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资本管理办法(试行)

XX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资本管理办法(试行)

XX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XX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行”)资本管理,提高资本回报,使本行资本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根据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行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资本涵盖监管资本、经济资本和账面资本。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行各经营机构及风险管理等相关职能部门。

第四条资本管理目标(一)建立运行有效的资本管理体系,保持合理的资本充足率水平,持续满足监管与内部资本充足要求,实现资本要求与风险管控能力的密切结合,提高全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优化全行资源配置和经营管理机制,提高资本使用效率,逐步实现经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最大化。

(三)综合运用各类资本工具,优化资本总量和结构,控制资本融资成本。

第五条资本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统筹协调。

统筹制定资本规划、计量标准、配置计划,建立监管资本、经济资本与账面资本三者之间的全面、协调管理机制。

(二)综合平衡。

计量方法科学性与适用性的平衡,资本要求与风险水平的平衡,资本消耗与价值贡献的平衡。

(三)强化约束。

将资本总量约束下的资本绩效作为资源配置、业务取舍、绩效评价、产品定价等管理决策的首要标准。

第二章管理架构及职责第六条资本管理的组织架构包括本行董事会及相关专业委员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资本管理部门和执行单位等层级划分。

第七条董事会承担资本管理的最终责任,主要职责包括:(一)设定与银行发展战略和外部环境相适应的风险偏好和资本充足目标,审批中长期资本充足达标规划和每年的资本充足率管理计划并监督实施。

(二)审批资本管理制度,确保资本管理政策和控制措施有效。

(三)审批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并定期听取评估报告,确保资本充分覆盖主要风险。

(四)审批资本补充、股利分配、资本工具发行、赎回和股权投资等重大决策,以满足银行持续经营和资本补充的需要。

(五)确保商业银行有足够的资源,能够独立、有效地开展资本管理工作。

第八条监事会负责对资本管理情况进行监督。

主要职责包括:监督本行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在资本管理方面的履职尽责情况,并每年至少向股东大会报告一次履职尽责情况。

第九条高级管理层负责组织实施资本规划和资本充足率目标,向董事会负责,主要职责包括:(一)根据董事会制定的资本管理目标、风险偏好和资本充足率目标,落实各项监控措施,制定并组织实施流程、政策与有关程序,确保资本计划、资本计量与资本分配之间一致性。

(二)组织制定、实施资本规划、资本充足率计划、资本补充方案,定期或不定期评估资本充足情况并向董事会报告。

(三)定期向董事会报告资本管理相关政策的执行情况。

第十条在高级管理层领导下,资产负债委员会负责具体实施资本管理工作,主要职责包括:(一)制定中长期资本规划,报董事会批准后实施。

(二)根据董事会批准的中长期资本规划和风险偏好,制定资本充足率计划,并制定监管资本、经济资本和账面资本管理目标,确保三者协调一致,提升资本回报水平。

(三)审议经济资本管理有关制度,根据监管要求和业务发展需求调整资本充足率计划,必要时组织实施紧急情况下的资本充足率压力测试,实施经济资本计量和配置,确保资本充足率达到监管要求。

(四)根据监管资本、经济资本和账面资本管理目标,审议有关资本预算、执行差异分析,确定资本计量方法和资本配置方案,并根据经营层业务发展目标适当调整方案。

(五)定期或不定期向董事会报告资本规划实施情况、资本结构变化、资本充足状况及预测情况。

第十一条董事会办公室为本行资本管理协调组织部门,主要职责包括:(一)根据本行实际,拟定中长期资本补充计划及阶段性的融资方案,并在融资方案得到董事会、股东大会批准后分步组织实施。

(二)参与制定年度资本积累和资本配置计划,就股利分配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制定、修改或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制定或修改资本管理相关制度。

(四)经董事会授权及遵照本行有关政策与程序,执行资本管理信息的对外披露。

(五)负责督促有关部门履行资本管理实施推进中的相关职责。

第十二条计划财务部为本行资本管理具体执行部门,主要职责包括:(一)实施监管资本、经济资本和账面资本的管理过程。

(二)根据资本补充需求,会同董事会办公室就资本补充有关融资方案和股利分配方案向高级管理层提出建议,报高级管理层决策、董事会审批后协助实施。

(三)根据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制定的经济资本管理目标和要求,制定全行经济资本管理制度,报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批准后,负责经济资本计量、配置和考核的组织实施。

(四)协助制定资本管理相关制度。

(五)负责各类账面资本的账务处理,对纳入并表范围的被投资机构,实施合并资本充足率报表的有关并表管理。

(六)持续监控并定期测算资本充足率水平,组织开展压力测试。

(七)定期向董事会报送资本使用和资本充足率的分析报告,向监管部门报送所要求的报表和分析报告。

(八)编制资本充足率预算和经济资本预算,提交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批准后实施。

(九)编制资本充足率信息披露文件,协助资本管理信息披露工作。

第十三条北京研发中心为本行资本管理的研发部门,主要职责包括:(一)跟踪分析国际、国内监管政策和资本市场变化情况,定期提供相关研究报告和管理建议。

(二)研究新资本管理办法及同业资本管理经验。

(三)协助制定并完善资本相关制度,研究落实新资本管理办法的对策措施。

(四)负责研究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计量方法,提出建立符合监管要求的资本计量和监测体系的建议。

(五)负责解答各分行、各部门实施《资本办法》过程中相关政策问题,并按月将收集、报送、反馈的有关情况报送董事会办公室。

第十四条稽核部为本行资本管理的内部审计部门,主要职责包括:(一)评估资本管理的治理结构和相关部门的履职情况。

(二)检查资本管理制度及内部资本评估程序等的执行情况,评估资本规划和资本充足率管理计划的执行情况,检查资本管理的信息系统和数据管理的合规性、有效性。

(三)向董事会提交资本充足率管理审计报告、内部资本评估程序执行情况审计报告、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管理审计报告。

第十五条总行业务条线管理部门、总行经营单位及分支机构为本行资本管理政策的执行部门,主要职责包括:(一)执行经济资本预算,根据经济资本配置计划和资本回报目标要求开展各项业务活动,落实资本约束和资本绩效考核,平衡风险与回报。

(二)配合开展资本充足率及杠杆率调控。

(三)配合开展资本管理其它工作。

第十六条风险管理部及其他相关部门为本行资本管理的协作部门,主要职责包括:(一)将资本风险管理纳入全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

(二)就如何完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耗用资本的计量方法拟定指导性政策与流程。

(三)从风险角度协助参与经济资本配置。

第十七条信息科技部负责资本管理信息系统的产品开发,协助计划财务部、风险管理部建立满足内部经济资本管理要求、监管资本监测要求,及信息披露要求的资本管理信息平台。

第三章监管资本管理第十八条监管资本管理系指根据监管部门要求,以最低监管资本要求为核心,确保资本充足率达标,并对资本管理各方面内容、过程、体系等进行信息披露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第十九条最低资本要求是监管部门对本行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的监管底线要求。

其中,资本充足率指标包括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

第二十条监管资本计量应执行银监会规范性文件的相关规定,覆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及其它过程管理要求,计量口径包括并表(即集团)和未并表(即法人)口径。

第四章经济资本管理第二十一条经济资本管理系指兼顾监管资本要求和内部管理需要,进行资本配置和绩效考核的管理过程。

通过制定全行经济资本管理办法,设定经济资本成本率,确定经济资本计量方法,配置全行机构、条线和产品等维度的经济资本,并对经济资本占用、经济利润、经济资本回报率等项目进行分析、监测、评价和考核,以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

第二十二条经济资本成本率根据本行融资成本、银行业平均资本回报水平及对业务指导作用合理设定。

利润中心业绩评价及客户价值贡献应以扣减经济资本成本后的经济利润作为主要量化指标。

第二十三条可供分配经济资本总量根据资本规划和年度资本充足率管理目标,在充分评估和合理预测全行业务结构、风险状况、盈利能力、市场条件和外部政策变化的基础上,通过监管资本与经济资本的对应关系进行确定。

第二十四条经济资本配置以经济资本回报水平为主要评价标准,综合考虑全行发展战略、风险差异、区域差异、产品差异和长、短期利益,通过时间进度计划、限额管理等方式,将经济资本分解到各机构、条线或产品等维度。

第二十五条本行建立以经济资本回报率和经济利润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逐步实现对机构、部门、产品、客户等多方面进行绩效考核。

第五章账面资本管理第二十六条账面资本管理系指所有者权益管理、资本补充或赎(购)回,以及股权投资论证和决策等账面资本相关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第二十七条所有者权益管理应遵循本行资本管理的总体要求。

第二十八条资本补充应进行可行性的全面论证,对发展战略、资产增长速度、资本需求量和补充资本的渠道进行清晰阐述,并根据经营发展战略规划及资本充足状况,统筹运用内部资本积累、股权融资和资本性债务融资等手段筹集资本,优化资本结构,控制融资成本。

第二十九条股权投资应建立可行性研究、论证和决策机制,确保投资活动符合本行的资本规划、经济资本配置计划、资本回报、资本充足率等资本管理要求。

第六章附则第三十条本办法由董事会办公室负责解释,董事会审议、修订。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