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分类的意义是什么? • 1)法律适用上:羁束行政行为只存在 合法性问题,自由裁量权存在合法性问 题,还存在合理性问题。 • 2)法律救济上:在我国,法院对行政行 为只限于合法性审查,行政处罚显失公 正是例外。
• 下列行为是否属于行政行为? • 设置路灯、架设桥梁以及设立公立学校、公共水 电设施、医院等; • 公布统计数字的行为; • 发布气象消息(因预报不准不能赔偿雨淋的后 果); • 派出所在马路上悬挂“天上不会掉馅饼,警惕陌 生人上前搭讪”、“姑娘,请不要把手机挂在胸 前”; • 上述行政主体所从事的行政活动,并不具有行政 法律意义,这样的行为不能称为行政行为。是行 政事实行为。
四、行政行为的分类
(一)按行政相对人是否特定、具体为标准,行 政行为可以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直接涉及受案范围问题)
抽象行政行为,是指以不特定的人或事为管理 对象,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的行为。 具体行政行为,是指在行政管理过程中,针对 特定的人或事所采取的具体措施的行为, 其行为的结果和内容将直接影响某一个人 或组织的权益。
• 救济方式不同:具体行政行为受到司法审查。而在我 国,抽象行政行为则超越于司法审查。
区分例子
• A、某市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关于退伍军 人分配到电业下属集体企业的通知》 • B、某市新闻管理部门向有关单位下发《关于停 止对“水变油”“水基燃料”宣传报道的通知》, 该通知命令禁止各所辖新闻单位对“水基燃料” 的发明进行报道,并要求所有与“新能源公司” 有经济往来的企事业单位不要给该公司投钱投物, 不得参与此事,已经参与的要退出等。 • 该通知实际上属于一个行政命令,准确地说是一 项禁令。对于这项命令,就对象而言,是明确的, 它是对所述的新闻单位所作的一种行为约束;就 内容而言,它是明确要求已经出现的行为(特别 是报道)停止。因为命令“停止”肯定是针对已 经发生并还存在着的行为状态。
• 自由裁量行政行为是指法律规范仅对行为的目 的、行为范围等作一原则性规定,而将行为的 具体条件、标准、幅度、方式等留给行政主体 自行选择、决定的行为。行政主体在实施这类 行政行为时,可以根据行为时的具体情况选择 适当的标准和方式进行。 • A、消防部门在灭火时,有权根据火情决定是 否拆除与失火房屋相邻的房屋及拆除几间房屋 等。 • 但随着法治社会的发展,裁量受到更多约束, 甚至以前属于裁量权,而现在属于羁束权。例 如,交警执法:未佩带安全带,罚款50元;超 速、违章变道,罚款200元;醉酒,2000元。
区分标准有四个: 1、具体行政行为所针对的对象是特定的,而抽 象行政行为所针对的对象是不特定的; 2、是具体行政行为不具有普遍约束力,而抽象 行政行为具有普遍约束力; 3、是具体行政行为只能适用一次,而抽象行政 行为可以重复适用; 4、是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及于以前,抽象行政 行为的效力及于以后。 划分的意义是什么?
首先,被告的文件并不具有普遍约束力,其针对 的对象是特定的。该文件从标题看,似乎是针对 普遍的公民、组织,但从其实质内容来看,该文 件实际上就是针对全镇的12个园艺场和工程队; 其次,被告的文件所规定的条款不是事前的行政 行为,而是事后的、直接影响相对人实体权利的 行政行为,因为文件中涉及包括原告在内的12个 单位的组织机构要予以调整和保留,对上述单位 的经营范围有的要扩大,有的要限制; 再次,原告是经某县工商管理部门依法核准、登 记、验审的企业法人,其具有合法的经营自主权。 思考:同意何种意见?
• C、市政府作出两个不同的规定: • “在2002年前在本市已领取车牌的车主必须交城市扩 容费1000元” • “今后凡在本市申领个性化车牌的车主必须交城市扩 容费1000元” • 第一个决定由于行为对象即车主是固定的,可以统计 的,因而属于具体行政行为;第二个决定由于车主是 不固定的,无法事先统计的,因而属于抽象行政行为 • D、“对张三昨天在公共场所吸烟行为罚款100元” • (针对业已发生的事项作出的,该决定施行后就失效 了,不得再用该决定去约束李四的行为或张三后天的 同类行为) • “凡在公共场所抽烟的,罚款100元,该规定从颁布 之日起施行。” • (一个适用于将来事项的,可以反复适用的规则)
• 第三,强制性(保障)。行政主体作出行政行为, 行政相对人应当主动履行,即使认为该行政行为 违法不当,在未经有权的国家机关依法撤销或变 更之前,也应当主动履行该行政决定。如果行政 相对人不主动履行或拒绝履行,将会导致强制执 行。 • 第四,裁量性。法律给行政主体行使职权时给予 了一定的自由裁量余地,以适应行政事务的复杂 性和变化性。行政行为虽然必须依法进行,必须 有法律根据,但是这并不是说法律将行政行为的 每一个步骤都予以严密地规定,而行政主体对行 政行为的作出没有任何的自由选择与裁量。
(二)按行政行为受法律规范约束的的程度为标准, 可分为羁束行政行为(违法与否)和自由裁量行政 行为(是否合理)
• 羁束行政行为是指法律规范对行政行为的范围、 条件、标准、形式、程序等都作了较详细、具体、 明确规定的行政行为。 • 行政主体违反羁束性规定,即构成违法行为。 • A、税务机关征税,对于特定税种的税率只能按 照法律、法规规定,对此税务机关并没有选择裁 量的权力。 • B、《居民身份证条例》规定居民身份证按有效 期分为三种:10年、20年和长期,而且对发放这 三种身份证的年龄条件作了明确规定:16――25 周岁(10年);26――46周岁(20年);46周岁 以上的(长期),公安机关在决定某公民该发哪 种居民身份证时,没有自由裁量余地。
江苏花木园艺场案
2009年9月15日,江苏省某县枫林镇人民政府发布了枫 政发(2009)第32号《关于园林绿化工程管理体制规定》 的文件。该文件规定,为加强全镇园林绿化管理,对经营 绿化的园艺场、工程队共12个单位的营业执照予以注销或 限制经营范围。 本案原告花木园艺场的经营范围和其他权利因此而受到 多方面的限制,经济损失达3.1万多元。花木园艺场不服, 以镇政府侵犯其合法经营自主权为由,向江苏省某县人民 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案子到法院之后,在是否受理问题上即产生了两种截然 不同的观点。第一种意见认为,被告发布的32号文件是抽 象行政行为,不属于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因为这个文件 针对的不是某一个场或者某一个人,而是对全镇10多个单 位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第二种意见则认为,被告发布的32号文件是具体行政行 为,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其主要理由在于以下三点:
行政行为的分类
行政行为
抽 象 行 政 行 为
具 体 行 政 行 为
外 部 行 政 行 为
内 部 行 政 行 为
羁 束 行 政 行 为
自 由 裁 量 行 政 行 为
依 申 请 的 行 政 行 为
依 职 权 的 行 政 行 为
单 方 行 政 行 为
双 方 行 政 行 为
作 为 的 行 政 行 为
不 作 为 的 行 政 行 为
• 问: • 1、西南某学院和牡丹江医学院在各自的案件 中是否具备行政主体资格? • 2、西南某学院勒令李静退学的行为和牡丹江 医学院开除王洪杰的行为是否为行政行为? • 3、西南某学院勒令李静退学的行为和牡丹江 医学院开除王洪杰的行为是否属于行政诉讼的 受案范围? • 4、如何评价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法院和牡丹江 爱民法院的做法? •
• 王洪杰于2000年9月考入牡丹江医学院临床医学专科 学习,2002年6月升入本科,后转入2000级检验专业 2班,于2004年7月12日到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 院检验科实习。在实习前,王洪杰通过做家教时认 识了男友林晓功。2005年2月1日,原告持牡丹江医 学院出具的集体户口卡和身份证到牡丹江市爱民区 婚姻登记机关办理了结婚登记,领取了结婚证书。 2005年2月6日王洪杰分娩生下一男孩并于2005年4月 20日持相关证明到公安机关办理了落户手续。2005 年3月24日,产后回到实习医院实习的王洪杰被学校 召回并以其“非法同居并生育一子”为由对其做出 开除学籍的处分决定。 2005年9月6日,王洪杰不服, 向牡丹江市爱民区法院提起了行政诉讼。
二、行政行为的特征
• 第一,从属法律性。我国的行政机关从属于法律,从 属于国家权力机关。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的行为,就 是行政执法行为,即执行国家法律的行为。 • 第二,单方性(前提)。由于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根 据法律或国家权力机关的意志来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 务进行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法律行为,故一般情况 下,行政主体的单方意思表示就可以在行政机关与相 对人之间形成权利义务关系,因此,行政行为具有单 方性。 • 但在现代社会中行政相对人越来越广泛地参政议政, 而最终意志仍然是由行政主体表示出来,行政行为的 作出仍然具有单方性。例如:(软行政行为)行政合 同、行政指导具有双方性的特征,但仍然以单方性为 前提。
• 三、行政行为与有关概念的区别 • 1.行政行为与国家行为。行政行为与国家行为 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 • ①主体不同 • ②法律依据不同 • ③责任性质不同 • ④救济途径不同 • 2.行政行为与民事行为。(当事人地位、行为 性质) • 3.行政行为与行政机关的行为。 • 4.行政行为与行政法上的行为。 • 5、行政行为与公务员的行为。
•
某市原有甲,乙,丙,丁4家定点屠宰场,营业 执照,卫生许可证,屠宰许可证等证照齐全。1997 年国务院发布《生猪屠宰管理条例》,该市政府根 据其确认并颁发定点屠宰标志牌的规定发出通告, 确定只给甲发放定点标志牌。据此,市工商局将乙, 丙,丁三家屠宰场营业执照吊销,卫生局也将卫生 许可证吊销。乙、丙、丁三家屠宰场对此不服,找 到市政府,市政府称通告属于抽象行政行为,需遵 守执行。三家提起行政诉讼。 • 请回答: 市政府的通告属抽象行政行为还是具体行政行为? 为什么?
第三章 行政行为概述
第一节 行政行为的概念、特征、分类 第二节 行政行为的内容和效力 第三节 行政行为的成立与合法要件 第四节 行政行为的无效、撤销与废止
第一节 行政行为的概念、特征、分类
一、行政行为的概念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对国家和 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法律 行为。 行政行为有以下几层涵义: 1、主体要素。是行政主体所为的行为。 2、职权职责要素。是行政主体运用行政职权 所为的行为。 3、 目的要素。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和提供公 共服务的行为。 4、法律要素。