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主任治疗外伤性腰腿痛临床经验整理(2008)高明,副主任中医师,松原市中医院副院长,兼松原市中医院传统疗法治疗中心主任。
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养生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医学会第八届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专科分会委员、吉林省医师协会第一届骨科医师分会委员、吉林省医药教育集团常务理事、吉林省医学会卫生学会笫一届理事会常委、松原市医学会理事、松原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松原市优秀青年中医、宇江区首届“十佳”青年。
高明副院长早年毕业于长春中医学院,从事骨科临床工作20余年,学贯中西,在骨伤与筋伤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我们有幸跟其学习,受益匪浅, 现将其治疗外伤性腰腿疼的经验整理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外伤性腰腿疼,系指山于不同原因损伤所引起的腰部疼痛,包括现代医学的急性腰扭伤、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腰椎压缩性骨折。
腰部受外力作用如跌仆、坠堕、闪挫、负重等作用而造成腰部损伤,或伤筋或损骨,因脉络受损,血瘀气滞,腰痛骤作,疼痛剧烈刺痛或胀痛,痛有定处,不敢府卧转侧, 动则痛其,疼痛难忍并向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至小腿或足底部。
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则曰久痹阻,肝主筋肾主骨,筋骨病久则渐伤及肝肾而呈肝肾两虚,风寒湿三气乘虚袭于经络肌肉关节之间而为患,症状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缠绵日久。
2辨证分型根据其病因病机将该病分为急性发作型,慢性迁延型二型。
急性发作型:有明显腰部外伤史,腰部疼痛不能转侧,活动时疼痛加剧,局部压痛,伴有腰、臀部或下肢牵涉痛,棋者腹部肿胀,大小便不利,舌红或紫暗,苔薄黄,脉弦紧或涩。
慢性迁延型:多见于有急性腰腿痛病史,遗留腰痛腿痛,腰背酸痛乏力,或下肢麻木,不能耐久,腰脊活动轻度受限或正常,时轻时重,反复发作,行绵日久,症状发作或与劳累有关,或遇寒冷加重,有腰部固定痛者,也有腰背及双下肢交替痛,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3中药内治3、1急性发作期治宜攻下散瘀,活血止痛。
方用经验方活血通络汤。
药用大黄30. 土虫15 g、槟榔6g。
若局部瘀血肿痛严重者,原方加当归13 g、丹参20 g、乳香15 g.没药15 g:若合并腹胀,大小便不通者,原方加枳壳15 . 厚朴12 g、木通10 g.车前子10 go若下肢牵掣疼痛严重者,原方加黃茂50 g、地龙12 g、木瓜15 g牛膝10g。
方中重用大黃味苦气寒入血分,荡涤凝瘀败血,为方中君药;土虫破血逐瘀,专治折伤腰痛,槟榔行气消积,与大黄相配则可使瘀血去,经络通,共为臣药。
局部瘀血肿痛,则加用活络效灵丹,方中当归补血活血,丹参活血祛瘀,乳香没药行气活血,舒筋活络止痛。
腹胀大小便不通者加用枳壳、厚朴通腑消积,散满除胀,木通、车前子通利小便。
下肢掣疼痛严重者加用益气通经之黄罠、地龙、木瓜、牛膝。
中成药:活血散、正骨紫金丹。
3、2慢性迁延期治宜益气温经,驱风通络,和营止痛。
自拟益气通络汤。
药用黄罠20 g.独活10 g、羌活10 g.当归10g、白芍15.鸡血藤12 g、桑寄生15 g、杜仲10 g、牛膝10 g、威灵仙10 g、细辛4 g、制川乌6 g>全虫8 g、木瓜12 g、桂枝6 g、甘草6 go方中黃茂,性温、微苦,入脾、肺经。
具有健脾益气、温中升阳功效。
桂枝,性温、味苦,入肝经。
有温经通络,和营卫的功效。
白芍,性凉,甘平,入肝肾心经。
有养血活血,柔肝养筋作用。
羌活辛苦而温功能散风寒而胜湿邪,入足少阴肾经走筋骨,以驱除在里之邪,专治邪犯筋脉之肢体疼痛,关节不利之痹痛。
独活辛苦而温,祛风湿、止痹痛;细辛发散阴经风寒,搜剔筋骨风湿并止痛;杜仲味甘微辛而气温,入肝肾经。
甘温补肝肾之阳,微辛和畅气血之滞,气血无滞则筋脉舒畅,肝肾阳复则筋骨自健。
牛膝味苦兼甘,善下行, 通而能补。
乃补益肝肾,通利关节的要药。
桑寄生味甘苦而气平偏温,入肝肾经。
甘补肝血而荣筋脉,温补肾阳而胜风寒,味苦以燥湿邪。
补肝肾、祛风湿;当归养血活血;威灵仙辛咸温,具辛散温通咸软之性,能祛风湿,通经络而止痹痛,专治肢体麻木,筋骨酸痛。
鸡血藤H•苦而气温,功能补血活血,用以血虚筋脉失荣而致的腰膝酸软,肢体麻木。
全虫辛温,入足厥阴肝经。
辛能散能行,通经络而驱肝风,经络通则肢体清宇。
木瓜味酸温入厥阴肝经,祛筋脉之湿而舒筋活络。
川乌大辛大热,具纯阳之性,功专助阳气,能大补命门真火,逐除风寒湿邪。
甘草性和而缓,能调和诸药,同时与白芍相伍益津化阴以缓筋脉之急乂能滋养气血。
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温经,驱风通络,和营止痛之功能。
中成药:双辽拐、补筋丸。
4中药外治4.1 正骨膏适用于急性发作期,以痛甚处为中心,7天更换1次。
4.2消炎膏适用于慢性恢复期,以痛甚处为中心,7天更换1次。
5功能锻炼功能锻炼在腰腿疼的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高师认为在采用药物内外治疗的同时,应将功能锻炼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
科学合理的功能锻炼既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舒筋利节,防止筋肉萎缩,乂能巩固药物治疗的效果,增强腰背肌肉强度,筋为骨用,增加腰部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减少腰腿疼复发和新的损伤发生。
对于急性发作型,高师主张功能锻炼应以卧床四肢功能锻炼为主,通过四肢的功能锻炼,可以增加全身的气血循环,同时山于损伤部位的相对静止,也为组织修复创造了条件。
对于慢性迁延型,则主要让患者采取主动锻炼方式。
动则使通,主动的功能锻炼能便气血充盈、濡养周身,经络调畅,肌肉韧带强健,提高抗病能力,重建腰部的稳定性在临床上取得更快更巩固的效果。
具体可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适当的锻炼方式。
6体会外伤性腰腿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已成为亚健康人群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若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其病程长缠绵不愈,直接影响工作及生活质量。
高师指出:在“整体辨证、筋骨并重、内外兼治”的原则指导下,针对外伤性腰腿疼的发病原因,病理变化,将本病分为急性发作型和慢性迁延型,针对各自病机采用不同的内服方药治疗,尤为关键。
急性发作外伤性腰腿疼,血瘀为局部主要病机,治以活血祛瘀为主;慢性迁延外伤性腰腿疼,应以驱除风寒湿为主。
内外药物治疗可以明显减轻或消除临床症状,同时功能锻炼在外伤性腰腿疼的治疗中也具有药物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奏,其气必虚”。
合理的伤肢关节活动与全身功能锻炼可有效改善血液与淋巴液循环,促进血肿、水肿的吸收和消散,使关节、筋络得到濡养,防止筋肉萎缩、关节僵硬、骨质疏松,有利于功能恢复。
同时功能锻炼应遵循渐进、长期、科学、有序的原则,在疼痛的急性期切忌使用按摩和过量的自主锻炼。
应以损伤以外的肢体运动来加强全身血脉的流通,否则可使气血愈瘀愈凝,筋脉拘急而加重病情。
麻子仁丸治疗截瘫患者便秘经验整理(2009)高明主任是松原市青年名中医,业医20余年,学验俱丰。
尤其善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
于难治性便秘一症,喜用麻子仁丸加减,每获良效,将其经验整理介绍如下:麻子仁丸一方岀自《伤寒论》,原方为“脾约”而设,高师用之加减化裁治疗截瘫患者便秘,疗效显著。
1基本方药火麻仁15g,桃仁13g,枳实10g,厚朴10g,大黃8g,当归1龍, 肉茨蓉15s黑芝麻2方义方中重用麻子仁质润多脂,滋脾润肠,润燥通便为君:大黃苦寒泻热,荡去体内积热,桃仁祛瘀润肠通便,油当归,黑芝麻润肠兼滋补阴血,共为臣;佐以枳实下气破结,厚朴行气除满,加强通泄之功;加肉就蓉温补肾阳,使阳气得充,助其攻下,为佐使之用。
全方攻补相兼,驱邪不伤正。
3加减热盛伤津,胃阴不足者,力口,北沙参、玄参、麦冬、生地;阳明府实加芒硝冲服,并大黄后下;浊气上犯中胶痞满者,加炒萝卜籽,炒槟榔,全瓜篓;腹痛明显加芍药;不欲饮食加砂仁、内金;小便不利加郁李仁。
典型病例秦某,男,54岁,2010年7月8日就诊,外伤性截瘫后便秘一年余, 症状时轻时重,大便干燥坚硬,排便间隔4〜7天不等,排便困难,每次排便需30分钟左右,痛苦不堪,且伴腹部痞、满、胀不适。
常自服番泻叶、果导片等药物,但症状反复。
查体见口臭,苔燥黃腻,脉弦细。
给予基本方加大黃6g,芒硝10g冲服,2剂水煎服后便通,腹部痞、满、胀消失,后予中成药麻子仁丸善后,大便每日一次,成形,排便爽快,并嘱多吃蔬菜,定时登厕,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体会麻子仁丸原方治疗脾约证,《伤寒论》谓“不更衣十日,无所苦症见大便秘结数日不行,小便量多或如常人,饮食亦无特殊变化。
高师治疗便秘,基本方中将原方去芍药,加黑芝麻、当归、肉欢蓉。
高师认为芍药酸敛,不利胃肠蠕动,宜去之。
加黑芝麻清热养血润肠,当归补血活血润肠,如此变化,泄下之力更著,且去邪正不伤。
脾约之症是胃肠燥热,脾阴不足,燥热之邪与肠中糟粕互结成燥失,结于肠道,难以下行排除。
高师强调指出:燥实之邪,非滋不润,非攻不下,故用麻子仁、桃仁、黑芝麻、当归滋阴润肠通便,大黃攻下。
肉欢蓉补精血,温肾阳,于大量滋阴润便药中加之,助阳推动,乂使阴得阳助生化无穷。
另外便秘之人每每病程较长,久病入络,故桃仁代原方中杏仁,于当归活血化瘀,润肠之效。
加玄参、麦冬、生地,取其滋水行舟,水足舟行之意。
炒萝卜籽、炒槟榔二味《本草纲目》论之其详,谓萝卜籽“消食除满,利大小便,止气通” o槟榔治“心腹诸痛,大小便气秘” o《中药学》记载全瓜萎宽胸散结,润肠通便。
故浊气上犯加此三味,达滋通理气化浊之效。
阳明府实用大承气汤通腑泄热,急下存阴。
查阅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麻子仁、桃仁、全瓜篓、黑芝麻等药中均有脂肪油,有缓肠润下作用。
肉欢蓉水浸液能提高小鼠小肠推进速度,缩短排便时间;大黄中的泻貳以及芒硝,均可以抑制肠内水分吸收,促进排便。
枳实能使胃肠道收缩节律增加,厚朴小剂量有兴奋肠管作用。
名老中医李景华运用镇肝熄风汤治疗高血压经验总结(2010)李景华主任医师是松原市中医院业务副院长,兼任吉林省中医药学会笫六届理事会理事;老年病、糖尿病、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常委;松原市医学会肝病传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吉林中医药》杂志编委。
临床善于运用中医方法诊治心脑病、肝胆病、糖尿病及肾病, 疗效显著,在松原地区有较高的威信。
其师从吉林省名老中医董治中老先生,继承和发展了董老治疗内科杂病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在临床实践中提出了“痰瘀内阻、百病由生”的学术观点。
中风患者常伴高血压,李师指出应从肝论治,喜用镇肝熄风汤,常言该方有镇肝熄风,滋阴潜阳,醒神开窍,清热化痰,上血化瘀,养阴柔肝,疏通经络之妙,尤切病机十九条中“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暴強真, 皆属于风;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病附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之论,对中风后颈项肢体挛急,头摇体颤、肿胀疼痛,头晕耳鸣,心悸失眠等诸多症候皆有效验,今不揣愚丽,将其应用经验整理如下:1镇肝熄风汤1.1组成淮牛膝30g,代赭石30g (先煎),生龙骨10g (先煎),生牡蛎15g (先煎),生龟版15g (先煎),生白芍15g,元参15s天冬15g,川楝子6g, 生麦芽6g,茵陈6g,甘草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