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大安全作业管理制度

八大安全作业管理制度

安全作业制度安全作业制度目录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制度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制度高处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吊装作业安全管理制度设备安全检修制度盲板抽堵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焊接作业安全管理制度高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实现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是企业生存的需要,同时也是企业每位员工安全的需要。

加强生产作业的安全管理是避免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现制定本管理规定,旨在进一步规范生产作业的安全管理,望各车间(部门)严格执行。

1.动火作业系指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内进行的施工作业过程。

凡进入具有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动火作业的必须严格执行本动火安全管理规定。

2.动火作业涉及到进入受限空间、设备内作业、高处作业、断路作业、临时用电等情况时,必须办理相应的作业许单。

3.动火作业的风险辨识(危害识别)。

1)动火作业前,要针对作业内容进行风险辨识(危害识别),制定出相应的作业程序及安全措施。

2)将制定的作业程序及安全措施传授给每位作业人员,并按制定的安全措施填入“动火令”内,开出动火令。

4.动火作业系指采用以下方式作业。

1)各种气焊、电焊、锡焊、塑料焊等各种焊接作业,以及气割、等离子切割、砂轮机、磨光机等各种金属切割作业。

2)使用喷灯、火炉、电炉、电钻等明火作业。

3)铁锤击物件(产生火花)、喷砂和产生火花、赤热表面的其它作业。

4)禁火区内生产装置和储罐区使用非防爆电器设备和工具。

5.企业动火作业分级1)特殊危险动火作业A.在生产运行状态下易燃易爆、有毒介质的生产装置、管道、储罐、容器等部位上及其他特殊危险的动火作业。

B.在未拆除易燃填料的塔内、凉水塔内动火作业。

C.节假日期间进行的一级动火作业应升为特殊动火作业。

2)一级动火作业在易燃易爆、有毒场所进行的动火作业,为一级动火作业。

3)二级动火作业除特殊危险作业和一级动火作业以外的动火作业为二级动火作业。

6.动火安全作业许可证的办理1)动火令办理之前,动火部门必须对动火作业的内容进行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并根据辨识和评价结果,制定出安全作业方案和安全措施,以确保作业安全。

2)动火令,由申请部门指定的动火作业负责人办理,办证人应该按《动火令》的项目进行逐项填写,不得空项,并将经过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制定出的安全措施,逐条填写到《动火令》分析数据及安全措施栏内,然后根据确定的动火等级,按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办理审批手续。

3)动火令批准后,由动火作业负责人下达动火指令,保管好动火令,并负责整个动火作业过程的安全。

7.动火安全作业证的审批权限和程序、1)特殊危险动火作业证的审批,由动火部门的主管领导对动火安全作业方案、动火安全措施进行初审、签字、盖章,然后报生产科科长复审签字,无问题后开出动火令,到部门主管审核签字,再报生产科复核、签字、盖章,报分管经理终审签批。

2)一级动火安全作业证的审批,按特殊危险动火作业的审批程序,由生产科复核、签字、盖章后作为终审签批。

3)二级动火安全作业证的审批,由动火部门的主管领导对动火安全作业方案、动火安全措施进行初审、签字、盖章,而后报生产科科长复审后签字,无问题后开出动火令,到部门主管审核签字后作为终审签批。

8.动火作业前的检查动火作业证办理后,动火作业负责人要按照动火作业方案和动火安全措施以及动火证中的要求,对动火现场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以及所用工具的完好情况进行逐一检查、核实,并与参加作业的人员交代作业方案和安全注意事项,确认无误后方可下达动火指令。

对于措施落实不到位的或不符合要求的,动火作业负责人有权拒绝动火作业。

9.动火作业安全防火要求1)动火作业必须办理动火令,进入设备内、高处以及需要断路动火作业的,必须同时办理相应的作业单,并严格执行。

2)凡在生产或盛过危险化学品的容器、设备、管道、装置上动火,必须将其与生产系统彻底隔离,进行排空、清洗、吹扫、置换,取样分析合格后方可动火。

3)高处动火作业,其下部地面如有可燃物、空洞、阴井、地沟、水封等,应将可燃物进行彻底清理,洞、井、沟、水封等均应取样分析,并采取措施,以防火花溅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和人员坠落事故。

4)动火分析的取样点应由动火所在部门的安全员或当班班长负责提取,取样点要有代表性,特殊动火的分析样品应保留到动火结束。

5)取样与动火间隔不得超过30分钟,间隔或动火作业中断30分钟,必须重新取样分析,如使用测爆仪或其他类似手段进行分析,其检测仪器必须经被测对象的标准气体样品标定合格。

6)所取样品的分析,需由化验室指定专人完成,分析结果作为办理动火令依据记录存档。

化验分析人员必须将分析结果记录清楚,并由分析人填写在分析单上,签字认可。

7)取样分析时,被测气体的爆炸下限大于4%时,其被测气体测得的浓度应小于或等于0.5%;当被测气体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被测气体测得的浓度应小于或等于0.2%。

使用仪器检测时,其测得的数值应为被测气体爆炸下限的20%。

8)拆除管线的动火作业,必须先查明内部介质及走向,按一级动火采取安全防火措施,进行排空、清洗、吹扫、置换、取样分析,按程序办理动火令。

并对地面可燃物、阴井、空洞、地沟、水封等进行检查、分析,制定相应的安全防火措施。

9)动火作业应设有专人监火,监火人不得随便脱离现场,动火现场要配定适用的消防器材,使用气焊、气割作业时,两瓶间距不得小于7米,两瓶与动火点的垂直距离不得小于10米,且两瓶不准在烈日下曝晒。

10)动火作业完毕应清理现场,确认无残留火种后方可离开。

11)五级以上风(含五级风)天气,禁止露天动火作业,因生产需要确需动火作业时,动火作业应升级管理。

10.特殊危险动火作业特殊危险动火作业在严格遵守上述规定的同时,还要符合下列规定:1)在下列情况下不准进行带压不置换动火作业A.生产不稳定。

B.设备、管道等腐蚀严重。

2)进行特殊危险动火作业,必须制定作业安全方案,落实安全防火措施,动火作业与被动火作业部门的安全员,公司安全员、义务消防队,必要时可请专职消防队到现场监护。

3)动火作业前,生产科及各生产部门要做好准备,使之在异常情况下能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4)动火作业过程中,必须设专人监视生产装置内压力变化情况,使系统保持不低于980.665pa(100mm水柱)正压。

低于980.665pa(100mm水柱)压力应停止动火作业,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动火作业,严禁负压动火作业。

5)动火作业现场的通风要良好,以保证泄漏的气体能顺利排走。

11.动火安全作业证的管理1)动火安全作业证只准在一个动火点使用,由动火作业人在动火安全作业证上签字。

如果在同一动火点(同台设备)多人同时动火作业,可使用同一份动火安全作业证,但参加动火作业的所有人员应分别在动火安全作业证上签字。

2)动火令不准转让、涂改,不准异地使用或扩大使用范围。

3)动火令一式两份,终审批准人和动火负责人各持一份存查。

特殊危险动火令由生产科存查。

4)动火令的存查期为一年。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1.范围为进一步加强对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防止发生缺氧、中毒窒息等事故,特制订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在本公司内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的施工单位和人员。

2.职责1)生产科是本制度的制定部门,负责本制度的修改、督察。

2)其他相关部门是本制度的协助单位,负责本制度的执行。

3)作业相关人员必须对整个作业过程负责。

3.定义1)受限空间:公司内各类塔、槽、罐、炉膛、管道、容器以及地下室、坑(池)、下水道或其它封闭、半封闭场所。

2)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进入或探入受限空间进行的作业。

4.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要求1)受限空间作业实施作业证管理,作业前应办理《进入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以下简称《作业证》)。

2)安全隔绝A.受限空间与其他系统连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管道应采取有效隔离措施。

B.管道安全隔绝可采用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进行隔绝,不能用水封或关闭阀门等代替盲板或拆除管道。

C.与受限空间相连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孔、洞应进行严密地封堵。

D.受限空间带有搅拌器等用电设备时,应在停机后切断电源,上锁并加挂警示牌。

3)清洗或置换受限空间作业前,应根据受限空间盛装(过)的物料的特性,对受限空间进行清洗或置换,并达到下列要求:A.氧含量一般为18%~21%,在富氧环境下不得大于23.5%。

B.有毒气体(物质)浓度应符合GBZ 2 的规定。

C.可燃气体浓度: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时,其被测浓度不大于0.5%(体积百分数,下同);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被测浓度不大于0.2% 。

4)通风应采取措施,保持受限空间空气良好流通。

A.打开人孔、手孔、料孔、风门、烟门等与大气相通的设施进行自然通风。

B.必要时,可采取强制通风。

C.采用管道送风时,送风前应对管道内介质和风源进行分析确认。

D.禁止向受限空间充氧气或富氧空气。

5)监测A.作业前30分钟内,作业单位应对受限空间进行气体采样分析,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

B.分析仪器应在校验有效期内,使用前应保证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C.采样点应有代表性,容积较大的受限空间,应采取上、中、下各部位取样。

D.作业中应定时监测,至少每2小时监测一次,如监测分析结果有明显变化,则应加大监测频率;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应重新进行监测分析,对可能释放有害物质的受限空间,应连续监测。

情况异常时应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人员,经对现场处理,并取样分析合格后方可恢复作业。

E.涂刷具有挥发性溶剂的涂料时,应做连续分析,并采取强制通风措施。

F.采样人员深入或探入受限空间采样时应采取4.6中规定的防护措施。

6)个体防护措施受限空间经清洗或置换不能达到4.3的要求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方可作业。

A.在缺氧或有毒的受限空间作业时,应佩戴隔离式防护面具,必要时作业人员应拴带救生绳。

B.在易燃易爆的受限空间作业时,应穿防静电工作服、工作鞋,使用防爆型低压灯具及不发生火花的工具。

C.在有酸碱等腐蚀性介质的受限空间作业时,应穿戴好防酸碱工作服、工作鞋、手套等护品。

D.在产生噪声的受限空间作业时,应配戴耳塞或耳罩等防噪声护具。

7)照明及用电安全A.受限空间照明电压应小于等于36V,在潮湿容器、狭小容器内作业电压应小于等于12V。

B.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作业或进行电焊作业时,应配备漏电保护器。

在潮湿容器中,作业人员应站在绝缘板上,同时保证金属容器接地可靠。

C.临时用电应办理用电手续,按GB/T 13869 规定架设和拆除。

8)监护A.受限空间作业,在受限空间外应设有专人监护。

B.进入受限空间前,监护人应会同作业人员检查安全措施,统一联系信号。

C.在风险较大的受限空间作业,应增设监护人员,并随时保持与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的联络。

D.监护人员不得脱离岗位,并应掌握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的人数和身份,对人员和工器具进行清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