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
所谓分层次教学,即根据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对其实行分类排队,
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每个层次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借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

实施分层次教学,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所决定的。

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动素质教育所必须的。

它决非权宜
之计,而是中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学校按国家计划招生,学生毕业国家包分配、包当干部(简称双包)。

虽然中专学历层次低,但对众多的农村、特别是农民子女来说,同样
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诱惑力。

1998年招生并轨改革后,逐步地实行了“两包”改“两自”(自费上学、自主择业)的改革,而且随着科技
发展的日新月异,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传统产业升级换代,社会对
人才需求的层次越来越高,在激烈的人才市场就业竞争中,中专生由
过去的走俏变为现在的“坐冷板凳”。

这其中固然有就业宣传上的误
导和人才市场上过份的“高消费”等原因,但毋庸置疑,中专的黄金
时代已经是昨天的故事。

虽然中专教育的发展还会出现转机,但当前的"阵痛"也足以使部分中专学校纷纷“落马”,这已经成为近年中专
教育发展实践所证明了的不争的事实。

招生难、就业难、收费难、管
理难已经成为制约中专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

因为招生难,中专学生
由过去的挑挑捡捡,变为现在的“一窝端”。

在一个教学班中,个体
素质差异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按同一标准、同
一个模式组织教学,必然造成“吃不饱”与“吃不了”并存的局面,
难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样的“产品”进入人才市场,可能
更不受欢迎,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那么,怎样才能使中专生招得来、学得进,能成才呢?比较现实的选
择就是实行分层次教学。

具体可概括为“四分”,即分层教学、分类
辅导、分段提升、分批推动。

学生入学后便组织摸底考试,根据入学成绩和摸底考试成绩,对学生
实行分层(分班)。

具体分层方案可考虑两种:一是分为快、中、慢
三层;二是只分为快、慢两层。

作者认为,在试点工作的初期可考虑
采用第二种方案为宜。

当第一轮试点工作结束取得一定的经验后再实
行更细的层次划分,这样更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

快班在贯彻现有中
专教学大纲,使学生掌握应职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侧重于基
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加深”、“加高”和“加厚”,为学生升入高
职学校深造和今后的继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慢班则侧重于现有中
专教学大纲中的技能训练,主要是为今后的应职就业做好准备。

分层
教学对于文化基础来说比较好操作,对于专业课来说难度相对大些,
但经过缜密组织也是完全能够实施的。

2.分类辅导
过去中专教学中特别强调“有课必导、课后必导”的原则,这个原则
在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中专教学中更凸现出重要性。

分层教
学必须配合以分类辅导,否则它的作用就不能充分地得到发挥。

分类
辅导可分为课前辅导与课后辅导、个别辅导与集体辅导、课上辅导与
课下辅导、专题辅导与普遍辅导等多种形式,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
活地加以使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中专学制现在一般为3-4年,多数专业为三年学制,个别特殊专业为
4年。

学生在校的整个学习过程划分为若干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阶段。

要因人制宜,设计阶段目标,限期达到。

学生学习成绩的差
异是客观的,正因为如此才提出了分层教学的问题。

我们允许学生成
绩的差异性,但绝不允许学生成绩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而没有提升。


通过度层教学使每一名学生在每一个阶段都学有所得、学有进步。


于文化基础课来说,更要强调分段提升的问题。

4.分批推动
当前的中专生虽然个体差异很大,但仍能够大体上划分为不同的群体、不同的批次。

通过度层次教学,我们既能够达到分段提升之目的,而
且要实现分批推动。

如果说分段提升是对学生个体来说,那么分批推动就是对学生群体来说的。

全面性和全体性是素质教育的两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我们要通过度层次教学,使全体学生的学业成绩都能分批次地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当前,实施分层次教学已经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那么如何搞好分层次教学呢?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和环节入手,扎实工作,认真组织,周密实施,稳妥操作。

1.教学计划的制定
要根据国家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制定出科学的、切合实际的各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要一改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一刀切”、“一个模式”、“千面一孔”的弊端,最大限度地实现培养目标的“多元化”。

教学计划的大目标是使所有的学生都成才,但成为什么样的人才决不能强求划一。

培养目标的多元化与分层次教学是相互呼应、相辅相成的。

所以,搞好分层次教学的首要环节和关键是制定和修订教学计划。

2.教学大纲的编写
要根据国家的指导性教学大纲,结合分层次教学的需要,组织有经验的教师编写实施性的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组织教学的依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证。

所以,原则上是在分层次教学中分几个层次,每门课程就编写出几套教学大纲。

好的教学大纲是有效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又一重要因素。

3.教材的选用
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中等职业学校规划教材》,是结合中等职业教育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实施水平本位的要求,组织全国中职校优秀教师和实际工作者编写的,现在已经陆续出版发行,还有与之相匹配的教学大纲。

这批教材不但突出了应用性、技能性、适用性、实用性
与可操作性,而且深浅适度,层次分明,很适用于当前中专学校的分
层次教学。

现在教育部门正在组织使用前的培训工作,各学校应加以
重视,积极安排教师参加培训。

4.教师的配备
教学过程是一个“双边”和“多边”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

教学亦应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分层次教学中的每一个教学层次
都应配备精通业务、富有经验、勇于探索、甘于奉献的教师。

特别是
对于所谓的“慢班”,我们更应配备在教学上强的教师,因为此群体
属于重点提升的部分。

教师队伍的配备是分层次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
保证。

5.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
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必须全面增强教学管理,大胆地实
行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

首先是动态管理。

根据不同阶段学生成绩的
升降情况相对应地实行教学层次的调整,使之与实际情况相符,实现
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其次是体制创新。

要大胆地实行学分制、弹性
学制和多证制等改革尝试;最后是搞好常规管理。

安排好不同层次学
生的实验实习,合理调度教室,安排好教学进程等。

6.成绩考核办法的改革
要改革学生成绩考核办法,实现成绩考核的经常化、标准化。

特别是
要探讨不同层次学生成绩的横向比较问题,为学生在校期间的评优、
评先和毕业时的推荐就业提供理论依据。

分层次教学是因材施教、分
类指导等教学原则的具体使用,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保证人人能成才,个个都提升,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决不能把学生分成
三、
六、九等。

7.激励机制的建立
实施分层次教学,既要通过舆论宣传,提升教师的理解,以形成共识,产生合力;又要合理地实行利益分配,建立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积极性,以产生动力。

对担任不同层次教学任务的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工
作数量和质量,确定合理的课时酬金分配办法,保证即时、足额兑现。

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起校内利益分配和激励机制。

8.教学手段和实习基地建设
为了适合分层次教学的需要,必须完善教学手段,增强校内外实习基
地的建设。

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按照教育资源配
置的最优化原则,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情况,其校内实习基地应
努力实现产业化、商品化、规模化和现代化,达到高科技、高效益、
高质量、高产出的要求,建立起自我调节、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
求发展的机制,做到农、科、教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

要实施
开放式办学,探索全方位、多层次、多途径建设实习基地的路子,实
行校企联合、校乡(镇)联合、校区(高科技产业园区)联合、校校
联合等等,把校内外实习基地做大、做好、做强,以促动中等职业学
校再振雄风,再创辉煌。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