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备课 六年级禁毒防艾教案

电子备课 六年级禁毒防艾教案

(五)参与有组织的国际贩毒活动的。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二百克以上不满一千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不满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全班交流:
3、教师指导:
三、远离毒品:
1、给自己设立人生目标。因为有了目标,你知道自己未来想要什么,要怎样为此奋斗。设立目标还可以为你提高自信。
2、和你爱的人待在一起。和家人、朋友的关系好,能帮你抵制毒品的诱惑。
3、一开始就不要尝试。如果有人给你毒品,直接拒绝然后走开。如果因为对方是朋友,觉得不好拒绝,那就反过来想想,真正的朋友应该尊重你,就算你拒绝毒品,他们也应该支持你,不强迫你做任何不想做的事。如果他们真的强迫你,那你应该换换朋友了。
裁判结果被告人李风某犯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
三、教师小结:
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由于吸食毒品,导致家破人亡。
毒品危害甚烈,祸国殃民,一朝染毒,断送前程。
板书设计
备课年级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六年级上册
教学进度
第二单元第4节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吸毒的原因
备课教师
何成静
课前准备
收集相关知识。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毒品犯罪的处罚
备课教师
何成静
课前准备
教学目标
了解毒品犯罪涉及的相关法律,知道毒品犯罪会受到严厉的处罚。
教学
重难点
了解毒品犯罪的相关法律。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根据刑法的规定,毒品犯罪包括以下:
一、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第三百四十七条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
二、认识毒品的特征:
1、就故事中的吸毒事件进行归纳:
2:明确毒品特征:
毒品的基本特征包括药物依赖性、非法性和危害性。这三个方面,是某些物质之所以被称为“毒品”的不可或缺的属性。
(一)依赖性或成瘾性
俗称“药瘾”,它是指反复或周期性的用药后所引起的人体对药品的心理上或生理上的或兼而有之的一种依赖状态,表现出一种强迫性的或非强迫性的要连续或定期地用药行为和其他反应。依赖性包括心理(精神)依赖性和生理(身体)依赖性,是导致滥用的主要原因。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一)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
(二)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集团的首要分子;
(三)武装掩护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
(四)以暴力抗拒检查、拘留、逮捕,情节严重的;
板书设计
备课年级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六年级上册
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第2节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毒品的特征
备课教师
何成静
课前准备
收集身边有关毒品的故事。
教学目标
1、了解毒品的三大特征。
2、知道毒品是不可接触的。
教学
重难点
了解毒品的特征。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学生就身边的故事进行讲述,教师适当插入讲述。
教育缺失、容易被人带偏。在我国,父母的教育一般都是针对学习,追求好成绩,鲜有针对成长之路的安全,如性、毒品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孩子们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加上年纪轻、阅历浅,对毒品以及危害并不是很清楚,防范之心必然很淡。
盲目跟风、追求新潮个性。青少年群体的好奇心往往要比成年人更胜,他们的自控能力不强,无法像成年人一样把握自我,这样的他们极其的缺乏主见,总是喜爱跟从绝大多数人的选择,人云亦云。
那么,什么是毒品呢?
2、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毒品,那什么是毒品呢?毒品都有那些呢?谁能说一说呢?(指名回答)
鸦片、海洛因
学生:我查找过的资料,毒品,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品和精神药品。
学生:我们经常见到和听到的最主要的毒品好像有鸦片、吗啡、海洛因、摇头丸、可卡因、大麻等。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备课年级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六年级上册
教学进度
第三单元第6节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毒品犯罪
备课教师
何成静
课前准备
教学目标
了解毒品犯罪的概念,知道有关毒品犯罪的相关法律。
教学
重难点
了解毒品犯罪。知道相关法律。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一、毒品犯罪是指违反国家和国际有关禁毒法律、法规,破坏毒品管制活动,应该受到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
《麻醉药品及精神药品品种目录》中列明了121种麻醉药品和130种精神药品。毒品通常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两大类。其中最常见的主要是麻醉药品类中的大麻类、鸦片类和可卡因类。
毒品一般是指使人形成瘾癖的药物,这里的药物一词是个广义的概念,主要指吸毒者滥用的鸦片、海洛因、冰毒等,还包括具有依赖性的天然植物、烟、酒和溶剂等,与医疗用药物是不同的概念。
心理依赖性是指多次反复使用毒品后,使人产生的愉快满足的欣快感觉,这种心理上的欣快感觉,导致吸毒者在心理上形成对所吸食毒品的强烈渴求和连续不断地吸食毒品的强烈欲望,继而引发强迫用药行为,以获得不断满足的心理。
生理依赖性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对长期使用依赖性药物后所产生的一种身体适应状态。
(二)非法性
“非法”是针对“合法”而言的,依法合理使用就是药品,非法滥用就是毒品。一切涉毒行为都是违法的。
教学进度
第二单元第5节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远离毒品、拒绝毒品
备课教师
何成静
课前准备
教学目标
拒绝毒品诱惑,拥抱阳光生活,争做积极进取好少年。
教学
重难点
寻找最合适的方法,远离毒品,拒绝毒品。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毒品有哪些危害?
请学生回答。
二、我们该如何远离毒品?
1、请同学们讨论:
(三)危害性
吸毒是人类社会的一大公害。吸毒不仅影响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而且严重危害社会和家庭。吸毒是一种不良行为,也是一种严重的疾病。
二、毒品特征的关系:
毒品的四个特征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其中,依赖性和耐受性是毒品区别于其它毒物的自然特征;由此产生的对吸毒者本人、家庭及社会的巨大危害则是毒品的后果特征;为了消除毒品的危害,法律必须要规范和限制人们对这一类化学物质的生产、制造、销售和使用,对涉及毒品的违法犯罪活动严加惩处。因此,非法性是毒品的法律特征。
教学目标
了解吸毒的原因,教育学生从小要树立理想,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抵御不良思想的侵袭。
教学
重难点了解毒品的原因。 Nhomakorabea课时安排
1课时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故事导入。
二、吸毒的原因:
1. 好奇心驱使:
调查报告中占第一位的原因就是“体会感觉”、“抽着玩玩”、“试一试”、“尝新鲜”。这种“试一试”的念头往往就是走吸毒不归路的开端。
案例二、
基本案情被告人李风某,男,1983年4月16日出生,汉族,小学文化,系江西省余干县人。
2015年9月9日17时30份许,被告人李风某乘坐石狮开往泰州的车牌为闽CY9721的大巴车,在车上其因吸毒产生他人侵犯其妻子的幻觉,随后用车上的灭火器随意殴打被害人丁某某、李某,致该二人受伤。经鉴定,丁某某、李某的伤势均为轻微伤。本案民事部分已调解,并得到被害人谅解。
学生:许多药品如果服用不当也会变成精神毒品呢!常见的有“舒乐安定片”、“安非他明”、含可待因的“止咳糖浆”等。目前,这一类毒品因作为医药品经常使用于疾病治疗方面,所以常常被人们忽略,放松警惕,导致长期服用,形成毒癖,危害自身健康。
二、毒品概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5.环境影响:
多见于家庭亲友,所谓近墨者黑。
6.负面生活事件影响:
对于感情脆弱、意志薄弱的人更容易发生。夫妻感情不和、失恋、父母离异、事业受挫、经营破产、失业待业等引起的苦闷、情绪低落,以毒麻醉,解脱苦恼。
7.医源性成瘾:
由于国家对于麻醉品控制较多,现在医源性阿片类药物成瘾已不多见。
四、教师小结:
1、其他原因:
二、毒品犯罪有哪些特征?
毒品犯罪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毒品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社会危害性;
(2)毒品犯罪是触犯刑法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
(3)毒品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处罚性。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备课年级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六年级上册
教学进度
第三单元第7节第1课时
2、寻找刺激:
吸毒时髦、气派、富有,特别是一些先富起来的个体老板,认为该享受的全体验过了,抽一口,不枉来一世。可这一抽上,富有很快变成贫穷,百万富翁沦为乞丐多不胜数。
3、逆反心理:
有人为吸毒者作戒毒榜样,导致吸毒后戒不了;有的被激将而吸毒,特别是个性极强的人往往被自信心所蒙蔽。
4.被欺骗、引诱:
不少吸毒者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欺骗吸毒,几次后找到了欣快感而无法自拔。不少毒贩为扩大毒网,经常利用青年学生的无知多方引诱。
二、毒品的危害:
1、毒品给自己、家庭和社会乃至国家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并且青少年已成为毒品的主要受害者。据国家禁毒委员会统计,目前我国的吸毒者中,35岁以下青少年占全部吸毒者的85·1%.青少年吸毒的原因复杂多样,如不健康心理、好奇、同伴和朋友的劝诱、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等。但对毒品无知,是他们误入毒海的一个最常见的原因,同学们把你查到的有关内容说一说,让大家一起来了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