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接口监理实施细则

接口监理实施细则

目录1. 概况 (181)2. 编制依据 (184)3. 组织机构及职责 (184)4. 接口管理的监理范围 (185)5. 监理工程质量方针和监理目标 (185)6. 接口工作流程、特点、要点 (185)7. 接口工程监理方法 (187)7.1 桥桩基础桥梁工程接口综合接地检查检测项目 (187)7.2承台 (187)7.3桥墩 (188)7.4梁体 (189)7.5梁体接触网支柱(下锚拉线) (190)7.6梁体预埋件接口检查检测项目 (191)7.7梁体桥面 (192)8 .隧道(含综合洞室)接口检查检测项目 (192)9. 综合贯通地线 (195)10. 隧道接触网槽道安装标准即检查项目 (196)11. 路基地段接口施工设计技术要求 (197)说明 (200)1. 概况1.1 项目基本情况长沙中大/贝利沪昆客专长昆湖南段监理站管段位于湘乡、娄底地区,正线起讫里程:DK93+878~DK167+155,正线长度为71.375km,引入娄邵联络线工程12.18km;建设总投资64.9亿元。

途经湘乡市、娄底市的娄星区、涟源市共3市。

主要工程量:路基113段,桥梁55座,隧道21座,设娄底南站。

中铁十六局施工范围:DK93+878.00~DK126+853.00中铁十一局施工范围:DK126+853.00~DK167+155.001.1.1. 水文、气象特征沿线地下水主要为岩溶水、基岩裂隙水及第四系孔隙水三大基本类型。

地下水一般不具侵蚀性。

湖南省湘乡、娄底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集中、雨热同季,四季分明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6~18℃,一般东南部高于西北部1.5~2℃,1月气温最低,七月气温最高,4~6月为雨季,7~8月高温多暴雨,9月至次年3月为旱季。

沿线内较大河流为涟水,其它为山间溪流和次级小河流,一般流程较短,水位受季节性降雨变化,雨季水流较大。

1.1.2 地貌与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特征管段内地形为盆地状,东侧湘乡地区、西侧涟源市地段山体高大,尤其线路起点段湘乡地区,峰峦重叠,河流纵横切割剧烈,河谷幽深,河床坡度较大;中部娄底市周围为低山丘陵区,地势较为平缓,水系、路网较为发达。

沿线地表植被茂盛,山上多为树木、杂草,山脚多为稻田、水塘,经过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娄底市涟水饮用水保护区。

(2)地质构造沿线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植被发育,工程施工极易造成生态破坏,生态环境脆弱,应加强地表排水,防止水土流失。

(3)地震动参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结合对本项目实地调查及工点分布情况,本项目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地震基本烈度)分段如下。

地震基本烈度分布表1.2 主要技术标1.2.1 正线主要技术标准(一)铁路等级:客运专线(二)正线数目:双线(三)速度目标值:250km/h ,基础设施预留进一步提速条件。

(四)最小曲线半径:一般地段7000m、困难地段4000m。

(五)限制坡度:20‰(六)到发线有效长度:650m(七)牵引种类:电力(八)机车类型:动车组(九)列车运行控制方式:自动控制(十)运输调度指挥方式:综合调度集中(十一)轨道结构:CRTSI双块式无砟轨道,局部CRTSII板式无砟轨道1.2.2娄邵联络线主要技术标准(一)铁路等级:客车联络线;(二)正线数目:双线;(三)速度目标值:160km/h;(四)最小曲线半径:1600m;(五)最大坡度:30‰;(六)到发线有效长度:650m;(七)牵引种类:电力;(八)机车类型:动车组1.2.3 线间距(1)区间正线区间及站内正线线间距均按 5.0m设计,曲线地段线间距不加宽。

曲线地段以左线(下行线)为基准,右线设计为左线的同心圆。

(2)娄邵联络线并行地段按 4.2m线间距进行设计。

(3)客运专线正线与联络线并行地段根据相邻一侧客运专线的行车速度及其技术要求和相邻线的路基高程关系,考虑站后设备、路基排水设备、声屏障、桥涵等建筑物以及保障技术作业人员安全的作业通道等有关技术条件综合研究确定线间距,最小不小于 5m,并满足《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管理办法(试行)(300~350km/h 部分)》的要求。

2. 编制依据1、铁道部铁集成[2006]220号文件。

2、沪昆客专公司有关接口会议、纪要等文件。

3、施工设计文件标准、规范及图纸。

4、沪昆客专公司批准后的《监理规划》。

3. 组织机构及职责3.1监理站成立接口管理工作小组,由监理站副总监理工程师任组长,各监理组长任副组长,负责接口监理工程师为组员。

3.2组织专业人员对设计院制定有关接口的设计方案及提供接口的施工图纸进行核查,随时注意发现接口新的问题,并形成接口状态报告。

3.3协调处理有关工程接口疑难问题,检查、指导动接口工程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结合工程实际和特点编制本管段接口工程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

4.接口管理的监理范围4.1沪昆客专长昆湖南段CKJL-2标正线DK93+878~DK167+155管段接口、预留工程。

4.2娄邵联络线的接口、预留工程。

5. 监理工程质量方针和监理目标监理工程质量方针:优质、高效、真实、过硬。

监理目标:2010年9月1日开工,2014年8月30日建成通车,总工期48个月。

具体节点工期安排满足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要求。

工程质量:全面满足运营主要技术指标,杜绝工程隐患,一次验收合格率为100%。

6.接口工作流程、特点、要点6.1.1监理工作流程1、施工准备;2、施工过程及旁站监理;3、工程验收;4、竣工资料审查。

5、交接签认。

6.1.2接口工程专业特点客运专线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安装、调试,运营,需多方参与协调。

接口是一个前道工序与后道工序的衔接,接口管理是多专业、多工种、站前、站后、线上、线下、结合部工程综合在一起,按施工先后顺序、不同时期施工作业的系统集成,接口工程如果不按工序先后,或倒序施工,将会造成遗漏和损失,甚至造成不可修复的缺陷。

直接和间接影响整体客运专线质量,客运专线工程按站前工程载体分为路基、隧道、桥梁、轨道。

工程不同部位、不同里程包含不同接口工程内容,站前给预留站后接口归纳有:综合接地、贯通地线、过轨管线、接触网支柱基础、电缆槽道、电缆手孔、电缆井、电缆引入、声屏障、电力牵引、供电所、通信、信号、中继站、电磁防护、安全监测、环境工程、防灾等。

接口工程管理,就是协调和统一全线各相关专业系统完善安全防范整体性。

接口工作细节的好坏,将导致主体工程的成败。

做好接口工程管理是保证沪昆客运专线建设达到世界一流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6.1.3接口管理监理工程师控制工作要点1、监理工程师督促、检查施工单位是否配置接口管理工程师或站后四电专业技术人员上岗,并对接口文件、会议纪要、通知精神、施工图尽快领会掌握,检查、督导管辖范围内工程接口工作的实施。

2、监理工程师对路基、隧道、轨道、其它相关接口所用材料、规格、型号、质量、测试所用仪器、仪表进行进场检验。

3、监理工程师对施工中接口工程的时机,先后顺序进行监控。

4、监理工程师对施工过程中接口位置、数量、钢筋焊接工艺、搭接长度等质量进行严格监控。

5、监理工程师对施工过程中,贯通地线、综合地线、贯通性电阻测试和接地电阻测试所用仪器仪表检验校正。

现场测试使用方法进行检查。

6、监理工程师督促、检查,施工单位如实填写接口测试检查记录、检验批按土建专业单位工程成册并及时确认签字。

7.接口工程监理方法7.1桥桩基础桥梁工程接口综合接地检查检测项目7.1.1桩基础综合接地,应将每个桩钢筋笼上下焊接专用接地钢筋,作为接地线专用,并与承台钢筋接地极施焊连接。

7.1.2纵向横向接地主钢筋,必须与每个桩基础钢筋笼进行可靠焊连,每个桩基础钢筋在跨接焊接时要做“L”形加强筋焊接,焊接长度按设计或文件要求,焊缝要高于两根钢筋水平面,并使用指定焊条。

7.1.3检查接地及网格是否焊接,每个桩基台是否留有专用接地引上钢筋此钢筋预留长度够否?是否与接地极焊接牢固,焊接方法、搭接尺寸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7.1.4贯通性检查检测:可用双臂电桥测试导通电阻和接地电阻,也可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试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0Ω。

施工单位全部检测,监理见证20%或平检10%并及时做好接口检查表的签认。

7.2承台7.2.1检查接地套筒(端子)是否预留安装,安装位置与箱梁连接是否正确,专用接地线是否用设计标准的钢筋制作,接地线的预留长度是否满足连接长度。

7.2.2纵向接地主钢筋焊接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搭接焊连面积是否满足规定。

预留钢筋应设在桥墩指定侧方向,应设在承台正中心位置,(左右各1米处)钢筋间距为应符合要求。

7.2.3横向接地主钢筋焊接是否满足规定,按上述第一条第二项执行。

7.2.4贯通性测试,用双臂电桥或接地电阻测试仪进行测试,每次的测试须作好详细记录。

7.3桥墩:7.3.1接地套筒(端子)预留安装位置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尺寸相同。

7.3.2纵向接地主钢筋的焊接是否牢固,搭接长度、搭焊面积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按第一条,第二项执行)7.3.3横向接地钢筋焊接和搭接同第一条,第二项执行。

7.3.4接地线引出焊接和搭接,搭接按第一条,第二项执行,焊接面积可靠程度按规定要求。

7.3.5交叉筋接焊接:一定要作“L”形加强钢筋焊接。

L型(即跨接)搭接长度尺寸同上。

7.3.6贯通性检查检测:可用双臂电桥或接地电阻测试仪进行测试,测试必须在桥墩上部分别进行,左侧一次,右侧一次,有问题的桥墩采取补救措施。

7.3.7电缆爬架预留槽道,预留位置必须以设计图纸为依据,检查预留位置是否正确(上下成一直线±误差不大于4mm)。

7.4梁体:7.4.1纵向接地钢筋、横向接地钢筋必须使用设计规定的钢筋,焊接,搭接按第一条,第二项执行。

7.4.2接地端子,接地线引出,分别按以下形式制作。

1、接地端子梁底部两端分别预留各2处,梁面一端预留两处(桥端部位),接触网每个支柱处预留1个接地端子,作为接触网支柱专用接地线使用。

(具体以设计为准)2、接地线引出,每个防撞墙两端各引出2根接地预留钢筋,每个电缆槽道间隔墙每端各预留2根接地钢筋,接地钢筋预留钢筋长度保证250mm 以上,预留钢筋为Φ16mm以上(在顺线路方向,任一侧,以不影响基座安装之处)。

(具体以设计为准)3、防护拦杆接地钢筋预留同第四条,第二项执行,预留的位置,采用钢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满足后期工程接续,搭接预留长度。

4、防撞墙预留位置是否正确,应进行实际测量确认,作好记录。

5、焊接缝长度,焊接搭接尺寸按第一条,第二项执行。

在拐弯处要煨慢形弯,因目前采用335中碳钢,直角弯易使钢筋撕裂,弯周围会出现裂纹状痕迹,不断分解氧化,使通过电流受阻,直至烧断,因此要求煨弯必须慢弯施工程序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