。 (6)“半打”哈欠。不张大嘴地打哈欠,进行最后一刻的感觉和 胸腹联合呼吸时吸气最后一刻的感觉相近。
(二)播音发声的呼吸方式 有控制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方法调动了所有呼吸肌肉一起运 动,不仅扩大了胸腔容量而且便于控制,吸气量大,建立 在胸腔腹腔隔膜基础上,易产生坚实响亮的声音,是多种 音色变化的基础。 联合呼气要领: 1.两肋开:两肩自然下垂,口鼻同时进气将气吸至肺里, 此时下肋向周围展开,展开幅度左右大于前后,胸部稍向 前挺。 2.横隔降:横膈膜收缩收缩下降再加之两肋的展开使胸 腔得意扩大有效地增加了气息的容量。 3.小腹收缩:在进气同时,腹部肌肉同中心位置(丹田) 收缩,小腹被称为气根,气息的支撑点,呼气过程中小腹 的自然收缩使两肋及隔膜不致迅速恢复原位。
(二)膈肌的锻炼 1.锻炼膈肌的传统方法是“狗喘气”,即开口松喉,展开下 肋,用笑的感觉(不出声)使膈肌做有节律的颤动。由 于这种练习使气流在喉部急速摩擦,容易造成对发声 器官的不良影响,因此被后人认为是得不偿失的练习 方法。经过改良的办法有二:一是变开口为闭口。这 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使喉部一次直接挡气变为鼻孔和喉 的两次挡气,从而减轻了气流对喉部的摩擦。另外, 气流经过鼻道时可以适当提高吸入空气的湿度。这样 也减少了对喉部的刺激,避免了嗓音发千、发涩。二 是变无声为有声。在呼气的同时,弹发“hei”音。这 样做不仅可以减轻气流对声音的摩擦,而且可以通过 声音来鉴定练习的效果。 2.吸好气,弹发“1、2、3、4”再吸气,弹发“2、2、3、 4”,如喊广播操一样的状态。 3.吸好气,弹发“ha”音,先慢后快,如同京剧老生大笑一 样的状态。 4.反复弹发“ya”、“ye”、“ha”、“hei”、“huo”、“hou”。
第二节 共鸣调节训练
一 共鸣的概念 气流冲击声带产生的喉原音很微弱,在经过共鸣 后得到扩大和美化,形成不同的语音音色,形成不同的 声音色彩。 一个物体振动发声,引起另一个物体的振动,使之 产生共振的现象,被称之共鸣

共鸣腔
A 胸腔 D 口腔
B 喉腔 E 鼻腔
C 咽腔 F 头腔
三 共鸣腔及其功用简表
六 状态的积极与共鸣 共鸣控制也是对于发声状态的调整,积极的状态才能 产生积极的声音,控制状态实际也是控制共识口腔控制的重要性; 二、认识咬字器官和掌握吐字归音要领。 知识点 加强口腔控制是保证播音发声质量的关键 播音发声对吐字的要求可以归纳为一下几个内容:准 确、清晰、圆润、集中、流畅。
咬字器官和吐字归音 一、咬字和咬字器官 由肺呼出的气流通过声带发出声音,经咽腔到达口腔, 在口腔内受到各种节制而形成了不同的字音。这个节制的 过程我们叫做咬字的过程。而口腔内对声音起节制作用的 各个部位,就是咬字器官。(双唇、舌)
二、吐字归音 汉语言结构特点: 吐字归音的要领:出字有力,叼住弹出;立字饱满, 拉开立起;归音弱收到位,趋势鲜明。 枣核形:它是指头、腹、尾俱全的音节吐字的状态而 言,字头叼住弹出,字腹拉开立起,字尾到位弱收,合起 来成为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枣核形”。
有人哦!)
二、呼吸肌的锻炼 呼吸肌的力量和灵活程度是呼吸得以控制并达到“自动 化”,运动的物质条件。像腹肌、膈肌等在日常生活中得 不到充分活动的肌肉,应该列为锻炼的重点。 (一)腹肌的锻炼 1.仰卧起坐——仰卧,双手枕头下,屈身坐起。持续练 习,逐步提高,起码应达到男可连续做40次、女可连续做 30次的标准。 2.端坐举腿——端坐在椅子的前部(不能倚靠椅背),双腿 伸直并拢,脚跟离地举起,无力放下后休息数秒再重复上 述动作。 3.负重挺腹——仰卧床上,将几本厚书放在腹部,腹肌 力量向“丹田”位置集中,吸气顶起,呼气放下。 4.丹田绕脐——用双手推拿按摩,把腹肌力量集中于丹 田,以肚脐为中心,左绕数圈,右绕数圈,反复进行。
名称
头腔
鼻 腔 口 腔 鼻咽 不可变 不易控 不可变 不易控 可变 易控 可变 不易控
可控性
作用
金属
趋势
后高
共 鸣 器 官
高 中 喉 原 音 低
前低
咽 腔
口咽 喉咽
喉腔 胸腔
可变 不易控
不可变 不易控

播音共鸣的特点:
以口腔共鸣为主,以胸腔共鸣为基础的声道共鸣方式。 播音发声对共鸣的控制,是一种综合的控制过程,要 保证呼吸控制口腔控制喉部控制和共鸣控制的协调统一。
3、应明确声音发出的路线和字音着力位置 声音应该沿软腭、硬腭的中纵线推到硬腭的前部,这 条中纵线,即使声音发出的路线。 声挂前腭:由喉发出的声束经咽腔沿上颚中纵线前行, 向硬腭前部流动冲击,从而使字音有挂在硬腭穹窿前部的 感觉,并由上唇以上的部位透出口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