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技术导论 考试总结

生物技术导论 考试总结

名词解释:
1、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生物技术是应用自然科学与工程学原理,依靠生物性成分的作用将原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或用以服
务社会的技术。

2、基因组(genome):基因组是一种生物体或个体细胞所具有的一套完整的基因以及非基因的DNA序列。

生物的基因组一般以染色体
的形式存在于细胞或细胞核中。

3、抗体(antibody):抗体是由抗原刺激B细胞经分化增殖形成的浆细胞合成和分泌的,是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并具有多方面
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4、肿瘤(tumor):肿瘤是由异常增殖而形成的细胞群,它们的基本特征是细胞增殖与凋亡失控,扩张性增生形成新生物。

5、基因重组(gene recombination):就是在体外,将不同的基因通过切割、连接,形成杂合片段,插入到合适的载体上形成重组分子,
转化到宿主细胞中。

6、治疗性克隆(therapeutic cloning):是指出于治疗目的而克隆人的胚胎,提取胚胎干细胞,并使干细胞定向发育,培育出健康的、可
以修复或替代坏死受损细胞、组织和器官,通过这些被培养出来的组织细胞或器官的移植而治疗疾病。

7、干细胞(stem cell):干细胞是来自于胚胎、胎儿或成体内具有在一定条件下无限自我更新与增殖分化能力的一类细胞,能产生表现
型与基因型和自我完全相同的子细胞,也能产生组成机体组织、器官的已特化的细胞,同时还能分化为祖细胞。

选择:
1、免疫细胞主要包括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和裸细胞。

2、获得性免疫的特点:具有特异性、多样性及记忆性。

3、HIV繁殖的关键步骤:蛋白质的合成、病毒基因核酸的复制。

4、基因扩增、基因测序和基因重组是三位一体的实验方法,构成了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基础。

5、在传统的基因重组中,需要三大工具:限制性内切酶、连接酶和载体。

6、外源DNA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包括:转化、转染、接合以及电穿孔和显微注射等。

7、干细胞培养的基本方法:悬滴培养法、培养瓶培养法、旋转管培养法、灌注小室培养法、培养板培养法。

填空:
1、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2、AIDS: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3、我国艾滋病疫情处于总体低流行、特定人群和局部地区高流行的态势。

4、一种物质对某一机体是否具有免疫原性与该物质的三个特征有关:异物性、分子的大小、分子的化学结构。

5、艾滋病的临床反应:急性HIV感染期、无症状HIV潜伏期、艾滋病期。

简答:
1、病毒的特征:1)形态极小,能通过细菌滤器,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2)无细胞结构,有大分子特征,其主要成分为核酸和蛋白质,并且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3)既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质和核酸合成酶系,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组分;4)在宿主细胞的协助下,以核酸和蛋白质等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5)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状态存在,可形成结晶,并长期保持其侵染活力;6)对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7)有些病毒的核酸还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并诱发潜伏性感染。

(7选5)
2、艾滋病的预防措施:针对不同的艾滋病易感场所,有效的艾滋病预防措施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四种:1)一般预防措施,包括健康教育、输血筛选策略、避孕套的使用、针具交换、美沙酮维持法;2)免疫接种,有效的疫苗不仅可以诱导出中和抗体,还可以产生细胞介质的细胞免疫应答,才能阻止感染的建立,或阻断游离的或与细胞结合的病毒的传播。

3)病人、接触者及其直接接触环境的管理,我国法律规定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主要在社区进行管理。

4)国境检疫。

3、传统的基因重组技术的基本步骤:1)DNA的限制性酶切反应;2)DNA片段的连接反应;3)重组DNA分子的转化;4)转化细胞的扩增培养;5)重组子的筛选与鉴定。

4、纳米生物学的两个含义:一方面是用先进的物理学、纳米科技手段研究生物学基本问题,即基于纳米技术的生物学;另一方面是向生
命学习,开创发展纳米科技的新思路和新方向,即基于生物学的纳米科技研究。

5、自体干细胞移植的主要步骤:1)先用大剂量的放、化疗将骨髓中癌变造血细胞摧毁;2)取病人本身少量的正常的干细胞在体外大量扩增;3)再将其移植至病人的骨髓中;4)正常的干细胞在病人体内自我更新;5)并且分化出各种所需的正常血细胞,最后病人康复。

论述:
1、治疗性克隆的步骤:1)首先取病人体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成熟受体卵母细胞;2)在早期胚胎形成后,从中分离获得人ES细胞;3)对ES细胞进行基因修饰和定向分化研究;4)将定向分化后的细胞移植给病人。

2、治疗性克隆的意义:1)这种细胞不会引起移植排斥反应,能使患者恢复已丧失的或有障碍的生理功能,而达到治愈的目的;2)治疗性克隆技术将大大地推动医学革命,改变传统的治疗手段,攻克目前无法治愈的疑难病症;3)将开创一个全新的医学研究领域,可以为解除人类的病痛提供无限的可能性。

3、治疗性克隆的三条原则:1)取得的材料卵子、体细胞,必须是自愿的,不能是骗来的,不能是买来的,提供者有知情权;2)胚胎细胞保留时间不能超过14天,超过了,就被视为动机不纯,有克隆人之嫌;3)不能将克隆的胚胎细胞植入人体子宫。

补充:
1、从生物学角度看,生命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组成的多分子、多层次的复杂体系,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繁殖后代以及对外界产生应答的能力,是一种过程,是一种现象。

2、林奈分类等级结构,按进化上的亲缘关系,以外部形态结构为主,将同源性归纳在一起进行分类,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

人属于动物界、脊椎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人种。

3、中国古代的《黄帝内经》是最早的医药典籍。

4、基因的定义是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序列。

5、组成DNA的碱基共有四种:2个嘧啶碱基,分别为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2个嘌呤碱基,分别为腺嘌呤(A)和鸟嘌呤(G)。

DNA碱基组成的规律:1)A=T;2)C=G;3)A+C=G+T;4)A+G=C+T。

DNA碱基是靠氢键连接的,A、T之间形成2个氢键,C、T之间形成3个氢键。

6、DNA的二级结构是指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7、遗传学的中心法则:1)DNA的复制:遗传信息从DNA->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2)DNA的转录:遗传信息从DNA->RNA;3)翻译:遗传信息从RNA->蛋白质。

8、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主要研究是完成人体23对染色体的全部基因的遗传图谱和物理图谱,完成23对染色体上全部碱基的序列的测定。

9、端粒和端粒酶与细胞的衰老、永生化和癌变有着密切的关系。

端粒的长度与细胞寿命密切相关,端粒缩短是细胞衰老的一个普遍现象。

10、肿瘤生物治疗定义为:利用某些生物学物质或采取某些措施直接地修饰宿主与肿瘤的相互关系,
改变宿主对肿瘤的生物反应状态,使之有利于宿主,不利于肿瘤细胞而产生治疗效应的肿瘤治疗方法。

11、五大生物治疗技术:淋巴因子和细胞因子技术、免疫活性细胞过继回输技术、单克隆抗体及其偶联生物技术、肿瘤疫苗技术以及基因治疗技术。

12、细胞克隆是指由同一个祖先细胞通过无性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纯细胞系是指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从而决定了每个细胞由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是彼此相同的。

13、干细胞工程:是指在体外对干细胞进行操作,包括体外增殖、定向诱导、横向分化、基因修饰和组织成形等。

1. 人体必须的八种氨基酸:“一两色素本来淡些”(异亮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蛋氨酸(甲硫氨酸)、缬氨酸)。

婴儿需加组氨酸和精氨酸两种半必须氨基酸。

2. 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的作用力:非共价键(氢键,离子键),范德华引力,疏水键(疏水基团相互作用)
3.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植物学细胞有细胞壁,有叶绿体,有中央液泡而动物细胞没有这三个。

4. 分裂间期:G1 期,S 期和G2 期总称为:分裂间期
5. 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区别,细胞凋亡:细胞变圆,与周围细胞脱开;核染色质凝聚;细胞膜内陷;细胞分为一个个小体;被周围细胞吞噬;细胞坏死:细胞外形不规则变化;核膜塌陷,溶酶体破坏;细胞膜破裂;胞浆外溢;引起周围炎症反应。

6.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脱分化或不走向分化,返回和持续细胞分裂周期。

○2快速(无限)增殖○3失去接触抑制○4对生长因子需求降低○5转移
7.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苯丙酮尿症(PKU),纤维性囊泡化(CF),镰刀状贫血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亨廷顿氏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X-染色体遗传病:血友病,红绿色盲,肌营养不良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