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博物馆设计文献综述报告

博物馆设计文献综述报告

文献综述报告
广东省某市城市博物馆设计
1.前言
博物馆为藏品保管、陈列展览、文化教育及学术研究等业务活动而专门设计修建的城市公共文化建筑。

曾几何时,在寻常百姓眼中,还是高贵深沉又充满神秘感的博物馆类建筑,已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大众休闲和提升文化修养的重要场所。

那曾经的距离感正在渐渐削减,那期盼的亲和力也正在建筑师的关注中越走越近———对博物馆建筑布局中的人性化设计显得越来越重要。

现代博物馆学理论的发展对博物馆建筑提出了新的功能要求。

博物馆建筑设计也接受了现代建筑原则,一切以使用效果为前题,建筑设计完全服从功能要求,从而根本改变了博物馆建筑理论。

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涌现了一批有划时代意义的著名博物馆建筑。

这些新颖的博物馆建筑除了使用功能完善,且有良好的现代化设施外,建筑设计趋向于同环境结合,使博物馆建筑与城市街道、广场、公园相互融合,既美化了城市,也美化了博物馆内外部的视觉环境。

博物馆事业的高度社会化,促进了现代博物馆在保存、展览、研究、教育、文化休息、游览观光等方面向综合、多功能化方向的发展。

2.博物馆的定义及设计原则
2.1博物馆的定义
博物馆在不同的国家或组织有不同的定义:
博联定义,博物馆是指像公众开放的工艺、美术、科学、历史以及考古学藏品,也包括动物园和植物园,但是没有常设陈列室的图书馆除外。

美国:博物馆是非营利的常设性机构,其存在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组织临时展览,该机构应享有免交联邦和州所得税的待遇,向社会开放,由代表社会利益的机构进行管理,为社会利益而保存、保护、研究、阐释、收集、陈列具有教育和欣赏作用的物品及具有教育和文化价值的标本,包括艺术品、科学标本、历史遗物和工业技术制成品,符合前述定义的还包括具备上述特点的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天象厅、历史文化学会、历史建筑遗址等。

中国: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事业的重要组织部分。

2.2博物馆的设计原则
符合陈列的整体性原则。

陈列展示中在考虑装饰问题时一定要从展览风格的整体出发,而使装饰隶属于整体,并成为整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任何游离于整体的装饰,即使本身很精致,也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甚至本身愈精致,对整体统一的破坏性就愈大。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设计注重人性,注重人们的心理感受,创造健康、和谐、高效、舒适、优美的环境,力求在人、建筑、自然之间建构和谐的关系。

从关注人的健康出发,在追求舒适的同时消除建筑设计不当引起的病状。

另外,无障碍设计将是本次设计的又一个重点,关注社会弱势人群,真正体现建筑设计对人性的关怀,力求为大家创造一个优美、舒适、健康的精神家园。

3.国内外研究现状
3.1国外研究现状
外国博物馆,主要是西方博物馆,一般划分为艺术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科学博物馆和特殊博物馆四类。

国外在博物馆设计方面的研究开始得比较早,早在公元前4世纪就出现了最早的博物馆——缪斯神庙。

随着博物馆的发展,博物馆的变化不只停留在数量上的变化,还体现在分类和质量上的变化。

各种类型的博物馆迅速兴起,博物馆呈现出可持续性、新型、技术性、生态型发展。

世界各地的专题性的博物馆迅速发展起来。

德国法兰克福现代美术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约9000m2,地下1层,地上3层,主要收藏了1950年代以来的现代美术作品。

设计师汉斯·霍莱因根据基地的特点,将博物馆设计成为三角体。

建筑几乎占满了三角形用地。

该方案在有限的基地条件下,借助主入口门厅及休闲卡座层高不高的特点,将办公区等辅助部分巧妙地采用嵌入式的处理方法,嵌入一层展区与二层展区之间的部分夹层,既保证了办公、图书等区域对上下层展区的服务与管理.又较好地满足了办公等区域对采光的需要,同时.也具有相对独立的出入口.确实是难得的一种处理方式。

德国历史博物馆新馆建成于2003年。

该博物馆设计方案在狭窄复杂的基地中实现了展区与办公区的独立,并有效地利用了两者之间的玻璃连廊和旋转楼梯作为建筑的点睛之笔,
确实是独立式设计的一个典范。

法国地方公园式博物馆是最早的生态博物馆。

其主要特征是人与环境紧密结合。

以废弃的工业区以及自然灾害区为主的博物馆迅速发展起来。

如位于法国火山活动区的火山学博物馆。

3.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的博物馆设也是发展迅速。

国内的博物馆多以地区特征广泛分布,以综合性博物馆为主。

中国博物馆在1988年前都是被划分为专门性博物馆、纪念性博物馆和综合性博物馆三类,国家统计局也是按照这三类博物馆来分别统计公布发展数字的。

宁波博物馆,所处基地条件较为复杂。

基地东面是仪式广场和步行街,广场东侧是文化中心的主入口,基地南侧是城市主干道首南中路,基地西侧是12m宽的规划路,城市主干道惠风中路位于基地北侧。

设计者将博物馆的主入口设在东面,使建筑的主立面与东侧的文化中心主立面形成一条建筑轴线,与仪式广场轴线垂直,使整个地段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景观建筑群。

并联式博物馆如建成于2004年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古生物博物馆,由设计大师齐康主持设计。

该设计紧密结合基地条件及方案要求,将展览区和办公区采用并联式布局,使两者在功能上保持相对独立,在造型了浑然一体。

该作品采用并联式布局,有效地利用了展览区和办公区的层高差值,形成了切合博物馆主题的建筑造型,是建筑造型与内部功能合理结合的佳作。

4.博物馆设计的注意事项
对博物馆设计注意事项,不可忽视,因为博物馆设计要求非常的高,为了能够达到设计目标和原则,需要把握博物馆设计注意事项。

其中最重要的是博物馆的大小是有所规定的:
大型馆(建筑规模大于10000㎡)一般适用于中央各部委直属博物馆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博物馆;
中型馆(建筑规模为4000~10000㎡)一般适用于各系统省厅(局)直属博物馆和省辖市(地)博物馆;
小型馆(建筑规模小于4000㎡)一般适用于各系统市(地)、县(县级市)局直属博物馆和
县(县级市)博物馆。

博物馆建筑设计必须与完整的工艺设计相配合,满足藏品的收藏保管、科学研究和陈列展览等基本功能,并应设置配套的观众服务设施。

5.总结
现代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法及设计理念,已呈多元化发展。

一个优秀的博物馆建筑作品,一定是一个在多方面都比较完善的综合体。

完美的博物馆建筑设计创意要求达到三个统一,即创意的主题与博物馆建筑性质一致,设计创意与博物馆建筑形、态一致。

设计创意所表达的形态与博物馆功能要求统一。

博物馆建筑应在满足环境、功能、艺术、技术等基本要求前提下完整表达其创意。

创意是博物馆建筑设计的灵魂。

我们期待更多更好富有建筑设计创意的博物馆出现。

作为博物馆建筑设计中功能分区的研究,依然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

只有综合考虑博物馆所处基地条件、博物馆自身性质特点及博物馆所需设计的内容等,才能有效地处理好博物馆对外出入口的布局及馆内功能分区的组织等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浩. 现代博物馆设计研究——大众化走向下的当代博物馆建筑设计观及设计方法.武汉理工大学.2002
[2]田慧. 博物馆建筑的流线设计与空间组织研究.昆明理工大学.2015
[3]苏卓.博物馆陈列区空间设计探析.沈阳师范大学.2014
[4]何小欣. 当代博物馆的复合化设计策略研究.华南理工大学.2011
[5]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 上海古籍出版社 , 王宏钧主编, 2001
[6]博物馆陈列空间的展示设计研究[D]. 毕文娣.山东轻工业学院 2011
[7]历史类博物馆陈列设计研究[D]. 郑媛丹.武汉理工大学 2009
[8]博物馆展示设计的艺术形式研究[D]. 张莉.吉林大学 2008
[9]城市设计[M]. 东南大学出版社 , 王建国编著, 1999
[10]当代博览建筑[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余卓群[编], 1997
[11]现代建筑理论[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刘先觉主编, 1999
[12]新媒体与博物馆展示设计[D]. 邵晨卉.浙江大学 2010
[13]博览建筑参观动线与展示空间研究[D]. 刘挺.同济大学 2007
[14]地方历史文化博物馆设计研究[D]. 粟憬维.合肥工业大学 2003
[15]当代城市综合性博物馆设计研究[D]. 王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