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8个要认的字;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教给学生简单的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使学生从中年级起步就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爱鸟热情,使学生懂得既要爱鸟,也要会爱鸟。
教学重点:
抓住点词句,边读边想象,理解课重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斜刺里”。
理解句子:“它的声音里满含着清脆和柔美,唱的时候,好象“自然”也含笑着倾听一般。
”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孩子们,你们看(放课件)明媚的阳光倾洒大地,葱翠的树木生机盎然,在这一片好景致中,一只小鸟跃上枝头,放声歌唱(课件演示鸟叫声)大家觉得这鸟叫声怎么样?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随着这婉转悠扬的鸟叫声走进一片小树林,认识这只会唱歌的小鸟。
(板书:一只小鸟。
)请孩子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这只小鸟身上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孩子们打开课本第58页,自由读课文。
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巡视)
2、检查预习。
(课件出示:啁啾、树隙、弹子、倾听、跌下来、衔上巢去、觅食、斜刺里、抖刷抖刷翎毛)
“啁啾”“树隙”让学生读准字音。
“弹”让学生说出另外一个字音。
“衔”字让学生说说是怎么记住的?“斜刺里”结合课文插图理解词义。
3、检查读课文。
4、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初步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
三、读中悟情,感化心灵
(一)抓空白,重朗读,体会欢愉心情
1、学生自由读1、2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呢?并画相关的句子。
2、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快乐。
3、学生有可能找出这个句子,(课件出示):“它的羽毛还未丰满,不能远飞,每天只能在巢里啁啾着,和两只老鸟说着话儿,他们都觉得非常的快乐”
理解“啁啾”一词的意思,并引导学生想象:它们会说什么?从而体会小鸟一家三口其乐融
融的幸福生活,小鸟是多么的快乐。
4、指导朗读。
5、学生也有可能找出这个句子,(课件出示):“它探出头来一望,看见了那灿烂的阳光,葱绿的树木,大地上一片好景致。
它的小脑子里忽然充满了新意,抖刷抖刷翎毛,飞到枝子上,放出那赞美自然的歌声来。
”
换词理解“景致”的意思,再次引导学生想象:小鸟都看到了怎样的好景致?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小鸟生活在这么美丽的大自然中,它是多么的快乐。
6、指导朗读。
7、看见这么美好的景致,小鸟放出了赞美大自然的歌声来。
课文里是怎样形容小鸟的歌声?(课件出示句子):它的声音里满含着清脆和柔美,唱的时候,好像“自然”也含笑着倾听一般。
理解“自然”的意思,再联系上文“景致”一词,引导学生第三次想象:大自然中的那些景物在听小鸟歌唱?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小鸟因大自然的美妙而歌唱,大自然因小鸟的歌声而陶醉,小鸟和大自然构成了一幅多么美好和谐的图画啊!
8、指导朗读。
(二)、抠词语,重感悟,感受悲凉心情
1、学生默读3---6自然段,边读边想:小鸟后来变成了什么样呢?并画出相关的句子。
2、指名回答。
(教师相机板书:可怜)(课件出示句子):“它正要发声,忽然啪的一声,一个弹子从下面射来,它一翻身从树上跌了下去。
”
“它的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落到地上来”
抓重点词“跌”、“一滴一滴”、“落”体会小鸟的可怜。
3、指导朗读。
4、小鸟伤得这么重多么可怜,血都落到地上来了,小鸟也落到地上吗?(课件出示句子):“斜刺里两只老鸟箭也似的飞来,接住了它,衔上巢去。
”
5、从这句话里你们读懂了什么?(在这儿,不强求让学生必须领悟到老鸟与小鸟之间伟大的亲情,只要孩子们能领会到老鸟看到小鸟处于危险境地时的担心、急切以及对孩子那本能的爱即可。
)
(三)、探结局,重猜想,孕育关爱真情
1、引导学生想象:从此那歌声便消失了,孩子们猜一猜小鸟后来怎么样了?
2、这些孩子原本时不时想伤害它呢?难道他们不喜欢小鸟吗?
抓重点词“天天”来体会孩子们原本是喜欢小鸟的。
3、讨论:怎样才是真正的爱小鸟呢?(教师相机板书:会爱)
四、课外拓展,升华情感
齐读白居易的诗《鸟》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五、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一只小鸟
快乐------------ 可怜
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