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9高考一轮复习优秀课件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单元第2课时
2019高考一轮复习优秀课件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单元第2课时
1 2
×0.2×202 m=40 m
因此,在车A追上车B之前,车B已停止运动,其中sB即 为车B的实际位移.可设车A经时间t恰好追上车B,那么相应
于车A得的到实:际位v1 At移+为21asAt2′==LL++svBBt0-12att 220 0
代入数据2整理得到:t2-20t-1196=0 解得:t=26 s
(2) v0+vt 2
(3)位移公式:s=________.
(4)速度位移关系式:vt2-v20= ________
答案: (3)v0t+12at2 (4)2as
要点深化
1.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公式的两点说明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个公式,vt=v0+at;
s=v0t+12at2;v2t -v02=2as.
须癔絮谭咻鴝犨礗饓攃捈喂畡嗙
緺刹傇濼鷮另臧鎨孯撔黏奫睷陠
瘊霻蟭圸籎英谋昼挶唡妪晵凑繀
• 566666666666666666 665555555555555555 5555565588888
• Hhuyuyyuyttytytytyyuu uuuu
• • • 45555555555555555 • 455555555555555555 • •
总是规定初速度方向为正,当v0与a的方向相同时,为加速直线 运动;当v0与a的方向相反时,为减速直线运动.
(2)只要知道任意两个公式,其他两个公式便可以推导出 来(读者不妨推导一下),所以4个公式只有两个是独立的.当 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描述或反映这一段运动规律 的公式中一共涉及v0、vt、a、t、s 5个物理量,而每个独立 方程中需要已知三个物理量才能求出一个物理量,故利用两 个独立方程便能求出剩余的两个未知数.当然,对两个追及 物体,已知两个物理量,再根据双方的关系,也可以求出其 他的物理量.
3.运动学几种特殊解题方法
(1)逆向思维法 即逆着原来的运动过程考虑,例如,对 于匀减速直线运动,当末速度为零时,可转化成为一个初速 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竖直上抛,逆着抛出方向, 就变成从最高点向下的自由落体运动等等,利用这种方法, 有时可使列式简洁,解题方便.
(2)图象法 如用作v t图可以求出某段时间的位移大小,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基础回顾
1.定义:物体在一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时间内______, 这种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
2.特点:a=______.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
(1)速度公式:vt=________.
(2)平均速度关系式: v =________
答案:1.速度变化相等 2.恒量
3.(1)v0+at
2.追及相遇问题解题指导:解题关键条件——追及物体 与被追及物体速度相等
(1)类型及追及的条件
①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追赶同向匀速(或匀 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时,追上之前两者距离最大的条件为: 追及者的速度等于被追及者的速度.
②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追赶同向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时,追上之前两者距离最小的条件为:追及者的速度等于被 追及者的速度.
答案:AC
点评: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变化特征是准确理解匀变 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主要途径之一.
题型训练
1.一滑板车以6 m/s的初速度进入水平路面滑行,滑板车 沿水平路面减速滑行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2,则在4 s内和8 s内 滑行位移分别为( )
A.8 m,16 m
B.16 m,16 m
C.16 m,18 m
(2)解题步骤:①根据题意画出运动草图;②根据追及条 件和速度公式求得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时间.③两物体 在相遇时处于同一位置,它们的位移与开始运动时两物体之间 的距离有确定关系,它们的时间也有确定关系,这两个关系渗 透至位移公式可列出方程式,求解位移.
两辆汽车A、B在平直公路上向右行驶,在两车相距 L=79.6m时,A车以初速度vA=2 m/s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而此时B却以初速度vB=4 m/s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它们的 加速度大小均为a=0.2 m/s2.若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那么经多 长时间A车恰好追上B车?
(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t1∶t2∶t3∶…∶t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1)1∶2∶3∶…∶n (2)12∶22∶32∶…∶n2 (3)1∶3∶5∶…∶(2n-1) (4)1∶( 2-1)∶( 3- 2)∶…∶( n- n-1
D.32 m,80 m
解析:设滑板车滑行时间为t,则由vt=v0+at,即
0=6+(-1)t,得t=6 s,故在前4 s内车做匀变速直线运 动,在前8 s内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间只有6 s.
在4 s内滑行位移s1=v0t1+ 1)×42 m=16 m
1at2
2
=6×4
m+ 1 2
×(-
在8 s内滑行位移s2=v0t+ 1)×62 m=18 m
解析:从图示位置起,设前车B经时间t0速度减为零,且设相 应于A、B两车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sA和sB.根据匀 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
t0=vaB=04.2s=20 s
sA=vAt0+
1 2
at
2 0
=2×20m+12
×0.2×202 m=80 m
sB=vBt0-12
at
2 0
=4×20m-
考点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要推论及特殊规律
基础回顾
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三个推论
(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位移之差是一恒量,
即sⅡ-sⅠ=sⅢ-sⅡ=……=sN-sN-1=________.
v (2)在一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瞬时速度 t 等于该物体在这
2
v 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若这段时间内的初速度为v0、末速度为
v
=v0+2 vt;
(1)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要么方向相同,要么方向相反,对做
直线运动的物体来说,在规定某个方向为正方向之后,就可以
用带有正负号的数值来表示矢量,上述公式中的矢量运算也就
变成了标量运算.v0、a、s三个物理量本身带有正负号,正号 表示该物理量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负号表示该物理量
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而并不表示大小.一般情况下,
2.基本公式加上这么多推论公式,应该如何选择
一种方法是不管推论只选基本公式,把已知量代入基本公式 求解;再一种方法是分析已知量、相关量与待求量,看这些量共 存于哪一个公式中,这个公式就是要选取的最合适的公式.前种 方法需要列出方程条数多,求解麻烦;后种方法选公式需要花点 工夫,但列方程的条数少,求解比较简便.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每经过相等的时间,物体的速度变化相同 B.每经过相等的位移,物体的速度变化相同 C.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 D.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
解析:物体的速度变化量Δv=at,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 速度不变,所以每经过相等的时间,物体的速度变化相同, A项正确,D项错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过相等的 位移所用的时间必不相同,故速度变化不同,B项错误;v 是t的一次函数,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 化,C项正确.
——追及、相遇问题
(1)要使追及、相遇就必须同时满足位移关系和运动时 间关系.追及、相遇问题常常涉及临界状态:速度相等是物 体恰能追上(相遇)或间距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
①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追赶同向匀速(或 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时,追上之前两者距离最大的条件 为:追及者的速度等于被追及者的速度.
1 2
at2=6×6 m+ 1 2
×(-
答案:C
题型二 用逆向思维法解匀减速直线运动的问题
逆向思维法,即把物理问题倒过来看,使处理变得简捷; 再次采用导出公式法,使结果立即呈现.不过要注意顺序对 点,不得颠倒.
一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从一光滑斜面的底端a点上 滑,最高可滑至b点,c是ab的中点,如图所示,已知物体从a 至c的时间为t0,问它从c经b再回到c的时间是多少?
所以:t=2 tcb=2( 2 +1)t0 答案:2( 2 +1)t0
题型训练 2.一物体以某一初速度在粗糙的平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最后静止下来.若物体在最初5 s内通过的位移与最后5 s内通过 的位移之比为11∶5,求此物体一共运动了多长时间.
解析:由题意可知运动时间大于5 s,但是比10 s大、小还是 相等,无法确定.下图是按运动时间大于10 s画出的示意 图.
②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追赶同向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时,追上之前两者距离最小的条件为:追及者的速度等于被 追及者的速度.
③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追赶同向匀速(或匀加速)直线运 动的物体时,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的临界条件为:追尾时, 追及者速度等于被追及者速度.当追及者速度大于被追及者速 度,能追上,反之追不上.
(1)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的比为 v1∶v2∶v3∶…∶vn=__________________;
(2)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为:s1∶s2∶s3∶…∶sn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1个T内、第2个T内、第3个T内……位移之比为: sⅠ∶sⅡ∶sⅢ∶…∶sN=____________________;
v v 可以比较 t 和 s 大小,快速判断相同位移不同运动所需
2
2
的时间,科学解答追及极值,这在追及问题中 应用较多.
题型一 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规律是指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 律v0t和+位12 a移t2.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其基本公式为v=v0+at和s=
解析:可将物体的运动视为从b开始下滑的匀加速运动,已知 通过第二段相等位移的时间为t0,则可求得通过第一段相等位 移的时间tbc,由运动的对称性可得所求的时间t=2t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