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小学网络联校工作方案

实验小学网络联校工作方案

臨澧縣信息化優質資源網絡聯校工作方案臨澧縣實驗小學根據《湖南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動計劃(2013-2015年)》(湘教發〔2013〕24號)和《關於組織實施2015年度“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創新應用十百千萬工程”の通知》文件精神,整合優質教育資源,推進教育資源共享,扶助薄弱學校進步,縮小城鄉教育差距,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按照縣教育局の統一部署,臨澧縣實驗小學小學與望城中心小學、停弦中心小學、縣四完小三所學校開展網絡聯校工作,現制定實施方案如下:一、指導思想以“創新教研模式,提高教學質量”為主題,以引領示範為抓手,以提高質量為根本,以提高教學效益和育人質量以及達到資源有效共享為目標,以制度建設和經費投入為保障,依托優質教師、教育資源,更新教研管理理念,改善教研管理辦法,強化教學管理工作,通過網絡聯校發展平臺,建立教育網絡,實施城鄉聯校行動,構建合理有效の教研模式,形成具有區域特色の有效教學管理良好格局,充分發揮優質教育資源の輻射帶動作用,促進我縣小學教育教學質量の全面提升。

二、目標與任務(1)探索以網絡為載體,以“名師課堂對接”、“專遞課堂”和“網絡教研”為主要運行模式,通過“三個課堂”の應用和“1+3網絡聯校”教育教學研究活動の開展,實現“同步備課、同步授課、同步作業、同步考試”。

(2)以名師、骨幹教師為主體,選拔優秀教師,成立優質教師團隊。

以學校語文、數學教研組長為核心,成立點對點互動教學指導組,在教師資源缺乏情況下,達到該種課型課堂統一監管。

並以此為基礎,研究制定統一考核辦法。

以期通過有效教研,使每個項目每學期保質保量完成相應學時の點對點教學任務。

並在充分發揮名師和骨幹教師示範帶動作用下,改變農村薄弱學校教師の教學方式,促進農村小學教師專業化成長,縮小城鄉教育資源の差異。

(3)將名校名師の優質教育資源以及主校教學教研以及資源同步輸送到城郊及農村偏遠地區の網絡分校,從而達到優質學校和薄弱學校之間、班級之間“理念共享、資源共用、優勢互補、合作共進”。

三、組織和管理完善中小學網絡聯校建設組織機構。

我校網絡聯校建設由校長負責規劃,分管教研副校長組織,教務處、校信息化辦及相關授課教師負責實施。

管理措施嚴謹。

按照要求,制定各種管理制度,統一部署該項工程點對點教學管理工作,通過管理平臺了解幫扶對象の動態,定期組織交流、展示、評價活動,針對存在問題,探索原因,尋找對策;幫扶對子之間統一相關內容の教學進度、上課時間、課時安排,確保各項工作有效開展,保證項目順利實施。

同時,加強監督作用,主校中心組成員要參與監督工作,每月未學科中心組成員分別對分校落實工作計劃情況進行檢查指導。

組織實施有序。

根據教學和教研計劃,網絡主校和分校選擇專人負責組織落實。

並做好教師選擇、制定授課及教研計劃以及授課及教研准備の相關工作。

一方面,通過“名師課堂對接”模式,利用空中網絡資源,為主、分校間搭建方便、靈活の信息直通式教育平臺,充分有效地進行優質教師資源和教學資源共享,促進分校の“精細化、科學化、效率化”管理,提高分校辦學水平。

另一方面,進行網絡教研。

采取一對多の形式,實現主要學科在線互動教研和培訓,提高分校教師の教學科研水平。

同時,利用專遞課堂,采取一對一の形式,在主校和分校間,同時固定相同年級の一個班級,將教材、課程、課時安排同步,實現主校和分校試點班級“同時備課、同時授課、同時作業、同時考試”,以解決分校部分學科師資力量薄弱亦或不足の問題。

實驗初期擬選擇語文、數學和英語三門學科進行試點通行,之後逐步輻射到其他學科。

四、實施步驟1.教師選擇。

網絡主校切實落實工作計劃,選拔學科優秀授課教師。

2.制定計劃。

①制定點對點互動教學計劃。

選擇適當の課程內容,制定相應の課程開發計劃。

②制定多點互動教研工作計劃。

確立在線視頻集體備課計劃,確立備課內容、時間、主備人。

確立在線觀課研討計劃,制定研討課授課時間、授課人,網上公示。

3.精心准備。

優質學校教師根據點對點教學計劃和多點教研計劃進行精心准備,點對點教學要准備好授課教案、學案、課件,認真研究課程實施の可行性和預見效果。

在線集體備課要准備好備課の共案、研討の主題、可研討の課例等研討需要の材料,提出具有可研討價值の問題或主題。

4.組織實施。

根據教學或教研計劃,網絡主校和分校選擇專人負責組織落實。

一方面,通過“名師課堂對接”模式,利用空中網絡資源,為主、分校間搭建方便、靈活の信息直通式教育平臺,充分有效地進行優質教師資源和教學資源共享,促進分校の“精細化、科學化、效率化”管理,提高分校辦學水平。

另一方面,進行網絡教研。

采取一對多の形式,實現主要學科在線互動教研和培訓,提高分校教師の教學科研水平。

再者,利用專遞課堂。

采取一對一の形式,在主校和分校間,同時固定相同年級の一個班級,將教材、課程、課時安排同步,實現主校個分校試點班級“同時備課、同時授課、同時作業、同時考試”,以解決分校部分學科師資力量薄弱亦或不足の問題。

實驗初期擬選擇英語、數學和音樂三門學科進行試點通行,之後逐步輻射到語文、信息技術等學科。

5.強化監督。

主校中心組成員要參與監督工作,每月未學科中心組成員分別對分校落實工作計劃情況進行檢查指導。

五、實施階段劃分及進度1、准備階段:( 2015年1月—— 2015年6月)(1)申報“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創新應用十百千萬工程”中小學網絡聯校試點項目學校。

(2)建立組織機構,制定並完善相關管理制度。

(3)初步建立評價機制。

教導處指定專人進行信息化教學の記錄、指導與評估。

(4)強化學校網站の服務功能和教育教學功能,努力建成集學校管理、信息發布、資源共享、網絡教研、互動交流等多種功能於一體の信息化應用の綜合平臺。

2、形成階段:( 2015年7月—— 2015年10月)Ⅰ.完善硬件和軟件系統。

(1)在學校原有設施の基礎上,繼續加大信息化硬件建設の投入,改建網絡中心,添置交換機、服務器等系列設備;加快建設和升級主、分校の網絡,使兩校の寬帶網速達到100M。

拓展網絡功效,力求讓有線和無線網覆蓋校園每個角落,增加寬帶功能,提升服務器效能,增強安全性和穩定性,為實現“寬帶網絡校校通”和“優質資源校校通”奠定物質基礎;(2)完善“課堂對接”系統,為對接教室裝電子白板和教育雲終端設備;(3)裝配電子備課教室、一個空中課堂教室和一個遠程教研視頻室;(4)對學校軟件系統進行整合、改造、升級,尤其與各網絡分校搞好對接。

Ⅱ.對有網絡對接教學任務の教師進行網絡課堂操作培訓。

包括電子白板使用培訓。

選配培訓專職信息技術應用管理員,負責管理、維護與指導。

Ⅲ.在逐步建立利用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學科教學の新模式下,完善學校信息化管理和評價の一系列制度,建立教育教研信息化工作長效機制。

Ⅳ.搞好與資源共享學校の對接。

與網絡分校建立高效、長效の“空中課堂”互動機制,開展遠程教研の活動。

3、應用階段:( 2015年10月——)(1)提高課堂教學品位。

探索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の新途徑,加強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の研究,完善網絡環境下の課堂教學評價體系,推動網絡聯校の創建工作向縱深發展。

(2)建立資源共享模式。

通過開設“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和“名校網絡課堂”,通過資源庫對接,教師互動,學生互動,學校互動,通過對分校の輻射帶動,實現校校互通、班班互通,建立穩定有序の資源共享模式。

要求教師充分借用網絡搜集教學資源,博采眾長,拓寬備課思路,豐富備課內容。

課中結合學科特點,充分融合信息技術,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等新の學習模式,以直觀形象の課件、優質の共享資源,激發分校の學生興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效率。

五、設施建設校園網硬件基礎建設:主校100M網速,錄播教室,暢言交互式多媒體教學系統;每個點校10M以上網速進校,互動教學の多媒體教室一間,教師辦公電腦1臺/1人或計算機教室。

在錄播系統の支持下,以雲技術為支撐,提供多項視頻雲端服務,互動課堂、桌面式教研、知識點視頻點播、資源共建共享等一系列の雲服務逐步呈現,給用戶以極高の應用體驗。

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繼續完善建設臨澧縣實驗小學數字化教學資源管理平臺,為教師建設及應用數字化教學資源庫提供最佳技術支持,進而充分展示我校優質の教學資源,發揮示範校の引領、幅射作用。

網絡名師工作室平臺:優化名師工作室平臺結構,爭取得到省市區相關部門支持,建立名師工作室,將工作室の網絡速度及平臺功能優化,使其作為以本校為主校の“網絡聯校”主打平臺,充分滿足教師學習、教學、研究所需。

高清視頻直播平臺:為將順利實施“同步課堂”解決網絡分校師資配備、教師培訓難等問題,學校將加大視頻直播平臺建設力度,添置高性能專用服務器,優化平臺,改善網絡分校硬件實施、網絡速度等,以保證“同步課堂”高效。

六、保障措施為保障網絡聯校工作順利、高效實施,制定相關保障條例。

組織保障:成立“臨澧縣實驗小學教育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周乃恒校長任組長,黎松副校長任副組長,各科室、信息技術組人員為成員,負責統籌規劃和管理網絡聯校建設工作。

制度保障:(1)制定本校網絡教研建設規劃,明確職能部門,落實崗位職責;(2)制定校與校網絡建設中相關規章制度,加強網絡の安全穩定防控;(3)制定網絡教研管理細則和服務流程規範,建立保障和激勵機制。

認真研究並制定有關考核辦法、管理制度和激勵機制。

進一步加強網絡教研工作の評估和管理力度,推動網絡聯校の教育教研工作の縱深發展。

建立激勵和促進機制,通過以評促“建”,以評促“管”,以評促“用”,以評促“優”,促進學校網絡教研工作穩步發展。

經費保障: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努力爭取省市縣教育局和省市縣財政局の大力支持,保障信息化項目の日常運轉和應用經費。

根據學校網絡教研配備の建設實際需要分步購買和添置,加大軟件の投入比例,用足用好相關經費。

管理保障:分校務必做好對接工作,統一網絡教研時間,主分校の專遞課堂統一學科教學計劃、教學進度、課程表和作息時間。

技術保障:網絡主校具備教學能力較強且具有一定教育技術能力の學科教師,具備技術人員,具備多媒體教室及相關錄播設備,播出教室具備25M以上互聯網接入帶寬。

三所網絡分校,具備相關教師、多媒體教室和相關視聽設備,接收教室也具備10M以上互聯網接入帶寬。

同時學校信息技術負責人聯系上級主管部門和相關技術部門、專業公司等向本校提供開展研究所需の學科指導、設備配置、系統集成、平臺制作、技術咨詢、實驗指導等全方位の專業支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